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落疏篱秋意深,童声穿叶叩柴门
新匾宴的热闹散场时,夕阳已沉到枫树林的尽头。陈建国帮着赵二柱收拾碗筷,粗瓷碗碰撞的脆响里还裹着村民们没散尽的笑声 —— 张村长临走时拍着他的肩说 “以后济世堂就是俺们镇的‘智囊院’”,李大婶塞给他一坛刚腌好的萝卜条,说 “早上下粥最爽口”,连王婶都特意把缝着枫叶的粗布台布叠好,塞进他手里:“留着铺桌子,看着就暖”。
“你先歇着,俺去把草药翻晒下。” 赵二柱擦了擦额角的汗,扛起竹筐往后院走,竹筐里的当归、甘草还带着晨露的潮气。陈建国望着满院散落的枫叶,忽然想起前几日答应帮赵二柱整理草药名录 —— 之前用毛笔在纸上画草药样子时,总觉得少了点鲜活,不如去枫树林里照着真草药写生,既能记清叶脉纹路,也能透透气。
他揣上爷爷的怀表,又把没电的手机塞进衣兜(总觉得这是与现代唯一的联结,舍不得丢),沿着镇西头的小路往枫树林走。秋风吹过,枫叶簌簌落在肩头,踩在铺满红枫的地上,软乎乎的像踩在绒毯上。走到树林深处,他看见几株长势正好的柴胡,刚掏出纸笔蹲下身,就听见树后传来轻微的 “窸窸窣窣” 声。
“谁在那儿?” 陈建国抬头,只见一棵老枫树后探出个小脑袋 —— 约莫六岁的小姑娘,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辫,身上的粗布衣裳洗得发白,袖口还缝着块补丁,手里攥着满满一把红枫叶,看见他望过来,又 “嗖” 地缩了回去,只露出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怯生生地盯着他的西装。
陈建国放下笔,放缓声音:“别怕,我不是坏人,就是来画草药的。” 他指了指地上的柴胡,小姑娘这才慢慢探出身,脚步轻得像只小松鼠,走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下,目光还黏在他的西装袖口上,小声问:“叔叔,你这衣服…… 是用‘亮布’做的吗?俺从来没见过这么滑的布。”
“这叫西装,是我家乡的衣服。” 陈建国笑了,想起乐乐小时候也总对新鲜东西好奇,可惜后来儿子长大了,连他穿什么都懒得问。小姑娘听见 “家乡” 两个字,眼睛亮了亮,又低下头攥紧枫叶:“俺爹娘以前说,外面的世界有会跑的铁盒子,还有能发光的画,叔叔见过吗?”
陈建国心里一软 —— 这孩子的眼神太干净,像枫树林里的泉水。他刚想开口,就听见远处传来王婶的声音:“小丫!你又跑这儿来啦?该回家吃饭了!” 小姑娘身子一僵,对陈建国摆了摆手,抱着枫叶转身就跑,羊角辫上的红绳晃啊晃,很快消失在枫树林深处。
王婶这时走过来,看见陈建国,笑着说:“陈先生也在这儿啊?刚那是李小丫,爹娘去年秋收淋雨没了,现在一个人住村西头的破草屋,平时就爱捡枫叶玩。” 她叹了口气,“可怜的娃,嘴笨,见了生人就躲,也就对枫叶亲。”
陈建国望着小丫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残留着刚才写生时的墨香。夕阳把枫叶的影子映在纸上,他忽然觉得,这枫树林里的小身影,像极了小时候迷路时的自己 —— 孤独又渴望温暖。
结尾哲思:有时相遇就像枫叶落在肩头,悄无声息却带着温度。你以为只是偶然瞥见的小身影,却不知这声怯生生的 “叔叔”,会成为往后异乡岁月里,最柔软的牵挂。
新匾宴的热闹散场时,夕阳已沉到枫树林的尽头。陈建国帮着赵二柱收拾碗筷,粗瓷碗碰撞的脆响里还裹着村民们没散尽的笑声 —— 张村长临走时拍着他的肩说 “以后济世堂就是俺们镇的‘智囊院’”,李大婶塞给他一坛刚腌好的萝卜条,说 “早上下粥最爽口”,连王婶都特意把缝着枫叶的粗布台布叠好,塞进他手里:“留着铺桌子,看着就暖”。
“你先歇着,俺去把草药翻晒下。” 赵二柱擦了擦额角的汗,扛起竹筐往后院走,竹筐里的当归、甘草还带着晨露的潮气。陈建国望着满院散落的枫叶,忽然想起前几日答应帮赵二柱整理草药名录 —— 之前用毛笔在纸上画草药样子时,总觉得少了点鲜活,不如去枫树林里照着真草药写生,既能记清叶脉纹路,也能透透气。
他揣上爷爷的怀表,又把没电的手机塞进衣兜(总觉得这是与现代唯一的联结,舍不得丢),沿着镇西头的小路往枫树林走。秋风吹过,枫叶簌簌落在肩头,踩在铺满红枫的地上,软乎乎的像踩在绒毯上。走到树林深处,他看见几株长势正好的柴胡,刚掏出纸笔蹲下身,就听见树后传来轻微的 “窸窸窣窣” 声。
“谁在那儿?” 陈建国抬头,只见一棵老枫树后探出个小脑袋 —— 约莫六岁的小姑娘,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辫,身上的粗布衣裳洗得发白,袖口还缝着块补丁,手里攥着满满一把红枫叶,看见他望过来,又 “嗖” 地缩了回去,只露出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怯生生地盯着他的西装。
陈建国放下笔,放缓声音:“别怕,我不是坏人,就是来画草药的。” 他指了指地上的柴胡,小姑娘这才慢慢探出身,脚步轻得像只小松鼠,走到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停下,目光还黏在他的西装袖口上,小声问:“叔叔,你这衣服…… 是用‘亮布’做的吗?俺从来没见过这么滑的布。”
“这叫西装,是我家乡的衣服。” 陈建国笑了,想起乐乐小时候也总对新鲜东西好奇,可惜后来儿子长大了,连他穿什么都懒得问。小姑娘听见 “家乡” 两个字,眼睛亮了亮,又低下头攥紧枫叶:“俺爹娘以前说,外面的世界有会跑的铁盒子,还有能发光的画,叔叔见过吗?”
陈建国心里一软 —— 这孩子的眼神太干净,像枫树林里的泉水。他刚想开口,就听见远处传来王婶的声音:“小丫!你又跑这儿来啦?该回家吃饭了!” 小姑娘身子一僵,对陈建国摆了摆手,抱着枫叶转身就跑,羊角辫上的红绳晃啊晃,很快消失在枫树林深处。
王婶这时走过来,看见陈建国,笑着说:“陈先生也在这儿啊?刚那是李小丫,爹娘去年秋收淋雨没了,现在一个人住村西头的破草屋,平时就爱捡枫叶玩。” 她叹了口气,“可怜的娃,嘴笨,见了生人就躲,也就对枫叶亲。”
陈建国望着小丫消失的方向,手里还残留着刚才写生时的墨香。夕阳把枫叶的影子映在纸上,他忽然觉得,这枫树林里的小身影,像极了小时候迷路时的自己 —— 孤独又渴望温暖。
结尾哲思:有时相遇就像枫叶落在肩头,悄无声息却带着温度。你以为只是偶然瞥见的小身影,却不知这声怯生生的 “叔叔”,会成为往后异乡岁月里,最柔软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