第362章 午后读书,书页间的默契-《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饭后的阳光格外温暖,透过别院书房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萧玦将东宫的卷宗暂时收了起来,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兵法书——是他年少时在军营读过的《孙子兵法》,书页边缘已有些泛黄,还夹着他当年做的批注。苏清鸢则选了一本医书,是前朝名医所着的《千金方》,里面记载了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治方法,她早就想仔细研读。

  两人在书房的软榻上相对而坐,中间放着一个小几,上面摆着一壶刚泡好的菊花茶,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萧玦翻开兵法书,目光落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字句上,思绪不自觉地飘回了军营岁月——那时候,他每天都会对着这本书反复研读,将军还会亲自为他讲解其中的谋略,教他如何在战场上运筹帷幄。

  苏清鸢翻开医书,很快便沉浸在其中。她看到一段关于“疑难杂症诊治”的记载,里面提到一种用“灵泉”治疗顽疾的方法——传说中,灵泉水质清冽,含有特殊的矿物质,能治愈许多寻常药物无法医治的病症。她忍不住想起自己空间里的灵泉,那泉水确实有神奇的功效,不仅能加速伤口愈合,还能改良草药的品质。

  “要是真有这样的泉水,就能治好很多疑难杂症了。”苏清鸢轻声感叹,语气中带着几分向往。她想起太后体内的蚀心草毒素,虽然用灵泉稀释的药膏能缓解症状,却无法彻底清除,若是能找到更多灵泉,或许就能研制出彻底解毒的药方。

  萧玦从兵法书中回过神,听到她的感叹,以为她只是看到医书中的记载,心生感慨,便笑着回应:“世间奇事颇多,或许真有这样的地方。等我们去了燕云,那里草原辽阔,山川众多,说不定真能找到这样的灵泉。到时候,我陪你四处寻访,帮你收集泉水,你就能治好更多病人了。”

  苏清鸢心中一暖,抬头看向萧玦。他并不知道自己空间里有灵泉,却依旧顺着她的话,给予她最妥帖的回应。阳光落在他的脸上,将他眼中的温柔衬得格外明亮,她突然觉得,就算不告诉他灵泉的秘密,有他这样的陪伴,也足够了。

  “好啊。”苏清鸢笑着点头,重新将目光投向医书,心中却满是温暖。

  书房里再次恢复了宁静,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喝茶声。萧玦看着兵法书,偶尔会停下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分析其中的谋略;苏清鸢则专注地研读医书,遇到重要的诊治方法,会用铅笔在旁边做标记,偶尔还会轻声念出其中的字句,加深记忆。

  过了一会儿,萧玦看到一段关于“空城计”的记载,忍不住抬头对苏清鸢说:“你看这段,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不仅是因为他胆识过人,更重要的是他摸透了司马懿的性格——知道司马懿多疑,不敢轻易进攻。这和我们查巫蛊案很像,我们之所以能一步步找到证据,也是因为摸透了郑贵妃和太子的心思,知道他们急于求成,定会露出破绽。”

  苏清鸢放下医书,认真地听着。她虽然不懂兵法,却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就像治病一样,只有摸透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若是只看到表面症状,不了解根本原因,就算用再多的药,也治不好病。”

  “你说得很有道理。”萧玦笑着点头,“其实兵法和医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细致的观察。比如我们这次部署宫宴计划,就像你给病人开药方一样,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差错。”

  苏清鸢也来了兴致,拿起医书,指着其中一段:“你看这段关于‘辨证施治’的记载,说的是不同的病人,就算得了同一种病,也要根据体质、病情的不同,开出不同的药方。这和你在战场上排兵布阵很像吧?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地形,需要用不同的战术。”

  “确实如此。”萧玦凑过去,看着医书上的字句,虽然有些专业术语看不懂,却能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比如对付匈奴,要用骑兵快速突袭;对付倭寇,就要靠水军防守。就像你给老人和小孩治病,用药的剂量和种类都要有所不同。”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从兵法中的谋略,聊到医书中的药理;从战场上的排兵布阵,聊到治病时的辨证施治。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领域,却在他们的分享中,找到了奇妙的共鸣。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棂的光影也慢慢移动,书房里的茶香与书页的墨香交织在一起,格外惬意。

  苏清鸢看到一段关于“针灸治疗头痛”的记载,想起萧玦偶尔会因熬夜查案头痛,便指着医书对他说:“你下次要是再头痛,我可以用针灸帮你缓解。这里记载的穴位很有效,只要找准位置,扎几针就能减轻疼痛,比吃药还快。”

  萧玦笑着点头:“好啊,不过你下手可得轻些,我怕疼。”

  “放心,我手法很轻的。”苏清鸢忍不住笑出声,伸手拍了拍他的胳膊,“以前在药庐,我给很多老人针灸过,他们都说我手法好,一点都不疼。”

  萧玦看着她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心中满是安稳。他突然觉得,这样的午后真好——有阳光,有茶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