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夏天的雨说来就来,林烨刚把摩托车停进棚子,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组装厂铁皮屋顶被砸得噼里啪啦响,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给电子表装电池。
"林总,货柜码头那边又来催了。"老赵急匆匆推门进来,衬衫后背湿了一片,"说咱们的电子表卡在海关,要补交什么增值税。"
林烨把毛巾扔给他:"让他们把税单传真过来。上周从香港进的机芯还没清关完,这头又要加税?"
车间流水线上,二十几个女工正麻利地组装表带。最近订单多,厂子里二十四小时两班倒。林烨走过去拿起块成品表,秒针走得不太稳当。
"阿梅,这批机芯有问题没?"
流水线头戴眼镜的质检员抬头:"香港来的货,十个里头总有一两个走不准。"
林烨把表放回传送带。这年头做电子装配就这样,进口零件质量时好时坏。他盘算着得去趟香港,找几家机芯厂直接谈。
雨小了点,厂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林烨探头一看,黑色皇冠车里下来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拎着公文包。
"林生,好久不见。"男人递过名片,是市外贸公司的科长,"听说你们最近产量上来了?有批紧急订单,五千只电子表,月底要交货。"
林烨给客人泡茶:"什么价?"
"每只加五毛,但要包运费。"
正谈着,车间突然停电了。女工们一阵骚动,老赵打着手电去查电闸。科长有点着急:"你们这供电不稳啊?"
"城中村都这样。"林烨摸黑找出蜡烛,"夏天用电高峰,三天两头跳闸。"
烛光里两人对着合同条款一条条磨。谈到付款方式时,科长坚持要货到付款,林烨非得要三成定金。最后各退一步,先付两成定金。
送走科长,电工也把线路修好了。车间机器重新轰隆隆转起来,林烨蹲在流水线末尾抽查成品。第三箱里连续三只表走时不准,他直接把整箱搬到返工区。
"林总,"阿梅小声说,"香港那边要不要换家供应商?"
"明天我过去看看。"林烨看了眼日历,"你让财务准备港币,下午我去换汇。"
吃午饭时老赵念叨:"最近原料涨得厉害,塑料壳又贵了两成。"
"没事,"林烨扒着盒饭,"这批订单利润够 cover。"
下午雨完全停了,地面蒸起热气。林烨骑摩托车去中国银行,外汇窗口排着长队。前面大爷换完美元嘟囔:"又跌了,上个月还能换八块三。"
换好港币出来,林烨在报刊亭买了份《深圳特区报》。二版有条小消息说海关要整顿免税进口政策,他心里咯噔一下——组装厂全靠免税进口零件过日子。
回到厂里已经傍晚,车间还在加班。林烨把管理层叫到办公室开会,墙上挂的生产计划表红红绿绿贴满了便签。
"两条消息,一好一坏。"林烨把报纸摊开,"好消息是外贸公司加单五千,坏消息是海关政策可能要变。"
负责采购的老陈先开口:"零件库存够撑半个月,但要是免税政策真收紧,成本得涨三成。"
"先赶完这批订单。"林烨在日历上画圈,"下周我带阿梅去香港,争取把机芯价格压下来。"
散会后林烨独自对账。台灯下计算器按得噼啪响,这个月水电涨了,工人工资要调,还得留出钱买新冲床。账本最后一页,他随手画了辆桑塔纳——等年底利润上来,该换辆汽车了。
晚上九点多,林烨锁厂门时发现墙角蹲着个人影。走近一看是车间新来的小工,才十六七岁,抱着膝盖在哭。
"怎么了?"
"林总,"小伙子抹眼泪,"我娘病了,能不能预支点工资?"
林烨掏钱包抽出几张票子:"先拿着,明天找财务办手续。"又补了句,"夜班别上了,回去照顾你娘。"
回出租屋的路上,夜市摊飘来炒粉的香味。林烨买了份加蛋的,坐在塑料凳上吃。隔壁桌几个打工仔在聊老家的事,说谁谁在厂里干三年回村盖了楼。
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林烨推开门,屋里电话正响个不停。接起来是香港那边供应商的经理,叽里呱啦说粤语,大意是机芯要涨价。
"后日见面谈。"林烨用生硬的粤语回他,"你给个实价我。"
挂电话后他打开风扇,汗水把衬衫粘在背上。窗外城中村灯火通明,制衣厂的女工刚下夜班,说笑声飘进屋里。
林烨翻开笔记本,明天要办的事列了一串:去海关问政策、见物流公司谈运费、催财务开信用证...最后一行写着"买电扇",车间实在太热了。
他给老家写了封信,说这边一切顺利,让父母别省着花钱。贴邮票时发现邮票涨价了,去年八分现在要两毛。
睡前林烨检查门窗。特区治安不算好,上个月隔壁厂被偷了箱电子表。他把摩托车钥匙压枕头底下,这是厂里最值钱的交通工具。
半夜下雨了,铁皮屋顶又响起来。林烨梦见父亲在老家院子里修收音机,半导体里放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
"林总,货柜码头那边又来催了。"老赵急匆匆推门进来,衬衫后背湿了一片,"说咱们的电子表卡在海关,要补交什么增值税。"
林烨把毛巾扔给他:"让他们把税单传真过来。上周从香港进的机芯还没清关完,这头又要加税?"
