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枫牵根寻润处,赤日当头觅寒泉”。
天刚亮,陈建国就带着赵二柱、小丫和几个年轻村民去了镇外的枫树林。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可空气已经热得发烫,踩在地上的石子硌得脚疼,偶尔有风吹过,卷起的不是落叶,是细小的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
“陈先生,咱咋看树根啊?” 跟来的年轻村民狗蛋挠着头,手里攥着根枫木杆,“这树长得都一样,根都在地下,也看不见啊。”
陈建国蹲下身,指着一棵相对茂盛些的枫树 —— 这棵树比旁边的强点,还有几片泛红的叶子没掉。他拨开树根部的土,露出一小段粗壮的树根,树根上还带着点湿润的泥土。“你们看,” 他指着树根的走向,“这树根往东边走,而且比别的树根粗,说明东边的土更湿润,水就在那边。”
赵二柱凑过来,摸了摸树根上的泥土,点点头:“还真有点潮!跟俺找草药似的,耐旱的草药根扎得深,找水也跟找药一个理儿!”
小丫蹲在旁边,小手也摸了摸树根,然后站起来往东跑:“俺去看看东边的树!” 她跑得飞快,小辫子在脑后晃,陈建国怕她摔着,赶紧跟上。东边的几棵枫树果然不一样,树根更粗,有的还从地下冒出来,上面的泥土更湿润,甚至能捏出点泥团。
“陈先生,俺还是没太懂,” 狗蛋挠着头,“为啥东边的树根就有水啊?西边的树咋不行?”
陈建国找了块平整的石头,用树枝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图:一个太阳,几棵树,树根往一边伸。“太阳从东边升,西边落,东边的树晒得少,土不容易干,所以树根愿意往东边扎,去找湿润的地方。而且你们看,东边的地势稍微低一点,水会往低处流,树根肯定往那边走。”
他怕村民还是不懂,又从兜里掏出个红薯 —— 这是昨天晚上赵二柱给他的,让他当干粮。他把红薯掰成两半,指着里面的纹路:“你们看这红薯的纹路,就像树根,甜的地方(水多的地方)纹路更密,更粗,跟这枫树的根一样。”
没想到狗蛋看了看红薯,咽了咽口水:“陈先生,这红薯…… 能吃不?俺早上没吃饭,有点饿。”
陈建国哭笑不得,把另一半红薯递给狗蛋:“吃吧,吃完有力气挖井。不过记住了,找树根就跟找红薯甜的地方一样,找粗的、往低走的、带潮气的。”
狗蛋接过红薯,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抹了抹嘴:“记住了!陈先生,俺这就去叫人,往东边挖!”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老猎户李大叔。李大叔背着猎枪,手里拿着个空水袋,脸色不太好。“陈先生,你们这是干啥去?” 他问,语气有点冷淡。
“李大叔,俺们找水源呢,东边的树根带潮气,准备往东边挖井。” 赵二柱笑着说。
李大叔哼了一声:“挖井?以前俺爹那时候就挖过,在东边挖了十几丈,啥都没有,最后还塌了,砸伤了人。你们别白费力气了,还是迁走吧。”
陈建国知道李大叔是好意,以前挖井失败的事,镇上老人都知道。他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李大叔,以前挖井没成,是因为没找对地方,也没加固井壁。这次俺们先找对水源,再用枫木杆加固,肯定能成。您要是不信,就看着,要是挖不出水,俺跟您一起迁。”
李大叔看着陈建国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举着小铲子的小丫,小丫也看着他,小声说:“李爷爷,俺们能挖出水的,小栓子还等着喝水呢。”
李大叔叹了口气,把空水袋递给陈建国:“罢了,你们年轻人愿意折腾就折腾吧。这水袋你们拿着,要是找到水,先给小栓子送点。” 说完,他背着猎枪,慢慢走了。
回到镇上,陈建国把找到的水源位置画在纸上,标清楚哪里挖井,哪里放工具,哪里歇凉。村民们围过来看,有的还是半信半疑,但看陈建国说得头头是道,又有赵二柱帮腔,也都愿意试试。
“俺们先挖个小坑试试,看看土湿不湿,要是湿,再往下挖大井。” 陈建国说,然后分配任务:年轻的村民负责挖,力气大的负责运土,女人们负责送水送干粮,赵二柱负责照看大家的身体,小丫负责递工具、捡枫叶。
挖坑开始了,狗蛋第一个跳下去,用枫木杆挖土。土很干,一挖就碎,挖了半天,坑还没半人深,可土还是干的。狗蛋有点泄气:“陈先生,这土还是干的,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陈建国也有点急,他跳下去,摸了摸坑底的土,确实干,可早上看的树根明明带潮气。他抬头看了看太阳,突然想起什么:“早上找的是东边的树根,咱们这坑离那棵树有点远,再往东边挪挪,靠近那棵枫树!”
