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枯枝当柴护枫魂-《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

  “枫枝择枯燃暖火,不扰新绿敬山神”

  烘干棚角的柴火堆已见了底,只剩些零碎的炭屑在晨雾里泛着微光。周铁牛扛着磨得锃亮的斧头往枫树林走,斧刃上还沾着昨天劈柴的木屑 —— 他瞅着那棵碗口粗的细枫树,手刚按上树干,就被陈建国从身后拽住了胳膊。“别砍活树,咱们捡枯枝!” 陈建国的掌心还带着烘干棚的暖意,攥得周铁牛胳膊发紧。

  周铁牛皱着眉往地上啐了口:“枯枝烧不旺,还得猫腰费劲捡,活树砍了劈成段,半天就能凑够柴火!” 他说着把斧头往地上顿了顿,震得几片枫树叶簌簌落下来。旁边蹲在石头上抽旱烟的王大爷也凑过来,烟袋锅子在鞋底磕了磕:“铁牛这话在理,但咱枫溪有规矩 —— 枫神护着咱们镇,砍活树会惹枫神不高兴的!去年春上李老四砍了棵小枫树,没几天他家鸡就病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陈建国没急着反驳,蹲下来拨开枫树根部的落叶,露出一截灰褐色的枯枝。“王大爷您看,这些枯枝早就枯透了,你摸这断面,” 他用指尖刮了刮枯枝断面,露出里面黄白色的木芯,“早没了潮气,不捡也会烂在地里沤成泥;可活树砍了,明年这时候就长不出新叶,咱晒秋用的枫木架,不也得靠这些小树长起来?” 他说着捡起那根枯枝,手腕轻轻一掰,枯枝 “啪” 地断成两截,细碎的木屑飘落在落叶上:“你们闻,这里面是空的,烧起来通风,比带着潮气的活树旺多了!上次烘稻子,我用枯枝烧的火,温度稳了三个时辰,比用活树劈的柴还省!”

  赵二柱扛着竹筐从路上跑过来,老远就喊:“陈先生说得对!上次他用竹筒做的温度计,把稻子烘得一粒都没焦,他说的法子准没错!” 他蹲下来捡起一根枯枝,举到周铁牛眼前:“铁牛哥你看,这枯枝上还长着苔藓呢,说明在地上躺了不少日子,早干了!”

  周铁牛盯着那截枯枝看了半晌,把斧头往腰后一别:“行,听你们的,捡枯枝!” 村民们顿时分了队 —— 张婶带着几个妇女往树林东边走,王大爷领着老头们在近处找,周铁牛则扛着竹筐往树林深处去,还特意叮嘱跟在后面的年轻人:“别碰活树枝,专捡那些一折就断的!”

  小丫扎着两个羊角辫,蹦蹦跳跳跟在陈建国身后,手里攥着根比她胳膊还细的枯枝。“叔叔你看!这个像小勺子!” 她把枯枝递到陈建国眼前,枯枝的顶端恰好弯成个小弧度,还沾着片没掉的红枫叶。“能给稻子‘喂火’吗?” 小丫仰着脸蛋,睫毛上还沾着晨雾的水珠。

  陈建国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把那根 “小勺子” 枯枝放进自己筐里:“能啊,小丫捡的枯枝,烧起来稻子肯定干得快。” 他伸手够到一根垂在半空的枯枝,踮着脚掰下来,递给小丫:“你看这个,像不像小叉子?刚好跟你的小勺子配成对。” 小丫高兴得蹦起来,把 “小叉子” 枯枝举在头顶,追着前面的小孩喊:“我有枫木勺和枫木叉啦!”

  孩子们索性把枯枝当成了 “宝剑”,有的用红绳系在枯枝顶端当剑穗,有的在枯枝上刻着歪歪扭扭的 “护粮” 二字,在树林里追着跑。小三子跑得太急,脚一滑摔在半尺厚的枫树叶上,落叶 “噗” 地陷下去一个坑。他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叶子,手里还紧紧攥着 “宝剑”,咧着嘴笑:“这叶子比咱家的棉絮还软!”

  傍晚的时候,五六个竹筐在烘干棚旁堆成了小山,粗的枯枝码在下面当底火,细的枯枝放在上面引火,小丫那根 “小勺子” 枯枝被特意插在最顶端,红枫叶还在风里轻轻晃。周铁牛蹲在筐边,用指节敲了敲枯枝,听着清脆的响声,叹道:“以前咋没想到,捡枯枝既不惹枫神,还省得劈柴费劲 —— 你看这枯枝,烧起来肯定没烟!”

  陈建国递给他一个竹编水壶,壶里的山泉水还温着:“过日子就像捡枯枝,不用非得砍新树求快,顺着自然来,反而更顺。就像这枫树,你护着它的新绿,它明年就给你长新枝,咱们的晒秋架、烘干棚,不都靠着这片林子嘛。”

  结尾抒情:“夕阳把枫树林染成金红色,枯枝在棚边堆成的小山泛着暖光,小丫的‘小勺子’枯枝顶端,那片红枫叶被夕阳照得透亮。陈建国望着摇曳的枫树叶,风里带着枫木的清香 —— 忽然觉得:尊重传统不是守着‘砍树惹神怒’的老话不放,科学方法也不是不管不顾的蛮干。真正的智慧,是把‘敬枫神’的心意,变成弯腰捡枯枝、护新绿的行动;是让每一根枯透的树枝,都能在烘干棚里燃出暖火,护好大家的稻子,也护着枫溪这片林子的生机。这样烧起来的火,才更暖,这样的日子,才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