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声彻底断在江雾里,丁浩站在码头水泥地上,内袋的玉片还贴着肋骨发烫。沈墨押着老秦走远,他没动,目光落在三号舱门缝透出的那道冷光上。
王德福的魂魄消失前,是冲着舱内深处抬手的。不是警告,是急切。
他转身走回储物间,柜门还敞着,那本硬壳笔记本静静躺在工作服上。他抽出本子,翻到第一页,**23:17 三号舱**,字迹压得极重,像是写得匆忙,又像是怕被人看漏。
这不是值班记录。轮渡夜航排班表里,这个时间没有例行巡检任务。
丁浩掏出手机,调出沈墨之前给的监控时间轴。23:17,红外影像显示三号舱区域无活动迹象。但监控每隔五分钟自动归位一次,中间存在盲区。
他把本子攥进掌心,快步走向驾驶室。
沈墨刚从审讯区回来,手里夹着检测报告。“老秦袖口的粉末,滑石粉混硝酸铵,比例七比三。维修公司用的防潮粉是纯滑石粉,这种配比,不在标准作业范畴。”
“他没理由碰硝酸铵。”丁浩说。
“问题是,他碰了。”沈墨把报告拍在桌上,“工作日志写着,他当天只负责甲板消防栓检修,滑石粉仓库在另一侧舱段,路线不重合。”
丁浩盯着报告上的成分分析栏,玉片忽然又热了一下,不是刺痛,是持续的温烫,像被体温烘着。他不动声色地按了按内袋。
“送检单位标注了‘疑似助燃混合物’。”沈墨皱眉,“但这话不能乱用,没动机,没行为链,光靠粉末说不过去。”
丁浩抬头:“查23:17的完整监控,有没有备份。”
“海事局的数据要协调。”沈墨看了眼表,“我这就打申请。”
“先调通风口。”丁浩说,“王德福魂……”他顿住,改口,“他死前最后关注的,是三号舱通风系统。维修单上写着上周报修过消防管老化,但处理记录是外包公司签收的。”
沈墨盯着他:“你想查什么?”
“查有没有人动过格栅。”
技术组还没撤,两人赶到三号舱外,梯子还靠在墙边。沈墨打了个手势,一名技员递来头灯和手套。
丁浩没急着上去,先蹲下检查地面。金属板接缝处有一道浅痕,像是被撬片划过,边缘不齐。他伸手摸了摸,指尖沾上一点蓝色残留物,干了,但没完全硬化。
“蓝漆?”沈墨凑近。
“不是舱体用的。”丁浩摇头,“颜色太鲜,像是后来补的。”
他踩上梯子,爬到通风口高度。格栅螺丝有四颗,两颗拧得极紧,另外两颗松动,螺帽边缘有新划痕,像是被非配套工具拧过。他伸手拨开橡胶垫,缝隙里卡着一丝纤维,浅蓝,和老秦工作服的颜色一样。
玉片又烫了一下。
他屏住呼吸,指尖轻轻擦过橡胶垫内侧。触感不对——有一小块区域比其他地方粗糙,像是被反复摩擦过。他凑近头灯,看清了:垫圈背面,被人用指甲刻了个数字。
**17**
不是23:17,是17。
丁浩心头一沉。王德福记的是进入时间,而这个17,可能是动作完成的时刻。中间差了六小时。
他跳下梯子,把发现告诉沈墨。沈墨立刻调出维修公司进出登记表。
“老秦登记入舱时间是22:45,任务是‘检修通风管道’,签字离舱是00:20。23:17,他确实在里面。”
“但他修的不是通风口。”丁浩说,“他修的是消防栓内部。”
沈墨眯眼:“你怎么知道?”
“扳手上的红漆。”丁浩说,“螺纹里的金属屑含铅量高,和消防栓管道涂层一致。他拆过接口,刷漆掩盖痕迹。而通风口不需要动扳手。”
沈墨没说话,转身掏出对讲机:“调22:45到00:20的红外补录,重点盯三号舱出入口。另外,查消防栓检修是否有登记。”
五分钟后,对讲机响了。
“消防系统无检修记录。”
丁浩看向三号舱门。王德福的魂魄消失前,是冲着舱内深处抬手的。不是警告,是急切。
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出笔记本,再看那行字。
**23:17 三号舱**
不是提醒别人,是提醒自己。王德福是在那个时间点,发现了什么。
“他不是在记录老秦进入的时间。”丁浩低声说,“他是在记录自己发现异常的时间。”
沈墨猛地抬头:“你是说,他那时候还活着?”
