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凝在枫树叶尖,像撒了把碎银,陈建国刚系好济世堂的布扣,就听见院外传来粗亮的喊声:“陈先生!陈先生在家不?” 声音裹着晨雾,带着股子庄稼人特有的厚实劲儿。
他推开木门时,晨光正斜斜地照在晒秋架的竹篾上,柳溪村的周老根正站在架下,黑布短褂的肩头沾着几片枫屑,身后两个村民扛着个竹编大篮,篮沿被磨得发亮,一看就是自家常用的家什。见陈建国出来,周老根赶紧上前,双手把篮子往他面前递,篮里的枫果干堆得冒尖,深褐的果肉裹着层薄糖霜,红薯干则晒得透亮,能看见内里细细的纤维,风一吹,满是阳光和草木的甜香。
“可算等着陈先生了!” 周老根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伸手从篮里捏起块枫果干递过来,“你尝尝,俺家老婆子带着村里的婆娘,守着晒架翻了三天,特意留了最甜的一批。自从按你说的法子搭了晒秋架,俺们村的玉米没霉过一粒,红薯干也晒得干爽,今年秋粮存得比往年多三成!” 他身后的村民也跟着点头,其中一个黝黑的小伙子挠着头补充:“俺们村长说,这都是陈先生的功劳,非得让俺们把最好的吃食送来。”
陈建国赶紧侧身让他们进屋,刚进门,赵二柱就端着个粗瓷壶出来,壶里泡的正是前几日晒的枫果,茶汤泛着浅黄,飘着两片完整的枫叶。“周大哥快坐,这茶解腻,配着果干正好。” 竹椅被坐得 “吱呀” 响,周老根喝了口茶,放下杯子就从怀里掏出片刮得光滑的枫木片,又摸出半截炭笔,在木片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枫果,抬头看向陈建国:“陈先生,俺们村长还有个不情之请 —— 明年春天想请你去柳溪村瞅瞅,看看能不能搞点枫果加工。你看镇上王婶做的枫果糕多俏,俺们也想试试,要是能做成枫果酒、枫果酱,村民们冬天也能多份进项。”
陈建国拿起木片,指尖触到炭笔的糙痕,笑着说:“这不难,枫果糕不用复杂家什,把枫果煮到软透,捣成泥,加些玉米面和红糖,蒸半个时辰就行,村里的大灶正好能用。枫果酒就是多道发酵的工序,把枫果捏碎了装坛,加些米酒曲,封紧了放凉处,等开春就能出酒,就是得记得勤翻坛,别捂坏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过炭笔,在枫木片上补画了个小灶和酒坛,还在旁边画了三道杠,“这是步骤,你回去跟村长说,有啥不懂的,随时来问。”
周老根赶紧把枫木片揣进怀里,像藏了宝贝似的按了按,炭灰蹭在衣襟上也不在意:“俺这就记牢了!回去就跟村长商量,开春就备料,到时候肯定要麻烦陈先生跑一趟。” 又坐了半晌,喝了两壶茶,才带着村民们告辞,走的时候还反复叮嘱:“陈先生要是想吃红薯干,就去柳溪村找俺,俺家窖里存了满满一窖!”
送走他们,陈建国把篮子放在桌上,小丫正好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还攥着个没做完的枫叶书签。“陈先生,这是啥呀?好香!” 她凑到篮边,踮着脚捏起块红薯干,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眯成了月牙,“比王婶做的还甜!嚼着有股蜜味!” 赵二柱也拿起块枫果干,慢慢嚼着,点头道:“这果干晒得透,没半点水汽,柳溪村的人实在,送的都是真东西。” 陈建国也捏了一块,甜意从舌尖漫开,混着淡淡的枫香,像是把秋日的阳光含在了嘴里。
正说着,院外传来张村长的烟袋锅 “吧嗒” 响的声音。他走进屋,一眼就看见桌上的篮子,拿起块枫果干放进嘴里,慢慢品着,捋着胡子笑:“陈先生,你这可是把枫溪镇的名声传到柳溪村去了!以前两村也就秋收时互相借个农具,这回你搭的晒秋架,倒成了两村的交情桥。以后互相学本事,你帮他们搞加工,他们教咱们种红薯,日子哪有不红火的道理?”
