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的雪落了又融,星芽从南极寄回的第一封信,是用企鹅羽毛蘸着海豹油写的。信里说,带去的四季兰种子在冰缝里发了芽,花瓣比极北的更白,像裹着层南极的冰。随信寄来的还有片叶子,叶脉里嵌着细小的冰晶,兰朵说,这是大自然写的诗。
小阿木已经很少下床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兰朵读信。听到南极的花开了,他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像在笑:“你看,花比人勇敢,敢去最冷的地方扎根。”
阿风的记性彻底乱了,有时会对着空气喊“阿木”,有时又把金发青年的儿子叫成“卡鲁”。但只要兰朵提起“天下谷”,他就会突然清醒:“稻穗要晒足十天太阳,不然磨出的米不香……”说罢又闭上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像回到了当年的晒谷场。
雪影的绣绷上,那朵小小的共生花终于绣完了。她摸着花瓣,突然说:“把这个给小阿木当枕头吧,他总说梦到年轻时的花。”孙媳妇把绣品缝成个小枕头,垫在小阿木头下,淡淡的丝线香里,仿佛真的藏着百年前的春风。
开春时,南极的第二封信到了。星芽说,她们在共生站种出了第一茬“天下谷”,稻穗虽小,却饱满,煮出来的饭带着冰碴的甜。科考站的人给它起名叫“极地香”,说要让这味道飘遍南极的每个角落。
信里还夹着张照片:星芽站在稻田间,身后是皑皑雪山,她脖子上的“万国共生”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块小小的太阳。兰朵把照片贴在布告栏最显眼的地方,旁边写着:“种子的路,没有尽头。”
小阿木看照片时,眼神突然亮了。他让兰朵扶他起来,走到共生碑旁。新栽的共生树苗已经长到一人高,树干上的布条被风雪洗得褪色,却依旧牢牢地缠着。他伸出手,摸着树干上的年轮——才几圈,却像藏着百年的故事。
“该给树起个名字了,”小阿木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雪地,“就叫‘传薪’吧,传火的薪。”
兰朵明白他的意思。这棵树不只是树,是百年的火,是永远的薪,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她让人在树旁立了块小木牌,刻着“传薪树”三个字,下面加了行小字:“火不灭,薪不尽。”
入夏的某个清晨,阿风在睡梦中去了。他的枕边放着那台收割机的说明书,扉页上有他歪歪扭扭的字:“机器要保养,就像人要吃饭。”金发青年的儿子说,前一晚还听到他在梦里喊:“阿木,稻子熟了,快收啊!”
葬礼很简单,阿风被葬在共生碑旁,紧挨着老首领。兰朵把他最爱的鲸骨匕首插进坟头,匕首上还沾着当年割稻子的泥土。星芽从南极发来的唁电里说:“告诉阿风爷爷,南极的稻子熟了,我替他尝了,真的很香。”
秋天来时,雪影也走了。她的手里攥着那朵绣了一辈子的共生花,脸上带着笑,像睡着了一样。孙媳妇说,她走前还在念叨:“星芽的书签还没做好呢……”
小阿木坐在轮椅上,看着雪影的坟头被盖上第一片落叶,突然说:“她们都去看花了,在天上看。”
兰朵没说话,只是把他的轮椅推得更近些,让他能看清传薪树。树叶在秋风里沙沙响,像雪影的笑声,像阿风的吆喝,像无数个熟悉的声音在说:“我们还在呢。”
星芽回来参加雪影葬礼时,带来了南极的“极地香”稻种。她跪在传薪树下,把种子埋进土里:“阿太,这是南极的种子,让它在极北扎根吧。”
小阿木摸了摸她的头,木牌在她胸前发烫:“好啊,让它看看,极北的秋天,和南极的一样,都有稻子的香。”
那年冬天,小阿木也走了。他走的那天,共生园的四季兰开得格外旺,传薪树的枝头落满了驯鹿,像挂了串会动的雪。兰朵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传薪树旁,坟头没有立碑,只种了株冰兰。
星芽在他的坟前放了片南极的兰叶,叶片上的冰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他当年看着种子发芽时的眼睛。
多年后,传薪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干上的年轮层层叠叠,像首写在时光里的诗。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摸着年轮说:“这一圈是阿木爷爷种稻子的那年,这一圈是星芽姑姑去南极的那年……”
树下的冰兰年年开花,花瓣上的冰纹里,总能看到五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握着核心碎片,一个织着万国毯,一个扛着鲸骨匕首,一个捧着共生花,还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举着片葡萄叶,对着阳光笑。
风穿过树叶,带着百年的故事,吹向远方。南极的共生站里,“极地香”的稻穗又黄了;中原的共生坛上,新的时间胶囊被埋下;非洲的沙漠里,共生花的种子乘着风,飞向更远的地方。
