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济世堂的药罐就冒起了白烟。陈建国蹲在灶台前,盯着翻滚的药汤,手里攥着赵二柱写的 “熬药清单”—— 当归三钱、川芎二钱、紫苏五钱,字歪歪扭扭,他看了半天,还是把陶罐里的草药认混了。
“建国,火别太旺!药熬糊了就没用了!” 赵二柱背着药箱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看见陈建国盯着药罐发呆,凑过去一看,立马笑出了声,“你这是把当归和川芎全混一块儿了?这熬出来的药,怕是治不好病,还得添新病!”
陈建国脸一红,赶紧把混错的草药往外挑:“这俩长得太像了,都是褐色的,还都有须子,我哪分得清?” 他以前在公司只认 PPT 里的图表,哪见过真草药?挑了半天,不仅没分开,还把紫苏叶掉进了灶台,燎得冒了烟。
赵二柱无奈地接过他手里的勺子:“罢了罢了,我教你认。你看,当归的须子短,断面是黄白色的,闻着有股甜香;川芎的须子长,断面是灰褐色的,味更辛。” 他拿起两片草药递过去,“你再闻闻,不一样的。”
陈建国凑过去闻了闻,果然当归带甜,川芎冲鼻,他赶紧记在心里:“记住了记住了,以后再也不混了。” 正说着,院外传来王大婶的声音:“二柱!二柱!我家老头子咳嗽得厉害,你快给看看!”
王大婶扶着老伴进来,老爷子咳得直不起腰。赵二柱刚要把脉,陈建国突然想起城里医生问诊的样子,脱口而出:“大爷,您昨晚吃了啥?有没有受凉?咳嗽的时候疼不疼?”
老爷子愣了愣,王大婶也跟着懵:“建国,你还会看病?问这些干啥?二柱把脉不就知道了?”
“这叫问诊,” 陈建国解释,“知道吃了啥、受没受凉,能更准地知道为啥咳嗽。” 赵二柱眼睛一亮:“对啊!我以前光把脉,没问这么细,有时候还真漏了情况。” 他按着陈建国的问题问下去,果然发现老爷子昨晚喝了凉粥,还吹了夜风,才咳得厉害。
配药时,赵二柱一边抓药一边说:“建国,你这‘问诊’的法子真管用。对了,以后你要是有空,就帮我记记病人的情况,你写字比我好看,画的草药图也清楚,找药的时候方便。” 他想起陈建国前几天画的草药名录,紫苏画成锯齿叶,薄荷画成圆叶,比他写的字好认多了。
陈建国心里一暖,赶紧点头:“行!我肯定帮你记!” 他以前在公司做策划,总被老板说 “不接地气”,现在不过帮着问了几句话、画了几张图,就被认可了,这种感觉比拿项目奖金还踏实。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扒着门框往里看,手里攥着几片红枫叶。赵二柱看见她,笑着说:“小丫,又来捡枫叶?快进来,给你介绍个朋友。”
小姑娘怯生生地走进来,盯着陈建国的粗布褂子看了半天,又看了看他手里的草药,小声问:“叔叔,你是城里来的吗?二柱叔叔说,城里来的人都穿好看的衣服。”
陈建国想起自己那套破西装,摸了摸小姑娘的头:“我是城里来的,我叫陈建国。你叫小丫?这枫叶真好看。” 小丫把手里的枫叶递给他一片:“给你,今天的枫叶最红。”
夕阳落在济世堂的院子里,枫树叶飘在药罐上,药香混着枫香,暖得人心发颤。陈建国摸着手里的枫叶,又看了看正在记问诊情况的本子,忽然明白:原来 “有用” 从来不是要多厉害的本事,是肯学、肯帮、肯用心 —— 就像认草药,哪怕一开始认混了,多学几次也能记住;就像问诊,哪怕只是多问几句话,也能帮上忙。中年人的成长,从来不是突然变得厉害,是在笨拙的尝试里,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建国,火别太旺!药熬糊了就没用了!” 赵二柱背着药箱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看见陈建国盯着药罐发呆,凑过去一看,立马笑出了声,“你这是把当归和川芎全混一块儿了?这熬出来的药,怕是治不好病,还得添新病!”
陈建国脸一红,赶紧把混错的草药往外挑:“这俩长得太像了,都是褐色的,还都有须子,我哪分得清?” 他以前在公司只认 PPT 里的图表,哪见过真草药?挑了半天,不仅没分开,还把紫苏叶掉进了灶台,燎得冒了烟。
赵二柱无奈地接过他手里的勺子:“罢了罢了,我教你认。你看,当归的须子短,断面是黄白色的,闻着有股甜香;川芎的须子长,断面是灰褐色的,味更辛。” 他拿起两片草药递过去,“你再闻闻,不一样的。”
陈建国凑过去闻了闻,果然当归带甜,川芎冲鼻,他赶紧记在心里:“记住了记住了,以后再也不混了。” 正说着,院外传来王大婶的声音:“二柱!二柱!我家老头子咳嗽得厉害,你快给看看!”
王大婶扶着老伴进来,老爷子咳得直不起腰。赵二柱刚要把脉,陈建国突然想起城里医生问诊的样子,脱口而出:“大爷,您昨晚吃了啥?有没有受凉?咳嗽的时候疼不疼?”
老爷子愣了愣,王大婶也跟着懵:“建国,你还会看病?问这些干啥?二柱把脉不就知道了?”
“这叫问诊,” 陈建国解释,“知道吃了啥、受没受凉,能更准地知道为啥咳嗽。” 赵二柱眼睛一亮:“对啊!我以前光把脉,没问这么细,有时候还真漏了情况。” 他按着陈建国的问题问下去,果然发现老爷子昨晚喝了凉粥,还吹了夜风,才咳得厉害。
配药时,赵二柱一边抓药一边说:“建国,你这‘问诊’的法子真管用。对了,以后你要是有空,就帮我记记病人的情况,你写字比我好看,画的草药图也清楚,找药的时候方便。” 他想起陈建国前几天画的草药名录,紫苏画成锯齿叶,薄荷画成圆叶,比他写的字好认多了。
陈建国心里一暖,赶紧点头:“行!我肯定帮你记!” 他以前在公司做策划,总被老板说 “不接地气”,现在不过帮着问了几句话、画了几张图,就被认可了,这种感觉比拿项目奖金还踏实。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扒着门框往里看,手里攥着几片红枫叶。赵二柱看见她,笑着说:“小丫,又来捡枫叶?快进来,给你介绍个朋友。”
小姑娘怯生生地走进来,盯着陈建国的粗布褂子看了半天,又看了看他手里的草药,小声问:“叔叔,你是城里来的吗?二柱叔叔说,城里来的人都穿好看的衣服。”
陈建国想起自己那套破西装,摸了摸小姑娘的头:“我是城里来的,我叫陈建国。你叫小丫?这枫叶真好看。” 小丫把手里的枫叶递给他一片:“给你,今天的枫叶最红。”
夕阳落在济世堂的院子里,枫树叶飘在药罐上,药香混着枫香,暖得人心发颤。陈建国摸着手里的枫叶,又看了看正在记问诊情况的本子,忽然明白:原来 “有用” 从来不是要多厉害的本事,是肯学、肯帮、肯用心 —— 就像认草药,哪怕一开始认混了,多学几次也能记住;就像问诊,哪怕只是多问几句话,也能帮上忙。中年人的成长,从来不是突然变得厉害,是在笨拙的尝试里,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