“村长说得是。” 陈建国点头,“柳溪村的红薯品种耐旱,去年他们亩产比咱们高两成,明年开春请他们派个老把式来,咱们也在镇西的坡地种上,冬天就能多晒些红薯干,既能当口粮,也能换些钱。”
张村长听得高兴,烟袋锅在桌沿上磕了磕:“好!就这么定了!回头俺就派人去柳溪村回话,开春咱们先育红薯苗,再扩种两亩枫树,等枫果熟了,咱们也办个枫果宴,让两村的人热闹热闹!” 说着,又拿起块枫果干,哼着小调走了。
夜色渐深,济世堂里点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映在桌上的枫果干上。陈建国坐在桌边,拿起块枫果干慢慢嚼着,又摸出怀里的怀表,表盘被体温焐得温热,轻轻打开,指针 “滴答” 走着,像是在和窗外的风声应和。他看着表盘上模糊的反光,仿佛看见林慧在厨房切菜,乐乐趴在桌边,手里拿着张画纸,画的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枫树 —— 上次视频时,他跟乐乐提过枫溪镇的枫叶,没想到孩子记在了心里。
“林慧,乐乐,” 他对着怀表轻声说,声音裹在暖融融的灯光里,“明年春天,枫溪镇要种更多的枫树,柳溪村和咱们要一起做枫果糕。等这里的事顺了,我肯定能找到回去的路,到时候带你们来看看,这里的枫叶,红得比城里的晚霞还好看。” 怀表的指针轻轻跳动,像是在回应他的话,桌上的枫果干还留着甜香,混着怀表的温度,让这异乡的夜,满是牵挂的暖意。
结尾哲思:善意从来不会白费,你帮别人解决了麻烦,别人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 —— 是竹篮里满溢的甜香,是枫木片上歪扭的画记,是两村约定里的互相帮扶。当邻村的枫果干甜在嘴里,当两村的约定藏在心里,才懂 —— 好日子不是一个人闷头闯出来的,是你帮我搭个架,我教你种片田,一群人攥着劲儿,把日子往暖里过,才熬出了烟火气里的红火。
他推开木门时,晨光正斜斜地照在晒秋架的竹篾上,柳溪村的周老根正站在架下,黑布短褂的肩头沾着几片枫屑,身后两个村民扛着个竹编大篮,篮沿被磨得发亮,一看就是自家常用的家什。见陈建国出来,周老根赶紧上前,双手把篮子往他面前递,篮里的枫果干堆得冒尖,深褐的果肉裹着层薄糖霜,红薯干则晒得透亮,能看见内里细细的纤维,风一吹,满是阳光和草木的甜香。
“可算等着陈先生了!” 周老根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伸手从篮里捏起块枫果干递过来,“你尝尝,俺家老婆子带着村里的婆娘,守着晒架翻了三天,特意留了最甜的一批。自从按你说的法子搭了晒秋架,俺们村的玉米没霉过一粒,红薯干也晒得干爽,今年秋粮存得比往年多三成!” 他身后的村民也跟着点头,其中一个黝黑的小伙子挠着头补充:“俺们村长说,这都是陈先生的功劳,非得让俺们把最好的吃食送来。”
陈建国赶紧侧身让他们进屋,刚进门,赵二柱就端着个粗瓷壶出来,壶里泡的正是前几日晒的枫果,茶汤泛着浅黄,飘着两片完整的枫叶。“周大哥快坐,这茶解腻,配着果干正好。” 竹椅被坐得 “吱呀” 响,周老根喝了口茶,放下杯子就从怀里掏出片刮得光滑的枫木片,又摸出半截炭笔,在木片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枫果,抬头看向陈建国:“陈先生,俺们村长还有个不情之请 —— 明年春天想请你去柳溪村瞅瞅,看看能不能搞点枫果加工。你看镇上王婶做的枫果糕多俏,俺们也想试试,要是能做成枫果酒、枫果酱,村民们冬天也能多份进项。”
陈建国拿起木片,指尖触到炭笔的糙痕,笑着说:“这不难,枫果糕不用复杂家什,把枫果煮到软透,捣成泥,加些玉米面和红糖,蒸半个时辰就行,村里的大灶正好能用。枫果酒就是多道发酵的工序,把枫果捏碎了装坛,加些米酒曲,封紧了放凉处,等开春就能出酒,就是得记得勤翻坛,别捂坏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过炭笔,在枫木片上补画了个小灶和酒坛,还在旁边画了三道杠,“这是步骤,你回去跟村长说,有啥不懂的,随时来问。”
周老根赶紧把枫木片揣进怀里,像藏了宝贝似的按了按,炭灰蹭在衣襟上也不在意:“俺这就记牢了!回去就跟村长商量,开春就备料,到时候肯定要麻烦陈先生跑一趟。” 又坐了半晌,喝了两壶茶,才带着村民们告辞,走的时候还反复叮嘱:“陈先生要是想吃红薯干,就去柳溪村找俺,俺家窖里存了满满一窖!”
