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四年除夕,天还未亮,蓟州城的街头就飘起了淡淡的炊烟,混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松香与爆竹的引线味,将年的气息晕染得格外浓厚。往年此时,百姓们多是在家中忙碌着贴春联、蒸年糕,而今年,王府外的青石路上却早早排起了长队——燕云的百姓们自发赶来,要为萧玦与苏清鸢送上新年的第一份祝福,将这两年积攒的感恩,揉进除夕的暖光里。
队伍从王府大门一直延伸到街角,男女老少穿着簇新的衣裳,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有刚出锅的年糕,蒸腾的热气裹着糯米的甜香,用粗布巾仔细裹着,生怕凉了;有自家熏制的腊肉,色泽红亮,挂在竹篮里,透着烟火气;有孩童们亲手剪的窗花,红纸上剪着“福”字、喜鹊登梅,边角还沾着未干的浆糊;还有老农抱着一小袋新磨的面粉,袋子上用红绳系着,上面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祝王爷王妃岁岁安康”。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张木匠夫妇,两人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刚蒸好的豆沙包。张木匠的妻子一边用手护着食盒,一边跟身边的人笑着说:“去年除夕,我家老头子还在工坊里赶工修农具,今年不仅早早歇了工,还能来给王爷王妃送祝福,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旁边的妇人附和道:“可不是嘛!以前过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就不错了,今年我家不仅蒸了年糕,还做了肉馅的饺子,这都是托王爷王妃的福。”
队伍缓缓向前挪动,侍卫们站在王府两侧,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接过百姓递来的礼物,仔细登记。一位农妇抱着年幼的儿子,走到侍卫面前,将一篮年糕递过去,眼眶有些发红:“麻烦您把这个转交给王爷和王妃,这是我们用今年新收的糯米做的,甜得很。去年我儿子生病,多亏了惠民坊的医馆免费诊治,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小男孩从母亲怀里探出头,小手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画,上面用蜡笔画着两个小人,一个穿着盔甲,一个穿着裙子,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王爷王妃”。他奶声奶气地对侍卫说:“叔叔,这是我画的,你也一起交给王爷王妃,祝他们新年快乐!”侍卫接过画,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好,叔叔一定送到。你画得真好看,王爷王妃肯定会
队伍从王府大门一直延伸到街角,男女老少穿着簇新的衣裳,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有刚出锅的年糕,蒸腾的热气裹着糯米的甜香,用粗布巾仔细裹着,生怕凉了;有自家熏制的腊肉,色泽红亮,挂在竹篮里,透着烟火气;有孩童们亲手剪的窗花,红纸上剪着“福”字、喜鹊登梅,边角还沾着未干的浆糊;还有老农抱着一小袋新磨的面粉,袋子上用红绳系着,上面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祝王爷王妃岁岁安康”。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张木匠夫妇,两人手里提着一个食盒,里面装着刚蒸好的豆沙包。张木匠的妻子一边用手护着食盒,一边跟身边的人笑着说:“去年除夕,我家老头子还在工坊里赶工修农具,今年不仅早早歇了工,还能来给王爷王妃送祝福,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旁边的妇人附和道:“可不是嘛!以前过年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就不错了,今年我家不仅蒸了年糕,还做了肉馅的饺子,这都是托王爷王妃的福。”
队伍缓缓向前挪动,侍卫们站在王府两侧,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接过百姓递来的礼物,仔细登记。一位农妇抱着年幼的儿子,走到侍卫面前,将一篮年糕递过去,眼眶有些发红:“麻烦您把这个转交给王爷和王妃,这是我们用今年新收的糯米做的,甜得很。去年我儿子生病,多亏了惠民坊的医馆免费诊治,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小男孩从母亲怀里探出头,小手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画,上面用蜡笔画着两个小人,一个穿着盔甲,一个穿着裙子,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王爷王妃”。他奶声奶气地对侍卫说:“叔叔,这是我画的,你也一起交给王爷王妃,祝他们新年快乐!”侍卫接过画,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好,叔叔一定送到。你画得真好看,王爷王妃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