大家把坑往东边挪了挪,靠近那棵有泛红叶子的枫树。这次狗蛋再挖,挖了没一会儿,就喊:“湿了!湿了!土有点湿了!”
所有人都围过来,陈建国摸了摸坑底的土,果然,手指上沾了点湿泥,虽然不多,但确实有潮气。“大家看到了吧?没找错!继续挖,挖深点,肯定能找到水!”
小丫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把一片红枫叶放在坑边:“给井坑戴个枫叶帽,水就来了!” 大家都笑了,刚才的泄气劲儿全没了,狗蛋干劲十足,挖得更快了。
中午送饭的时候,王婶提着个篮子过来,里面是红薯汤和干饼。“陈先生,二柱,快歇会儿,喝点汤!” 她把汤碗递给陈建国,“俺听狗蛋说找到湿土了,这就好,这就好!俺昨儿还跟邻镇的姐妹说,要是枫溪挖出水,让她们也来喝!”
陈建国喝着红薯汤,甜丝丝的,心里暖。赵二柱坐在旁边,也喝着汤,说:“陈先生,俺看这坑挖得差不多了,下午咱们就开始挖大井,用枫木杆搭井壁,防止塌了。”
“嗯,” 陈建国点头,“还要教大家怎么轮流挖,别中暑了,中午多歇会儿,早晚凉快的时候多挖点。”
小丫坐在陈建国旁边,小口吃着干饼,突然说:“叔叔,俺刚才去东边的枫树那儿,又捡了片红枫叶,比别的都红,俺给你留着。” 她从兜里掏出片枫叶,递到陈建国手里,枫叶红得透亮,像块小红玉。
陈建国接过枫叶,放在怀里,贴着怀表。怀表的表盘有点凉,可枫叶的暖意透过布料传过来,像把两个时空的暖连在了一起。他看着坑边忙碌的村民,看着身边的赵二柱、小丫,忽然明白:所谓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看着别人的期待,把自己知道的、会的,一点点变成能帮到人的事 —— 这就是中年人的成长,不只是自己过得好,是能帮别人过得好。
夕阳西下时,小坑已经挖得有一人深了,坑底的土越来越湿,甚至能渗出点小水珠。村民们围着坑,兴奋地讨论着明天挖大井的事,狗蛋还说要第一个下井挖。陈建国站在旁边,风吹过,带着点坑底的湿气,好像没那么热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枫叶,又摸了摸怀表,轻声说:“快了,快能挖出水了。”
天刚亮,陈建国就带着赵二柱、小丫和几个年轻村民去了镇外的枫树林。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可空气已经热得发烫,踩在地上的石子硌得脚疼,偶尔有风吹过,卷起的不是落叶,是细小的尘土,迷得人睁不开眼。
“陈先生,咱咋看树根啊?” 跟来的年轻村民狗蛋挠着头,手里攥着根枫木杆,“这树长得都一样,根都在地下,也看不见啊。”
陈建国蹲下身,指着一棵相对茂盛些的枫树 —— 这棵树比旁边的强点,还有几片泛红的叶子没掉。他拨开树根部的土,露出一小段粗壮的树根,树根上还带着点湿润的泥土。“你们看,” 他指着树根的走向,“这树根往东边走,而且比别的树根粗,说明东边的土更湿润,水就在那边。”
赵二柱凑过来,摸了摸树根上的泥土,点点头:“还真有点潮!跟俺找草药似的,耐旱的草药根扎得深,找水也跟找药一个理儿!”
小丫蹲在旁边,小手也摸了摸树根,然后站起来往东跑:“俺去看看东边的树!” 她跑得飞快,小辫子在脑后晃,陈建国怕她摔着,赶紧跟上。东边的几棵枫树果然不一样,树根更粗,有的还从地下冒出来,上面的泥土更湿润,甚至能捏出点泥团。
“陈先生,俺还是没太懂,” 狗蛋挠着头,“为啥东边的树根就有水啊?西边的树咋不行?”