送走他们,陈建国把篮子放在桌上,小丫正好蹦蹦跳跳地进来,手里还攥着个没做完的枫叶书签。“陈先生,这是啥呀?好香!” 她凑到篮边,踮着脚捏起块红薯干,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眯成了月牙,“比王婶做的还甜!嚼着有股蜜味!” 赵二柱也拿起块枫果干,慢慢嚼着,点头道:“这果干晒得透,没半点水汽,柳溪村的人实在,送的都是真东西。” 陈建国也捏了一块,甜意从舌尖漫开,混着淡淡的枫香,像是把秋日的阳光含在了嘴里。
正说着,院外传来张村长的烟袋锅 “吧嗒” 响的声音。他走进屋,一眼就看见桌上的篮子,拿起块枫果干放进嘴里,慢慢品着,捋着胡子笑:“陈先生,你这可是把枫溪镇的名声传到柳溪村去了!以前两村也就秋收时互相借个农具,这回你搭的晒秋架,倒成了两村的交情桥。以后互相学本事,你帮他们搞加工,他们教咱们种红薯,日子哪有不红火的道理?”
“村长说得是。” 陈建国点头,“柳溪村的红薯品种耐旱,去年他们亩产比咱们高两成,明年开春请他们派个老把式来,咱们也在镇西的坡地种上,冬天就能多晒些红薯干,既能当口粮,也能换些钱。”
张村长听得高兴,烟袋锅在桌沿上磕了磕:“好!就这么定了!回头俺就派人去柳溪村回话,开春咱们先育红薯苗,再扩种两亩枫树,等枫果熟了,咱们也办个枫果宴,让两村的人热闹热闹!” 说着,又拿起块枫果干,哼着小调走了。
夜色渐深,济世堂里点着盏煤油灯,昏黄的光映在桌上的枫果干上。陈建国坐在桌边,拿起块枫果干慢慢嚼着,又摸出怀里的怀表,表盘被体温焐得温热,轻轻打开,指针 “滴答” 走着,像是在和窗外的风声应和。他看着表盘上模糊的反光,仿佛看见林慧在厨房切菜,乐乐趴在桌边,手里拿着张画纸,画的竟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枫树 —— 上次视频时,他跟乐乐提过枫溪镇的枫叶,没想到孩子记在了心里。
“林慧,乐乐,” 他对着怀表轻声说,声音裹在暖融融的灯光里,“明年春天,枫溪镇要种更多的枫树,柳溪村和咱们要一起做枫果糕。等这里的事顺了,我肯定能找到回去的路,到时候带你们来看看,这里的枫叶,红得比城里的晚霞还好看。” 怀表的指针轻轻跳动,像是在回应他的话,桌上的枫果干还留着甜香,混着怀表的温度,让这异乡的夜,满是牵挂的暖意。
结尾哲思:善意从来不会白费,你帮别人解决了麻烦,别人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你 —— 是竹篮里满溢的甜香,是枫木片上歪扭的画记,是两村约定里的互相帮扶。当邻村的枫果干甜在嘴里,当两村的约定藏在心里,才懂 —— 好日子不是一个人闷头闯出来的,是你帮我搭个架,我教你种片田,一群人攥着劲儿,把日子往暖里过,才熬出了烟火气里的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