而极北的传薪树下,总有孩子在听老人讲故事。故事里,冰原会开花,沙漠会长稻,种子能跨越山海,而最厉害的力量,是让所有不同的土地,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说出同一句话——
“我们,在一起。”
小阿木已经很少下床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兰朵读信。听到南极的花开了,他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像在笑:“你看,花比人勇敢,敢去最冷的地方扎根。”
阿风的记性彻底乱了,有时会对着空气喊“阿木”,有时又把金发青年的儿子叫成“卡鲁”。但只要兰朵提起“天下谷”,他就会突然清醒:“稻穗要晒足十天太阳,不然磨出的米不香……”说罢又闭上眼睛,嘴角还挂着笑,像回到了当年的晒谷场。
雪影的绣绷上,那朵小小的共生花终于绣完了。她摸着花瓣,突然说:“把这个给小阿木当枕头吧,他总说梦到年轻时的花。”孙媳妇把绣品缝成个小枕头,垫在小阿木头下,淡淡的丝线香里,仿佛真的藏着百年前的春风。
开春时,南极的第二封信到了。星芽说,她们在共生站种出了第一茬“天下谷”,稻穗虽小,却饱满,煮出来的饭带着冰碴的甜。科考站的人给它起名叫“极地香”,说要让这味道飘遍南极的每个角落。
信里还夹着张照片:星芽站在稻田间,身后是皑皑雪山,她脖子上的“万国共生”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像块小小的太阳。兰朵把照片贴在布告栏最显眼的地方,旁边写着:“种子的路,没有尽头。”
小阿木看照片时,眼神突然亮了。他让兰朵扶他起来,走到共生碑旁。新栽的共生树苗已经长到一人高,树干上的布条被风雪洗得褪色,却依旧牢牢地缠着。他伸出手,摸着树干上的年轮——才几圈,却像藏着百年的故事。
“该给树起个名字了,”小阿木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雪地,“就叫‘传薪’吧,传火的薪。”
兰朵明白他的意思。这棵树不只是树,是百年的火,是永远的薪,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她让人在树旁立了块小木牌,刻着“传薪树”三个字,下面加了行小字:“火不灭,薪不尽。”
入夏的某个清晨,阿风在睡梦中去了。他的枕边放着那台收割机的说明书,扉页上有他歪歪扭扭的字:“机器要保养,就像人要吃饭。”金发青年的儿子说,前一晚还听到他在梦里喊:“阿木,稻子熟了,快收啊!”
葬礼很简单,阿风被葬在共生碑旁,紧挨着老首领。兰朵把他最爱的鲸骨匕首插进坟头,匕首上还沾着当年割稻子的泥土。星芽从南极发来的唁电里说:“告诉阿风爷爷,南极的稻子熟了,我替他尝了,真的很香。”
秋天来时,雪影也走了。她的手里攥着那朵绣了一辈子的共生花,脸上带着笑,像睡着了一样。孙媳妇说,她走前还在念叨:“星芽的书签还没做好呢……”
小阿木坐在轮椅上,看着雪影的坟头被盖上第一片落叶,突然说:“她们都去看花了,在天上看。”
兰朵没说话,只是把他的轮椅推得更近些,让他能看清传薪树。树叶在秋风里沙沙响,像雪影的笑声,像阿风的吆喝,像无数个熟悉的声音在说:“我们还在呢。”
星芽回来参加雪影葬礼时,带来了南极的“极地香”稻种。她跪在传薪树下,把种子埋进土里:“阿太,这是南极的种子,让它在极北扎根吧。”
小阿木摸了摸她的头,木牌在她胸前发烫:“好啊,让它看看,极北的秋天,和南极的一样,都有稻子的香。”
那年冬天,小阿木也走了。他走的那天,共生园的四季兰开得格外旺,传薪树的枝头落满了驯鹿,像挂了串会动的雪。兰朵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传薪树旁,坟头没有立碑,只种了株冰兰。
星芽在他的坟前放了片南极的兰叶,叶片上的冰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他当年看着种子发芽时的眼睛。
多年后,传薪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干上的年轮层层叠叠,像首写在时光里的诗。每个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摸着年轮说:“这一圈是阿木爷爷种稻子的那年,这一圈是星芽姑姑去南极的那年……”
树下的冰兰年年开花,花瓣上的冰纹里,总能看到五个模糊的影子:一个握着核心碎片,一个织着万国毯,一个扛着鲸骨匕首,一个捧着共生花,还有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举着片葡萄叶,对着阳光笑。
风穿过树叶,带着百年的故事,吹向远方。南极的共生站里,“极地香”的稻穗又黄了;中原的共生坛上,新的时间胶囊被埋下;非洲的沙漠里,共生花的种子乘着风,飞向更远的地方。
而极北的传薪树下,总有孩子在听老人讲故事。故事里,冰原会开花,沙漠会长稻,种子能跨越山海,而最厉害的力量,是让所有不同的土地,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说出同一句话——
“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