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惨案的真相-《阴魂委托簿》

  水珠坠落的瞬间,丁浩的手指微微一颤。那滴水在水泥地上砸出一个微小的湿点,而附近挂钟的秒针恰好“咔”地跳动一格,声音清晰得像是卡在时间的缝隙里。

  他收回手,将证物袋轻轻放回物证箱,没有再看第二眼。

  三天后,丁浩推开丧葬店的玻璃门。檐角铁铃被风带响,一声短促的金属震鸣。他刚挂好外套,目光便落在门槛边一只被雨水浸湿的牛皮纸信封上。信封边缘卷曲,封口未粘,像是被人匆忙塞进来后便离开。

  他蹲下身,指尖触到信封底部时,皮肤传来一丝凉意——不是雨水残留的湿冷,而是类似玉片吸饱灵息后的那种内敛寒意。他不动声色地拆开,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照片。

  照片上是一座青石拱桥,桥面湿滑,一名身穿冲锋衣的男子倒在石板上,四肢扭曲,脸朝下埋在积水里。桥头立着一块木牌,写着“禁入古宅”。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他们说他是吓死的,可他魂在喊救命。”

  字迹潦草,墨水晕染,像是在颠簸中写就。

  丁浩将照片翻来覆去看了两遍,又对着光检查纸张纤维。信封里再无他物。他走到柜台后,打开抽屉,取出一块深褐色布包。解开布角,玉片静静躺在其中,裂纹闭合,毫无异样。

  他没有立刻动用通灵能力。

  而是拨通了古镇派出所的值班电话,询问近期是否接到游客死亡的报案。接线员查了记录,称确有一起意外落水事件,死者为外地游客,初步判断因雨天路滑失足坠河,无他杀迹象。

  “家属同意不尸检?”丁浩问。

  “是的,当天就火化了。”

  他挂了电话,盯着玉片看了片刻,重新包好,塞进内袋。当晚,他驱车前往古镇。

  清晨六点,古镇尚未苏醒。石板路泛着夜雨后的暗光,空气里混着湿木与青苔的气息。丁浩沿着河岸缓步前行,很快找到了照片中的石桥。桥身结构完整,栏杆无破损,桥面虽窄,但并无明显湿滑痕迹。他蹲下身,用手抹过石缝,指尖沾上一层薄泥,无血迹,无挣扎划痕。

  他起身,望向桥头那块“禁入古宅”的木牌。木料新,漆面未褪,与周围斑驳的建筑格格不入。他绕过木牌,沿小径前行二十米,见一座两层老宅,外墙粉刷过,墙角排水沟新砌,檐下灯笼簇新,显然近期修缮。

  他折返,在桥头一家老店买了几叠冥纸。店主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接过钱时抬头看了他一眼:“又是来查那件事的?”

  “听说有人吓死在这桥上。”丁浩点燃香烛,将冥纸叠成塔状,置于桥头石墩上。

  老人摇头:“不是吓死的。他是喝了那杯茶才倒下的。”

  “什么茶?”

  “导游给的‘祈福茶’,说是能驱邪避灾。”老人压低声音,“可那茶一喝,人就脸色发青,倒地抽搐,没几秒就落水了。他们说是心梗,可心梗哪会脸发青?”

  丁浩点头,将最后一叠纸投入火盆。火苗窜起,他闭眼,左手按住胸前布包,右手捏住招魂幡一角,低声唤引。

  火光摇曳中,一丝极淡的阴寒自桥下渗出,贴着石缝缓缓爬升。他感知到一股微弱的意识,断续、惊恐,反复回荡着几个字:“水……冷……他们在演……”

  他睁开眼,从布包中取出玉片,贴于耳后。寒意顺着神经蔓延,眼前景象短暂扭曲——

  桥下河水翻涌,一名男子仰面漂浮,双眼圆睁。他最后的记忆停留在岸上:导游笑着递来一只粗陶杯,杯口腾起白雾。他喝下一口,喉头骤然收紧,视线模糊。他想喊,却发不出声。岸上人群惊叫后退,有人举着手机拍摄,有人迅速拉起警戒线。而导游站在人群后,面无表情地收起一只小瓶,塞进衣袋。

  画面戛然而止。

  丁浩收回玉片,呼吸略沉。他蹲下身,在桥栏底部摸索片刻,从缝隙中抠出半片碎陶。碎片内壁残留一层浅褐色污渍,他轻嗅,鼻腔立刻泛起一丝苦杏仁味。

  他将碎片密封进证物袋,又返回老宅外围。绕至后墙,发现一处排水口下方泥土松动,似有翻动痕迹。他蹲下,用指尖拨开表层湿土,触到一块硬物——半截烧焦的布条,边缘整齐,像是被剪刀裁下。

  布条一角印着模糊图案:一只展翅的鹤,下方有“辰光”二字。

  他动作一顿,随即收手,将布条重新掩埋。

  回到车上,他打开平板,调取市面常见毒物数据库,输入“苦杏仁味”“快速致死”“口服发作时间短”等关键词。系统列出数种可能,其中氰化物反应最符合症状。他又搜索“祈福茶”相关案例,发现近三年内,三起类似事件均发生在旅游景点,死者皆被初步判定为突发心疾,未深入调查。

  他拨通沈墨的电话,未接通,便转为短信发送一条匿名线索:“古镇石桥游客死亡案,疑似投毒,毒源为‘祈福茶’,建议提取死者生前接触过的陶杯残渣进行毒物分析。另,古宅近期修缮,或有掩盖痕迹。”

  发送后,他并未离开。

  而是将车停在镇中心公告栏前,取出一张A4纸,打印了“该游客非意外死亡,请勿轻信谣言”十二个字,贴在公告栏角落。没有署名,没有联系方式。

  他刚贴完,身后传来脚步声。一名穿制服的辅警走来,皱眉看着告示。

  “谁允许你贴这个?”

  “事实。”丁浩说。

  “你有证据吗?派出所都没立案。”

  “证据正在路上。”丁浩转身走向驾驶座,“你们可以不信,但别让下一个死者也‘吓死’。”

  辅警还想说什么,丁浩已发动车辆。后视镜里,那张纸在晨风中微微颤动。

  他驶出古镇主路,手机震动。是沈墨的回电。

  “刚看到你发的线索。”沈墨声音低而稳,“我已经联系分局,申请介入调查。那张照片,是从哪来的?”

  “匿名寄到我店里。”丁浩握着方向盘,目光扫过路边一闪而过的山林,“信封是湿的,但字迹没晕,说明写完后很快就被装进去。寄件人知道我会查。”

  “你怀疑是内部人?”

  “导游、修缮工、甚至派出所的人。”丁浩说,“有人不想让真相浮出水面。”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

  “我会调取近五年类似案件记录。”沈墨说,“如果这是系列案,我们必须抢在下一个‘意外’发生前,把毒源掐断。”

  丁浩点头,尽管对方看不见。

  他挂断电话,右手探入内袋,指尖触到玉片。裂纹依旧闭合,但表面温度比平时低了半分。

  他收回手,车窗外,阳光刺破云层,照在远处山脊上。

  山脚处,一座新立的旅游广告牌缓缓旋转,上面印着微笑的导游,手中捧着一只冒着热气的陶杯,标语写着:“喝下祈福茶,平安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