车间流水线上,二十几个女工正麻利地组装表带。最近订单多,厂子里二十四小时两班倒。林烨走过去拿起块成品表,秒针走得不太稳当。
"阿梅,这批机芯有问题没?"
流水线头戴眼镜的质检员抬头:"香港来的货,十个里头总有一两个走不准。"
林烨把表放回传送带。这年头做电子装配就这样,进口零件质量时好时坏。他盘算着得去趟香港,找几家机芯厂直接谈。
雨小了点,厂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林烨探头一看,黑色皇冠车里下来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拎着公文包。
"林生,好久不见。"男人递过名片,是市外贸公司的科长,"听说你们最近产量上来了?有批紧急订单,五千只电子表,月底要交货。"
林烨给客人泡茶:"什么价?"
"每只加五毛,但要包运费。"
正谈着,车间突然停电了。女工们一阵骚动,老赵打着手电去查电闸。科长有点着急:"你们这供电不稳啊?"
"城中村都这样。"林烨摸黑找出蜡烛,"夏天用电高峰,三天两头跳闸。"
烛光里两人对着合同条款一条条磨。谈到付款方式时,科长坚持要货到付款,林烨非得要三成定金。最后各退一步,先付两成定金。
送走科长,电工也把线路修好了。车间机器重新轰隆隆转起来,林烨蹲在流水线末尾抽查成品。第三箱里连续三只表走时不准,他直接把整箱搬到返工区。
"林总,"阿梅小声说,"香港那边要不要换家供应商?"
"明天我过去看看。"林烨看了眼日历,"你让财务准备港币,下午我去换汇。"
吃午饭时老赵念叨:"最近原料涨得厉害,塑料壳又贵了两成。"
"没事,"林烨扒着盒饭,"这批订单利润够 cover。"
下午雨完全停了,地面蒸起热气。林烨骑摩托车去中国银行,外汇窗口排着长队。前面大爷换完美元嘟囔:"又跌了,上个月还能换八块三。"
换好港币出来,林烨在报刊亭买了份《深圳特区报》。二版有条小消息说海关要整顿免税进口政策,他心里咯噔一下——组装厂全靠免税进口零件过日子。
回到厂里已经傍晚,车间还在加班。林烨把管理层叫到办公室开会,墙上挂的生产计划表红红绿绿贴满了便签。
"两条消息,一好一坏。"林烨把报纸摊开,"好消息是外贸公司加单五千,坏消息是海关政策可能要变。"
负责采购的老陈先开口:"零件库存够撑半个月,但要是免税政策真收紧,成本得涨三成。"
"先赶完这批订单。"林烨在日历上画圈,"下周我带阿梅去香港,争取把机芯价格压下来。"
散会后林烨独自对账。台灯下计算器按得噼啪响,这个月水电涨了,工人工资要调,还得留出钱买新冲床。账本最后一页,他随手画了辆桑塔纳——等年底利润上来,该换辆汽车了。
晚上九点多,林烨锁厂门时发现墙角蹲着个人影。走近一看是车间新来的小工,才十六七岁,抱着膝盖在哭。
"怎么了?"
"林总,"小伙子抹眼泪,"我娘病了,能不能预支点工资?"
林烨掏钱包抽出几张票子:"先拿着,明天找财务办手续。"又补了句,"夜班别上了,回去照顾你娘。"
回出租屋的路上,夜市摊飘来炒粉的香味。林烨买了份加蛋的,坐在塑料凳上吃。隔壁桌几个打工仔在聊老家的事,说谁谁在厂里干三年回村盖了楼。
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林烨推开门,屋里电话正响个不停。接起来是香港那边供应商的经理,叽里呱啦说粤语,大意是机芯要涨价。
"后日见面谈。"林烨用生硬的粤语回他,"你给个实价我。"
挂电话后他打开风扇,汗水把衬衫粘在背上。窗外城中村灯火通明,制衣厂的女工刚下夜班,说笑声飘进屋里。
林烨翻开笔记本,明天要办的事列了一串:去海关问政策、见物流公司谈运费、催财务开信用证...最后一行写着"买电扇",车间实在太热了。
他给老家写了封信,说这边一切顺利,让父母别省着花钱。贴邮票时发现邮票涨价了,去年八分现在要两毛。
睡前林烨检查门窗。特区治安不算好,上个月隔壁厂被偷了箱电子表。他把摩托车钥匙压枕头底下,这是厂里最值钱的交通工具。
半夜下雨了,铁皮屋顶又响起来。林烨梦见父亲在老家院子里修收音机,半导体里放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