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叟初疑路难行,见湿方知计可行”。
挖井的第七天,天刚亮,李大叔就来了,还带来了他珍藏的老木铲 —— 这木铲是他爹当年挖井用的,虽然有点旧,可铲头磨得很亮,还能用。
“陈先生,俺把这木铲带来了,” 李大叔递过木铲,“俺爹当年没挖出水,今天俺用这铲,帮他完成心愿,也帮枫溪挖出水。”
陈建国接过木铲,木铲的手柄被磨得光滑,带着点岁月的温度。“谢谢李大叔,这铲肯定能帮咱们挖出水。”
井已经挖了七丈深,井里的水已经能没过脚踝了,下去的村民得穿着草鞋,不然会滑倒。狗蛋和柱子下去挖,运上来的不再是湿土,而是带着水的泥浆,木桶一倒,就能流出半碗水。
“有水了!真的有水了!” 狗蛋从井里上来,兴奋地喊,他的裤子全湿了,可脸上的笑容比太阳还亮。
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着木桶里的水,有的甚至用手捧起来喝了一口:“甜!真甜!比挑来的河水还甜!”
可就在这时,镇上的老秀才王老先生来了。王老先生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井架旁,看着井里的水,摇了摇头:“你们这井,挖得太浅了,现在有水,过几天旱情更重,水就没了。以前镇上也挖过浅井,没几天就干了,白费劲。”
村民们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有的还点了点头:“王老先生说得对,以前的浅井就是,没几天就干了。”
陈建国赶紧走过去,对王老先生说:“王老先生,俺们这井不是浅井,现在已经七丈深了,而且是跟着枫树根挖的,枫树根能引到深处的水,不会干的。”
王老先生哼了一声:“枫树根能引多少水?这旱年,连树都快死了,还能引水解渴?你们年轻人,就是太急,不懂长久之计。”
小丫跑过来,拉着王老先生的衣角:“王爷爷,这井里的水很甜,俺刚才喝了,不会干的!俺梦见水很多,能浇枫树林呢!”
王老先生低头看了看小丫,脸上的表情缓和了点,但还是摇了摇头:“小孩子的梦,当不得真。”
李大叔站出来,对王老先生说:“王老先生,俺信陈先生!俺爹当年挖井没成,是因为没找对地方,这次陈先生跟着树根找水,井也挖得深,肯定不会干。俺昨天喝了井里的水,今天早上起来,嘴里还甜着呢!”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俺也喝了,甜得很!”“陈先生靠谱,上次烘干稻谷就是他的法子,这次肯定也能成!”
王老先生看着大家坚定的样子,又看了看井里渗出的水,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好,俺就等着看,要是这井真能一直有水,俺给你们写块牌匾,挂在井架上。”
陈建国笑着说:“谢谢王老先生!等井挖好了,俺请您喝井水!”
下午挖井的时候,井已经挖了八丈深,井里的水已经能没过膝盖了,不用再挖了,水会慢慢渗满。村民们开始往井里放木桶,准备明天就能打水喝。
小丫蹦蹦跳跳地跑去告诉李大婶:“李大婶,井里有水了!明天就能给小栓子送水喝了!”
李大婶听了,激动得哭了,拉着小丫的手:“真的?太好了!小栓子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好得更快!”
傍晚的时候,王老先生又来看了看,这次他没摇头,而是蹲在井边,用手捧了点水喝,然后点了点头:“嗯,水确实甜,也够深,应该不会干。”
陈建国笑着说:“王老先生,没骗您吧?”
王老先生笑了:“没骗俺,没骗俺!明天俺就给你们写牌匾,就叫‘枫溪井’!”
“叫‘建国井’!”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然后大家都跟着喊:“对!叫‘建国井’!陈先生帮咱们挖的井,就该叫这个名!”
陈建国赶紧摆手:“不行不行,这是大家一起挖的井,叫‘枫溪井’就行。”
“不行!就叫‘建国井’!” 张村长走过来说,“陈先生,这井是你提议挖的,也是你带大家找的水,没有你,就没有这井,叫‘建国井’,当之无愧!”
村民们都附和:“对!就叫‘建国井’!”
陈建国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心里暖烘烘的,不再推辞:“好!听大家的,叫‘建国井’!”