“不一定。”丁浩盯着本子,“但他至少在那个时间点,确认了问题出在三号舱。”
沈墨立刻调出轮机日志。昨晚23:17,油量表最后一次自动读数上传,显示“满油”。但丁浩知道,那是假的。
“老秦篡改油量表的时间,必须早于23:17。”丁浩说,“否则王德福不会专门记下这个时间点。”
“可监控显示他22:45才进舱。”
“他可能提前进来了。”丁浩说,“或者,有人替他开了门。”
沈墨立刻联系安保组。十分钟后,消息传来:昨晚22:30,三号舱应急门刷卡记录一次,权限属于轮机组,刷卡人是王德福。
“他自己开门的。”丁浩说,“但不是为了巡检。”
“是为了查问题。”沈墨接上,“他发现油量异常,回舱复查,结果撞见老秦在动消防栓。”
丁浩点头:“老秦杀了他,伪造离舱记录,再回去完成油量表篡改。23:17,是王德福最后一次确认异常的时间,也是他留下线索的时刻。”
沈墨盯着监控屏幕,补录影像正在加载。画面一跳,红外热源显示:22:30,王德福进入三号舱。22:48,老秦提工具箱进入。23:17,王德福热源出现在通风口附近,停留三分钟,随后消失。
“他那时候还活着。”沈墨声音压低,“他在查通风系统。”
丁浩忽然抬手,拦住沈墨。
“等等。”
他盯着画面角落——通风口格栅下方,地面有一小块热源残留,形状不规则,像是液体泼洒后的余温。
“那是什么?”
沈墨放大画面,调出温度标尺。
“温度比环境高两度,持续了十七分钟。”
丁浩闭眼,玉片烫得几乎发痛。通灵的刺感沿着指尖窜上来——画面闪现:蓝色工作服的男人蹲在格栅旁,拧开一瓶液体,往消防栓内腔倒。瓶身没有标签,但瓶口滴落的液体在红外下泛着微蓝光。
硝酸铵溶液。
他睁眼,声音很轻:“老秦不是只动了油量表。”
沈墨盯着画面,忽然按住键盘:“你看这里。”
监控时间跳到23:18,老秦的热源从通风口区域移开,走向舱内深处。他手里提着的工具箱,左肩明显下沉。
“他带了东西进去。”丁浩说。
“不是工具。”沈墨眯眼,“是别的。”
丁浩看向三号舱门,手已经摸上了门把。
沈墨一把扣住他手腕:“等技术组。”
丁浩没挣,但也没松手。门缝里透出的冷光,忽然暗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
王德福的魂魄消失前,是冲着舱内深处抬手的。不是警告,是急切。
他转身走回储物间,柜门还敞着,那本硬壳笔记本静静躺在工作服上。他抽出本子,翻到第一页,**23:17 三号舱**,字迹压得极重,像是写得匆忙,又像是怕被人看漏。
这不是值班记录。轮渡夜航排班表里,这个时间没有例行巡检任务。
丁浩掏出手机,调出沈墨之前给的监控时间轴。23:17,红外影像显示三号舱区域无活动迹象。但监控每隔五分钟自动归位一次,中间存在盲区。
他把本子攥进掌心,快步走向驾驶室。
沈墨刚从审讯区回来,手里夹着检测报告。“老秦袖口的粉末,滑石粉混硝酸铵,比例七比三。维修公司用的防潮粉是纯滑石粉,这种配比,不在标准作业范畴。”
“他没理由碰硝酸铵。”丁浩说。
“问题是,他碰了。”沈墨把报告拍在桌上,“工作日志写着,他当天只负责甲板消防栓检修,滑石粉仓库在另一侧舱段,路线不重合。”
丁浩盯着报告上的成分分析栏,玉片忽然又热了一下,不是刺痛,是持续的温烫,像被体温烘着。他不动声色地按了按内袋。
“送检单位标注了‘疑似助燃混合物’。”沈墨皱眉,“但这话不能乱用,没动机,没行为链,光靠粉末说不过去。”
丁浩抬头:“查23:17的完整监控,有没有备份。”
“海事局的数据要协调。”沈墨看了眼表,“我这就打申请。”
“先调通风口。”丁浩说,“王德福魂……”他顿住,改口,“他死前最后关注的,是三号舱通风系统。维修单上写着上周报修过消防管老化,但处理记录是外包公司签收的。”
沈墨盯着他:“你想查什么?”
