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媒体的狂欢盛宴-《阴魂委托簿》

  丁浩的脚步在检修门内停住,不是因为沈墨的问话,而是指间忽然掠过一丝微弱的震颤。他没回头,只是将左手缓缓贴向墙面,掌心压着玉片。那股气息很淡,像风吹过枯叶的尾音,转瞬即散。他知道,是那个曾被迫运送毒品的亡魂走了——没有执念,没有怨恨,只有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叹息,消融在凌晨的风里。

  他收回手,推了推眼镜,继续往前走。

  平台外,灯光已经架了起来。几辆印着电视台台标的采访车斜停在桥面应急道上,记者们正调试设备,摄像机镜头对准南塔入口。警戒线被临时扩开,穿制服的宣传科人员正在和现场指挥确认流程。

  “省厅刚批了出镜安排。”沈墨边走边说,声音压得很低,“只需要两分钟,讲清楚行动关键点就行。”

  丁浩点点头,没多问。他从外套内袋摸出笔录本,翻到空白页,用指尖轻轻摩挲了一下纸面,又塞了回去。

  采访区设在平台东侧空地,背景是被打开的金属货桶和戴着手套的技术员。一名女记者看见他们走近,立刻迎上来,身后跟着摄像。

  “沈队,这位是丁顾问吧?”她笑着递过话筒,“省台《焦点追踪》栏目,想请您两位简单介绍一下破案的关键节点。”

  沈墨看了丁浩一眼。丁浩站定,双手插进裤兜,微微颔首。

  镜头亮起红灯。

  “请问这次收网能成功,最关键的突破是什么?”记者发问。

  丁浩开口,声音平稳:“线索来自多方协作。最关键的突破……是有人不愿被遗忘。”

  记者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样的回答,但很快接话:“您指的是受害者或举报人吗?”

  “我说的是所有没能说出真相的人。”他顿了顿,“他们留下的痕迹,只要有人愿意看,就还在。”

  沈墨接过话头:“具体来说,我们通过码头监控与海关数据比对,锁定了异常货物流向。结合线报分析,判断出毒贩可能利用水路与空中双通道撤离。”他语气沉稳,每一句都精准落在警方可公开的范围内,“南塔平台的布控,正是基于这个推断。”

  记者转向画面:“那么直升机接应是否早有预判?”

  “我们在行动前四小时完成路径模拟。”沈墨说,“特警和无人机组同步就位,确保万无一失。”

  采访结束得很快。记者道谢收工,转身去剪辑素材。丁浩跟着沈墨退到警戒线后,两人并肩站着,谁都没说话。

  远处,第一批押解车辆启动,车顶蓝光闪烁。新闻直播信号已接通,大屏幕上正回放直升机降落瞬间的画面:强光手电照亮机身,特警破门,嫌疑人被按倒在地。旁白激昂:“我市警方雷霆出击,斩断一条跨境毒品运输链!”

  丁浩望着屏幕,目光落在角落滚动的字幕上:“案件侦破得益于大数据模型与智能监控系统的深度融合。”

  他嘴角动了动,没笑。

  一辆警车停在不远处,车窗半降。他走过去,拉开后门坐进后排。沈墨随后上车,坐在副驾。

  司机还没发动。车内安静。

  丁浩靠在座椅上,闭眼片刻,再睁开时,视线落在窗外。路边一家便利店亮着灯,电视挂在墙角,正在重播新闻。画面上,他和沈墨站在采访区,镜头切到缴获的金属桶,接着是老杨低头走出审讯室的画面。

  “科技赋能警务革命。”主持人声音铿锵,“这是一次现代刑侦技术的全面胜利。”

  店门口几个夜班工人围在电视前议论。

  “现在破案全靠系统啊。”

  “这种案子,以前得查几个月,现在几天就搞定了。”

  “什么灵异传闻都是假的,数据才是真的。”

  丁浩静静听着,手指慢慢抚过胸口。玉片贴着皮肤,温温的,像被晒过的石头。

  沈墨从保温杯里倒了半杯热水,递进后座。丁浩摇头,没接。

  “他们需要一个能解释的故事。”沈墨低声说,“一个普通人也能听懂的版本。”

  丁浩看着那杯水在杯壁凝出细小水珠,缓缓滑落。

  他伸手接过,放在腿上。

  过了会儿,他从内袋取出笔录本,翻开最后一页。空白纸面在车厢顶灯下泛着微黄的光。他拧开笔帽,写下四个字:**他们记得。**

  笔尖顿住,没再往下写。

  沈墨回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车载电台突然响起:“指挥部通知,所有参战人员三小时内提交行动总结报告,电子版上传至内网‘10·27专案’文件夹。”

  司机踩下油门,车子缓缓驶离桥区。

  城市轮廓在晨雾中浮现,路灯渐次熄灭。街道开始有了动静,早餐摊支起棚子,环卫车清扫路面。昨夜的风暴仿佛从未发生。

  丁浩把笔录本合上,塞回内袋。他望向窗外,一栋老旧居民楼一闪而过。三楼阳台晾着一件灰衬衫,随风轻轻摆动。

  他忽然想起昨晚在集装箱堆区感受到的那股阴冷气息——不是恐惧,是绝望。那人死前最后一刻,手里还攥着女儿的照片。

  现在,他也走了。

  车子经过一个路口,红灯亮起。

  丁浩看见斑马线尽头,有个穿校服的小女孩蹦跳着过马路,书包上的挂饰晃来晃去。她抬头看了眼天空,阳光正穿过云层。

  绿灯亮起,车轮重新转动。

  沈墨掏出手机,点开省厅刚发布的通稿。标题赫然在目:“我市破获特大跨境贩毒案,缴获新型液态冰毒三百公斤”。

  配图是他和丁浩站在采访区的身影。说明文字写着:“技术专家与侦查团队紧密配合,实现精准打击。”

  他放下手机,轻声道:“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

  丁浩没回头。

  “我们明明抓住了真相,却要把它藏起来,才能让别人相信。”

  丁浩终于开口:“只要真相还在,怎么被人讲述,其实没那么重要。”

  沈墨没再说话。

  车子驶入市局后巷,停在档案室侧门。司机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开门。

  丁浩却没动。

  他盯着车门把手,忽然抬手,指尖在金属表面轻轻划了一下。

  一道极细的裂痕,在阳光下闪了半秒,随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