夕阳西下时,“建国井” 三个字被村民们用红漆写在了木板上,挂在了井架上。木板上还贴满了小丫捡的红枫叶,在夕阳下,红得发亮。
陈建国摸了摸怀表,表盘里映出 “建国井” 的字样,还有村民们的笑脸。他知道,明天,大家就能喝到井水了 —— 中年人的价值,从来不是自己有多厉害,是能被身边的人需要,是能为他们做些实事,是看着他们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幸福,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挖井的第七天,天刚亮,李大叔就来了,还带来了他珍藏的老木铲 —— 这木铲是他爹当年挖井用的,虽然有点旧,可铲头磨得很亮,还能用。
“陈先生,俺把这木铲带来了,” 李大叔递过木铲,“俺爹当年没挖出水,今天俺用这铲,帮他完成心愿,也帮枫溪挖出水。”
陈建国接过木铲,木铲的手柄被磨得光滑,带着点岁月的温度。“谢谢李大叔,这铲肯定能帮咱们挖出水。”
井已经挖了七丈深,井里的水已经能没过脚踝了,下去的村民得穿着草鞋,不然会滑倒。狗蛋和柱子下去挖,运上来的不再是湿土,而是带着水的泥浆,木桶一倒,就能流出半碗水。
“有水了!真的有水了!” 狗蛋从井里上来,兴奋地喊,他的裤子全湿了,可脸上的笑容比太阳还亮。
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着木桶里的水,有的甚至用手捧起来喝了一口:“甜!真甜!比挑来的河水还甜!”
可就在这时,镇上的老秀才王老先生来了。王老先生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到井架旁,看着井里的水,摇了摇头:“你们这井,挖得太浅了,现在有水,过几天旱情更重,水就没了。以前镇上也挖过浅井,没几天就干了,白费劲。”
村民们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有的还点了点头:“王老先生说得对,以前的浅井就是,没几天就干了。”
陈建国赶紧走过去,对王老先生说:“王老先生,俺们这井不是浅井,现在已经七丈深了,而且是跟着枫树根挖的,枫树根能引到深处的水,不会干的。”
王老先生哼了一声:“枫树根能引多少水?这旱年,连树都快死了,还能引水解渴?你们年轻人,就是太急,不懂长久之计。”
小丫跑过来,拉着王老先生的衣角:“王爷爷,这井里的水很甜,俺刚才喝了,不会干的!俺梦见水很多,能浇枫树林呢!”
王老先生低头看了看小丫,脸上的表情缓和了点,但还是摇了摇头:“小孩子的梦,当不得真。”
李大叔站出来,对王老先生说:“王老先生,俺信陈先生!俺爹当年挖井没成,是因为没找对地方,这次陈先生跟着树根找水,井也挖得深,肯定不会干。俺昨天喝了井里的水,今天早上起来,嘴里还甜着呢!”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俺也喝了,甜得很!”“陈先生靠谱,上次烘干稻谷就是他的法子,这次肯定也能成!”
王老先生看着大家坚定的样子,又看了看井里渗出的水,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好,俺就等着看,要是这井真能一直有水,俺给你们写块牌匾,挂在井架上。”
陈建国笑着说:“谢谢王老先生!等井挖好了,俺请您喝井水!”
下午挖井的时候,井已经挖了八丈深,井里的水已经能没过膝盖了,不用再挖了,水会慢慢渗满。村民们开始往井里放木桶,准备明天就能打水喝。
小丫蹦蹦跳跳地跑去告诉李大婶:“李大婶,井里有水了!明天就能给小栓子送水喝了!”
李大婶听了,激动得哭了,拉着小丫的手:“真的?太好了!小栓子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好得更快!”
傍晚的时候,王老先生又来看了看,这次他没摇头,而是蹲在井边,用手捧了点水喝,然后点了点头:“嗯,水确实甜,也够深,应该不会干。”
陈建国笑着说:“王老先生,没骗您吧?”
王老先生笑了:“没骗俺,没骗俺!明天俺就给你们写牌匾,就叫‘枫溪井’!”
“叫‘建国井’!”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然后大家都跟着喊:“对!叫‘建国井’!陈先生帮咱们挖的井,就该叫这个名!”
陈建国赶紧摆手:“不行不行,这是大家一起挖的井,叫‘枫溪井’就行。”
“不行!就叫‘建国井’!” 张村长走过来说,“陈先生,这井是你提议挖的,也是你带大家找的水,没有你,就没有这井,叫‘建国井’,当之无愧!”
村民们都附和:“对!就叫‘建国井’!”
陈建国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心里暖烘烘的,不再推辞:“好!听大家的,叫‘建国井’!”
夕阳西下时,“建国井” 三个字被村民们用红漆写在了木板上,挂在了井架上。木板上还贴满了小丫捡的红枫叶,在夕阳下,红得发亮。
陈建国摸了摸怀表,表盘里映出 “建国井” 的字样,还有村民们的笑脸。他知道,明天,大家就能喝到井水了 —— 中年人的价值,从来不是自己有多厉害,是能被身边的人需要,是能为他们做些实事,是看着他们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幸福,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