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绘架凝心思,误作神符护稻堆”
第二天一早,晒粮场就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有的扛着枫木梁,有的抱着竹篾网,还有的提着钉子、绳子,围着陈建国听他分配任务。“先把横梁架在立柱上,用钉子固定牢,再铺竹篾网,最后盖茅草顶。” 陈建国拿着草图,站在晒粮场中间,像个指挥作战的将军。
赵二柱扛着一根最粗的枫木梁,走到最中间的两根立柱旁:“俺来架中间的梁,这是棚子的‘脊梁骨’,得俺来扛。” 周铁牛和刘三赶紧过来帮忙,三人喊着号子,把沉重的枫木梁抬了起来,慢慢放在立柱上。“往左点,再往左点!” 陈建国在下面指挥,额头也冒出了汗 —— 这枫木梁少说也有几百斤,要是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不容易把中间的横梁固定好,村民们又开始架两边的横梁。王大爷拄着拐杖,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一句:“梁要架平,不然竹篾网铺上去会歪。” 陈建国听了,赶紧找了根绳子,两端系上石子,垂在横梁上:“这是‘铅垂线’,绳子直了,梁就平了。” 村民们都凑过来看,觉得这法子新鲜又管用。
小丫拿着陈建国昨天画废的草图,在旁边叠纸飞机。有个叫栓柱的老村民路过,看见草图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啥?是不是护粮的符咒?” 他一把抢过草图,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俺看城里来的先生都懂这个,画张符贴在棚子上,稻子就不会坏了!”
陈建国正忙着指挥铺竹篾网,听见这话回头一看,栓柱正拿着废草图往棚柱上贴,还对着草图作揖。“栓柱叔,那不是符咒,是俺画废的草图。” 陈建国赶紧跑过去,想把草图拿下来,可栓柱死死攥着不放:“俺不信!这上面有字有画,肯定是符咒!俺家的稻子全靠它了!”
旁边的村民也跟着起哄,有的说 “陈先生肯定懂法术,只是不告诉咱们”,有的说 “贴张符也好,求个心安”。陈建国哭笑不得,只能顺着他们的话说:“是是是,这是‘护粮符’,贴在棚子上,稻子肯定烘得好。” 栓柱听了,才放心地把草图贴在最显眼的棚柱上,还对着棚柱磕了个头。
小丫在旁边捂着嘴笑,等村民们不注意,偷偷拉了拉陈建国的衣角:“叔叔,你骗人,那明明是废纸。” 陈建国蹲下来,小声说:“栓柱爷爷年纪大了,信这个,咱们就让他信,只要他心里踏实,烘稻子的时候就有劲儿。” 小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捡枫叶,说要给 “护粮符” 旁边贴满枫叶,“这样符咒更灵”。
中午的时候,棚子的主体框架终于搭好了。立着的枫木柱像一排红色的哨兵,横梁架在上面,铺好的竹篾网像绿色的毯子,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盒子。“明天盖完茅草顶,就能烘稻子了!” 赵二柱拍了拍棚柱,枫木发出沉闷的响声,结实得很。
陈建国看着搭好的棚架,忽然想起以前在公司做的 “品牌架构图”—— 那些图做得花里胡哨,却从来没真正帮到过人;可眼前这简陋的枫木棚架,却能实实在在救村民们的稻子。他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盘暖暖的,好像在说:“这才是有用的事。”
傍晚的夕阳把棚架染成了金红色,村民们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栓柱还特意绕到贴草图的棚柱旁,又作了个揖,才慢慢走了。陈建国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有时候 “骗” 也是一种善意 —— 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别人心里踏实,让大家更有劲儿一起干活。
第二天一早,晒粮场就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有的扛着枫木梁,有的抱着竹篾网,还有的提着钉子、绳子,围着陈建国听他分配任务。“先把横梁架在立柱上,用钉子固定牢,再铺竹篾网,最后盖茅草顶。” 陈建国拿着草图,站在晒粮场中间,像个指挥作战的将军。
赵二柱扛着一根最粗的枫木梁,走到最中间的两根立柱旁:“俺来架中间的梁,这是棚子的‘脊梁骨’,得俺来扛。” 周铁牛和刘三赶紧过来帮忙,三人喊着号子,把沉重的枫木梁抬了起来,慢慢放在立柱上。“往左点,再往左点!” 陈建国在下面指挥,额头也冒出了汗 —— 这枫木梁少说也有几百斤,要是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不容易把中间的横梁固定好,村民们又开始架两边的横梁。王大爷拄着拐杖,在旁边看着,时不时提醒一句:“梁要架平,不然竹篾网铺上去会歪。” 陈建国听了,赶紧找了根绳子,两端系上石子,垂在横梁上:“这是‘铅垂线’,绳子直了,梁就平了。” 村民们都凑过来看,觉得这法子新鲜又管用。
小丫拿着陈建国昨天画废的草图,在旁边叠纸飞机。有个叫栓柱的老村民路过,看见草图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数字,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是啥?是不是护粮的符咒?” 他一把抢过草图,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俺看城里来的先生都懂这个,画张符贴在棚子上,稻子就不会坏了!”
陈建国正忙着指挥铺竹篾网,听见这话回头一看,栓柱正拿着废草图往棚柱上贴,还对着草图作揖。“栓柱叔,那不是符咒,是俺画废的草图。” 陈建国赶紧跑过去,想把草图拿下来,可栓柱死死攥着不放:“俺不信!这上面有字有画,肯定是符咒!俺家的稻子全靠它了!”
旁边的村民也跟着起哄,有的说 “陈先生肯定懂法术,只是不告诉咱们”,有的说 “贴张符也好,求个心安”。陈建国哭笑不得,只能顺着他们的话说:“是是是,这是‘护粮符’,贴在棚子上,稻子肯定烘得好。” 栓柱听了,才放心地把草图贴在最显眼的棚柱上,还对着棚柱磕了个头。
小丫在旁边捂着嘴笑,等村民们不注意,偷偷拉了拉陈建国的衣角:“叔叔,你骗人,那明明是废纸。” 陈建国蹲下来,小声说:“栓柱爷爷年纪大了,信这个,咱们就让他信,只要他心里踏实,烘稻子的时候就有劲儿。” 小丫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捡枫叶,说要给 “护粮符” 旁边贴满枫叶,“这样符咒更灵”。
中午的时候,棚子的主体框架终于搭好了。立着的枫木柱像一排红色的哨兵,横梁架在上面,铺好的竹篾网像绿色的毯子,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盒子。“明天盖完茅草顶,就能烘稻子了!” 赵二柱拍了拍棚柱,枫木发出沉闷的响声,结实得很。
陈建国看着搭好的棚架,忽然想起以前在公司做的 “品牌架构图”—— 那些图做得花里胡哨,却从来没真正帮到过人;可眼前这简陋的枫木棚架,却能实实在在救村民们的稻子。他摸了摸怀里的怀表,表盘暖暖的,好像在说:“这才是有用的事。”
傍晚的夕阳把棚架染成了金红色,村民们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栓柱还特意绕到贴草图的棚柱旁,又作了个揖,才慢慢走了。陈建国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有时候 “骗” 也是一种善意 —— 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别人心里踏实,让大家更有劲儿一起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