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1沈之念的旅途-《饥荒年,我的匣子通现代》

  沈之念再次踏上了前往北疆的路途。

  这是她第三次走这条路,第一次是万念俱灰,全家被贬去北疆。

  那一路上饥寒交迫,她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二次则是随着慕珩,从北疆回到京城,也就是两个月前的事情。

  那是她第一次真正的上战场,她的心情是担忧和激昂的。

  而这次,再次走上这条路,沈之念只觉得豁然开朗,身上的枷锁,全都消失不见。

  从此以后,她便只是沈之念,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她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

  “小桃,你有没有想要做的事情?”

  她犹如自由自在的鸟儿一般,连声音都雀跃了几分。

  “我想要做的,便是一直陪着小姐。”

  看着沈之念开心,小桃也笑眼弯弯。

  “你这话,当初玉彤也常常和我说。”沈之念怀念的说道,“可是她现在,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小桃,虽然你是我的丫鬟,可是我也当你是妹妹,我想你能找到自己在这个世上的价值,不用依附于任何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可以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小桃眼中露出一丝迷茫,“可是我不知道。”

  对于曾经的她来说,能和妹妹活下来,便已知足,至于她真正想要做什么,她从来没有想过。

  对于她来说,活着都是奢望的事情。

  不过,遇到了沈之念,一切都不同了,她现在想的就是伺候好沈之念。

  小姐就是她的全部。

  自己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她不知道那是什么?

  “没事,你可以慢慢想,等你想到了,记得告诉我。”

  沈之念安抚着她,“北疆也没什么紧要的事情,我们速度放慢一些,好好看看这一路的风景。”

  之前两次走这条路,她都无心欣赏这些,这次,她要好好的看看。

  “好,都听小姐的。”

  这次回北疆,只有她们两个一路。

  沈之念边走,还边用相机拍摄着自己这一路的风景,将其传给顾南枝看。

  每走到一个地方,便打听当地的特色,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将它们送给顾南枝。

  顾南枝即便足不出户,也领略到了各地的风景。

  慕珩上位之后,大赦天下,并且给各地送去救灾粮。

  一路走来,百姓们的脸上都有了笑容。

  就在他们刚到望州时,便看到百姓们在官府门口排队领粥。

  可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百姓们却都一脸愁容,没有一点精神。

  “大概是每天都能领,百姓们心中也没那么欢喜了。”

  小桃猜测着,就像他们不再饿肚子之后,每天吃饭,也只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并不会让人觉得如何。

  “可他们哪里像吃饱饭人的样子。”

  沈之念眉头轻皱,那些百姓们双眸凹陷,脸颊消瘦,分明是饥饿的状态。

  “我们上前看看,是什么情况。”

  两人走进施粥处,立马就有官差大声斥责着,“排队领粥,速度快,马上里的没有了。”

  一个妇人一手端着碗,一手牵着孩子,刚领完粥,走出人群。

  沈之念往她的碗中看了一眼,诧异的问道,“怎么没有米?”

  明明应该是粥,可一眼望去,几乎能清晰的看见碗底。

  似是她的声音太大,立马引起了官兵的注意。

  官兵凶神恶煞的走了过来,“喊什么喊,领了粥就赶紧滚一边去。”

  “这哪里是粥,这分明就是水,你们就是这么施粥的。”

  沈之念几乎咬牙切齿的问道。

  每个灾城,慕珩都发放了足够的赈灾粮,为了大元,他们将北疆百姓手中的存粮都拿了出来。

  望州也不可能没米下锅的。

  “你算个什么东西,敢这么和我们说话。”官差厉声呵斥着,“再说这怎么没有米,这里面不是有米吗?若是敢找事,就将你们送官府去。”

  官差厚颜无耻的指着碗中清晰可见的两三粒米。

  “不好意思,我们不是故意的,官爷息怒。”

  那妇人连忙冲着沈之念摇摇头,让她别再说话了。

  “滚,滚,赶紧滚,一群白眼狼,刺史大人每日施粥,还不知道感恩。”

  官差冷声驱赶着他们,并大声对百姓们说道。

  “刺史大人仁慈,你们领了好处,也莫要不懂的感恩,否则,你们连这个粥都领不到。”

  那个妇人连沈之念还想着说什么,连忙松开孩子的手,拉着她走到了一旁。

  “姑娘,你们是新来的吧?”

  “是,我们今天第一天来到望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沈之念眉头紧蹙,很是气愤。

  朝廷分明发了赈灾粮,这百姓们却没有领到,可想而知,是被上面的人贪污了。

  平日里他们贪些也就罢了,现在百姓们都要饿死了,他们竟然还敢贪,真是不知死活。

  “唉,我们望州的百姓都习惯了。”

  妇人拉着孩子,贴着墙角坐下,将粥递给孩子。

  沈之念看着孩子那面黄肌瘦,没有精神的模样,心下一软。

  拿过他手中的碗,又从包裹里拿出一块饼,将其掰碎,放进了碗中。

  “吃吧。”

  孩子这样抱着碗吃,也不会引起其他灾民的注意。

  那孩子眼睛一亮,咽了咽口水,可他依旧懂事的去看自己的母亲,见其点头,才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多谢小姐,多谢。”

  “不用客气,你能同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是谁贪下了赈灾粮。”

  她敢肯定,京城的那群人现在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姑娘小点声。”

  妇人左右看了看,见无人注意到她们,才压低了声音,“是刺史大人,望州的百姓都知道,那些赈灾粮都被刺史大人贪墨了。”

  “那其他的官员呢?他们怎么不往京城递折子,这些官员之中,就没有一个清明的吗?”

  刺史大人虽然官职大,可也并不是独揽大权,其他官员完全可以揭发他的罪行。

  这望州距离京城,也不过就是三四百地,不像北疆那般遥不可及。

  “有,可是大家都是有气无处撒,就算往上面递了折子,也无疾而终。那刺史大人的亲兄弟,是京中的兵部尚书。听说这次新皇登基,他更是有从龙之功,他的女儿还进宫为妃了,这样的背景,谁敢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