陈建国找了块平整的石头,用树枝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图:一个太阳,几棵树,树根往一边伸。“太阳从东边升,西边落,东边的树晒得少,土不容易干,所以树根愿意往东边扎,去找湿润的地方。而且你们看,东边的地势稍微低一点,水会往低处流,树根肯定往那边走。”
他怕村民还是不懂,又从兜里掏出个红薯 —— 这是昨天晚上赵二柱给他的,让他当干粮。他把红薯掰成两半,指着里面的纹路:“你们看这红薯的纹路,就像树根,甜的地方(水多的地方)纹路更密,更粗,跟这枫树的根一样。”
没想到狗蛋看了看红薯,咽了咽口水:“陈先生,这红薯…… 能吃不?俺早上没吃饭,有点饿。”
陈建国哭笑不得,把另一半红薯递给狗蛋:“吃吧,吃完有力气挖井。不过记住了,找树根就跟找红薯甜的地方一样,找粗的、往低走的、带潮气的。”
狗蛋接过红薯,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抹了抹嘴:“记住了!陈先生,俺这就去叫人,往东边挖!”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老猎户李大叔。李大叔背着猎枪,手里拿着个空水袋,脸色不太好。“陈先生,你们这是干啥去?” 他问,语气有点冷淡。
“李大叔,俺们找水源呢,东边的树根带潮气,准备往东边挖井。” 赵二柱笑着说。
李大叔哼了一声:“挖井?以前俺爹那时候就挖过,在东边挖了十几丈,啥都没有,最后还塌了,砸伤了人。你们别白费力气了,还是迁走吧。”
陈建国知道李大叔是好意,以前挖井失败的事,镇上老人都知道。他停下脚步,认真地说:“李大叔,以前挖井没成,是因为没找对地方,也没加固井壁。这次俺们先找对水源,再用枫木杆加固,肯定能成。您要是不信,就看着,要是挖不出水,俺跟您一起迁。”
李大叔看着陈建国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举着小铲子的小丫,小丫也看着他,小声说:“李爷爷,俺们能挖出水的,小栓子还等着喝水呢。”
李大叔叹了口气,把空水袋递给陈建国:“罢了,你们年轻人愿意折腾就折腾吧。这水袋你们拿着,要是找到水,先给小栓子送点。” 说完,他背着猎枪,慢慢走了。
回到镇上,陈建国把找到的水源位置画在纸上,标清楚哪里挖井,哪里放工具,哪里歇凉。村民们围过来看,有的还是半信半疑,但看陈建国说得头头是道,又有赵二柱帮腔,也都愿意试试。
“俺们先挖个小坑试试,看看土湿不湿,要是湿,再往下挖大井。” 陈建国说,然后分配任务:年轻的村民负责挖,力气大的负责运土,女人们负责送水送干粮,赵二柱负责照看大家的身体,小丫负责递工具、捡枫叶。
挖坑开始了,狗蛋第一个跳下去,用枫木杆挖土。土很干,一挖就碎,挖了半天,坑还没半人深,可土还是干的。狗蛋有点泄气:“陈先生,这土还是干的,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陈建国也有点急,他跳下去,摸了摸坑底的土,确实干,可早上看的树根明明带潮气。他抬头看了看太阳,突然想起什么:“早上找的是东边的树根,咱们这坑离那棵树有点远,再往东边挪挪,靠近那棵枫树!”
大家把坑往东边挪了挪,靠近那棵有泛红叶子的枫树。这次狗蛋再挖,挖了没一会儿,就喊:“湿了!湿了!土有点湿了!”
所有人都围过来,陈建国摸了摸坑底的土,果然,手指上沾了点湿泥,虽然不多,但确实有潮气。“大家看到了吧?没找错!继续挖,挖深点,肯定能找到水!”
小丫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把一片红枫叶放在坑边:“给井坑戴个枫叶帽,水就来了!” 大家都笑了,刚才的泄气劲儿全没了,狗蛋干劲十足,挖得更快了。
中午送饭的时候,王婶提着个篮子过来,里面是红薯汤和干饼。“陈先生,二柱,快歇会儿,喝点汤!” 她把汤碗递给陈建国,“俺听狗蛋说找到湿土了,这就好,这就好!俺昨儿还跟邻镇的姐妹说,要是枫溪挖出水,让她们也来喝!”
陈建国喝着红薯汤,甜丝丝的,心里暖。赵二柱坐在旁边,也喝着汤,说:“陈先生,俺看这坑挖得差不多了,下午咱们就开始挖大井,用枫木杆搭井壁,防止塌了。”
“嗯,” 陈建国点头,“还要教大家怎么轮流挖,别中暑了,中午多歇会儿,早晚凉快的时候多挖点。”
小丫坐在陈建国旁边,小口吃着干饼,突然说:“叔叔,俺刚才去东边的枫树那儿,又捡了片红枫叶,比别的都红,俺给你留着。” 她从兜里掏出片枫叶,递到陈建国手里,枫叶红得透亮,像块小红玉。
陈建国接过枫叶,放在怀里,贴着怀表。怀表的表盘有点凉,可枫叶的暖意透过布料传过来,像把两个时空的暖连在了一起。他看着坑边忙碌的村民,看着身边的赵二柱、小丫,忽然明白:所谓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看着别人的期待,把自己知道的、会的,一点点变成能帮到人的事 —— 这就是中年人的成长,不只是自己过得好,是能帮别人过得好。
夕阳西下时,小坑已经挖得有一人深了,坑底的土越来越湿,甚至能渗出点小水珠。村民们围着坑,兴奋地讨论着明天挖大井的事,狗蛋还说要第一个下井挖。陈建国站在旁边,风吹过,带着点坑底的湿气,好像没那么热了。他摸了摸怀里的枫叶,又摸了摸怀表,轻声说:“快了,快能挖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