“查有没有人动过格栅。”
技术组还没撤,两人赶到三号舱外,梯子还靠在墙边。沈墨打了个手势,一名技员递来头灯和手套。
丁浩没急着上去,先蹲下检查地面。金属板接缝处有一道浅痕,像是被撬片划过,边缘不齐。他伸手摸了摸,指尖沾上一点蓝色残留物,干了,但没完全硬化。
“蓝漆?”沈墨凑近。
“不是舱体用的。”丁浩摇头,“颜色太鲜,像是后来补的。”
他踩上梯子,爬到通风口高度。格栅螺丝有四颗,两颗拧得极紧,另外两颗松动,螺帽边缘有新划痕,像是被非配套工具拧过。他伸手拨开橡胶垫,缝隙里卡着一丝纤维,浅蓝,和老秦工作服的颜色一样。
玉片又烫了一下。
他屏住呼吸,指尖轻轻擦过橡胶垫内侧。触感不对——有一小块区域比其他地方粗糙,像是被反复摩擦过。他凑近头灯,看清了:垫圈背面,被人用指甲刻了个数字。
**17**
不是23:17,是17。
丁浩心头一沉。王德福记的是进入时间,而这个17,可能是动作完成的时刻。中间差了六小时。
他跳下梯子,把发现告诉沈墨。沈墨立刻调出维修公司进出登记表。
“老秦登记入舱时间是22:45,任务是‘检修通风管道’,签字离舱是00:20。23:17,他确实在里面。”
“但他修的不是通风口。”丁浩说,“他修的是消防栓内部。”
沈墨眯眼:“你怎么知道?”
“扳手上的红漆。”丁浩说,“螺纹里的金属屑含铅量高,和消防栓管道涂层一致。他拆过接口,刷漆掩盖痕迹。而通风口不需要动扳手。”
沈墨没说话,转身掏出对讲机:“调22:45到00:20的红外补录,重点盯三号舱出入口。另外,查消防栓检修是否有登记。”
五分钟后,对讲机响了。
“消防系统无检修记录。”
丁浩看向三号舱门。王德福的魂魄消失前,是冲着舱内深处抬手的。不是警告,是急切。
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出笔记本,再看那行字。
**23:17 三号舱**
不是提醒别人,是提醒自己。王德福是在那个时间点,发现了什么。
“他不是在记录老秦进入的时间。”丁浩低声说,“他是在记录自己发现异常的时间。”
沈墨猛地抬头:“你是说,他那时候还活着?”
“不一定。”丁浩盯着本子,“但他至少在那个时间点,确认了问题出在三号舱。”
沈墨立刻调出轮机日志。昨晚23:17,油量表最后一次自动读数上传,显示“满油”。但丁浩知道,那是假的。
“老秦篡改油量表的时间,必须早于23:17。”丁浩说,“否则王德福不会专门记下这个时间点。”
“可监控显示他22:45才进舱。”
“他可能提前进来了。”丁浩说,“或者,有人替他开了门。”
沈墨立刻联系安保组。十分钟后,消息传来:昨晚22:30,三号舱应急门刷卡记录一次,权限属于轮机组,刷卡人是王德福。
“他自己开门的。”丁浩说,“但不是为了巡检。”
“是为了查问题。”沈墨接上,“他发现油量异常,回舱复查,结果撞见老秦在动消防栓。”
丁浩点头:“老秦杀了他,伪造离舱记录,再回去完成油量表篡改。23:17,是王德福最后一次确认异常的时间,也是他留下线索的时刻。”
沈墨盯着监控屏幕,补录影像正在加载。画面一跳,红外热源显示:22:30,王德福进入三号舱。22:48,老秦提工具箱进入。23:17,王德福热源出现在通风口附近,停留三分钟,随后消失。
“他那时候还活着。”沈墨声音压低,“他在查通风系统。”
丁浩忽然抬手,拦住沈墨。
“等等。”
他盯着画面角落——通风口格栅下方,地面有一小块热源残留,形状不规则,像是液体泼洒后的余温。
“那是什么?”
沈墨放大画面,调出温度标尺。
“温度比环境高两度,持续了十七分钟。”
丁浩闭眼,玉片烫得几乎发痛。通灵的刺感沿着指尖窜上来——画面闪现:蓝色工作服的男人蹲在格栅旁,拧开一瓶液体,往消防栓内腔倒。瓶身没有标签,但瓶口滴落的液体在红外下泛着微蓝光。
硝酸铵溶液。
他睁眼,声音很轻:“老秦不是只动了油量表。”
沈墨盯着画面,忽然按住键盘:“你看这里。”
监控时间跳到23:18,老秦的热源从通风口区域移开,走向舱内深处。他手里提着的工具箱,左肩明显下沉。
“他带了东西进去。”丁浩说。
“不是工具。”沈墨眯眼,“是别的。”
丁浩看向三号舱门,手已经摸上了门把。
沈墨一把扣住他手腕:“等技术组。”
丁浩没挣,但也没松手。门缝里透出的冷光,忽然暗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