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掠过林梢,吹得枝叶簌簌作响。丁浩和沈墨伏在山坡的灌木丛中,屏住呼吸,望着远处那栋别墅。大门已经关上,屋内灯光忽闪几下,最终归于黑暗。
两人沉默良久,直到确认没有追兵出来,才缓缓起身。
“你那边有发现什么吗?”沈墨低声问,语气比先前更冷了几分。
丁浩摇头,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照片,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端详。照片边缘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像是有人试图毁掉它,却又临时改变主意。他指尖划过镜框上的“信我者生”几个字,心头泛起一阵异样的寒意。
“先离开这里。”他说,“我们得查清楚这栋别墅的来历。”
沈墨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转身沿着原路折返。
山路崎岖,脚下的枯枝被踩断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丁浩始终握紧口袋里的玉石,它仍在震动,但频率明显减弱,仿佛刚才的某种存在已经被压制或转移。
他们一路回到停车场,钻进车里后,沈墨拧动钥匙,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
“去哪?”他问。
“城建档案馆。”丁浩将照片小心地放进笔记本夹层,“还有老城区的私人档案点,我们需要更多线索。”
沈墨点头,一脚油门踩下,车子驶入夜色。
---
天刚蒙蒙亮,两人已站在城建局档案馆门口。铁门紧闭,玻璃窗上还挂着昨夜的水汽。沈墨敲了敲门,不多时,一个穿着灰蓝制服的老头探出头来。
“这么早?”
“警察例行调查。”沈墨亮出证件,“需要调阅一栋别墅的产权记录。”
老头眯眼打量了一下两人,嘟囔着开了门。
档案室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变的味道。丁浩和沈墨翻找了一上午,终于在一份旧建筑登记册中找到了目标房产的信息。
“所有人:‘镜界艺术团’。”沈墨念道,眉头皱起,“这个组织……十年前就解散了吧?”
丁浩点头:“但我们找到的照片,拍摄时间应该是在解散之后。”
沈墨继续翻页,突然停顿了一下:“奇怪,最近三年的产权变更记录不见了。”
“被人抽走了。”丁浩轻声说。
沈墨抬头看他:“你怎么知道?”
丁浩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页面边缘残留的撕痕。沈墨盯着那处破损,眼神一沉。
“换个地方。”他说,“去找老城区那个退休档案员。”
---
午后,阳光透过积云洒在一条老旧街道上。两人走进一间破败的书铺,柜台后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戴着老花镜翻看一本发黄的账簿。
“两位是来找东西的吧?”老头抬起头,目光精明。
沈墨递上一张便条,上面写着别墅地址和“镜界艺术团”的名字。
老头接过,仔细看了看,然后起身走向角落的一排木柜,拉开其中一个抽屉,取出一沓泛黄的演出单。
“你们要找的是不是这个?”他抽出一张节目单,递给两人。
丁浩接过一看,心脏猛地一跳——节目单底部有一行小字:“林婉儿,领舞”。
“她果然跟这个团有关。”沈墨低声说。
老头见状,又翻出另一本资料:“你们要是想知道更多,可以看看这个。”
那是一份内部通讯录,上面列着艺术团核心成员的名字。其中一个人名引起了丁浩的注意。
“周怀远?”他念出声。
老头点头:“当年的团长,后来转型做房地产,现在是市里有名的企业家。”
沈墨立刻掏出手机搜索,很快调出一条新闻报道。
【慈善企业家周怀远向山区小学捐赠百万教育基金】
配图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笑容温和,背景是一座新建的教学楼。
“就是他。”丁浩看着照片,语气笃定,“别墅现在的主人。”
沈墨快速浏览信息,忽然指着一段话:“据知情人透露,周怀远曾在九十年代接手过一座废弃剧院,并将其改建为私人会所。”
“地下剧院。”丁浩喃喃道。
沈墨抬眼看他:“你怎么知道?”
丁浩没答,而是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把之前在别墅房间找到的照片摊开:“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那间会所的一部分。”
沈墨盯着照片,片刻后低声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周怀远到底在搞什么。”
---
傍晚,两人回到旅馆。房间里昏暗潮湿,窗外传来雨滴敲打窗台的声响。
丁浩坐在桌边,翻看着笔记本,手指轻轻摩挲照片边缘。他的视线落在红舞裙女子脚下的符号图案上,越看越觉得熟悉。
他起身走到床头,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旧皮盒,打开后露出一块刻满纹路的石片。那是他父母墓碑背面拓下来的图案。
他将照片与石片并排放在桌上,对比之下,两者竟有七成相似。
他心中一震,迅速将照片翻过来,再次查看编号07。
“第七仪式失败……”他想起沈墨在档案馆看到的那句残缺文字。
门外传来敲门声。
“是我。”沈墨的声音。
丁浩收起石片,走过去开门。
沈墨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脸色凝重。
“我查到了一件事。”他说,“周怀远的妻子,十年前死于一场火灾。”
丁浩接过纸张,目光扫过内容,心跳骤然加快。
死亡证明上的姓名栏写着:林婉儿。
两人沉默良久,直到确认没有追兵出来,才缓缓起身。
“你那边有发现什么吗?”沈墨低声问,语气比先前更冷了几分。
丁浩摇头,从口袋里摸出那张照片,借着微弱的月光仔细端详。照片边缘的烧灼痕迹清晰可见,像是有人试图毁掉它,却又临时改变主意。他指尖划过镜框上的“信我者生”几个字,心头泛起一阵异样的寒意。
“先离开这里。”他说,“我们得查清楚这栋别墅的来历。”
沈墨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转身沿着原路折返。
山路崎岖,脚下的枯枝被踩断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丁浩始终握紧口袋里的玉石,它仍在震动,但频率明显减弱,仿佛刚才的某种存在已经被压制或转移。
他们一路回到停车场,钻进车里后,沈墨拧动钥匙,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
“去哪?”他问。
“城建档案馆。”丁浩将照片小心地放进笔记本夹层,“还有老城区的私人档案点,我们需要更多线索。”
沈墨点头,一脚油门踩下,车子驶入夜色。
---
天刚蒙蒙亮,两人已站在城建局档案馆门口。铁门紧闭,玻璃窗上还挂着昨夜的水汽。沈墨敲了敲门,不多时,一个穿着灰蓝制服的老头探出头来。
“这么早?”
“警察例行调查。”沈墨亮出证件,“需要调阅一栋别墅的产权记录。”
老头眯眼打量了一下两人,嘟囔着开了门。
档案室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变的味道。丁浩和沈墨翻找了一上午,终于在一份旧建筑登记册中找到了目标房产的信息。
“所有人:‘镜界艺术团’。”沈墨念道,眉头皱起,“这个组织……十年前就解散了吧?”
丁浩点头:“但我们找到的照片,拍摄时间应该是在解散之后。”
沈墨继续翻页,突然停顿了一下:“奇怪,最近三年的产权变更记录不见了。”
“被人抽走了。”丁浩轻声说。
沈墨抬头看他:“你怎么知道?”
丁浩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页面边缘残留的撕痕。沈墨盯着那处破损,眼神一沉。
“换个地方。”他说,“去找老城区那个退休档案员。”
---
午后,阳光透过积云洒在一条老旧街道上。两人走进一间破败的书铺,柜台后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戴着老花镜翻看一本发黄的账簿。
“两位是来找东西的吧?”老头抬起头,目光精明。
沈墨递上一张便条,上面写着别墅地址和“镜界艺术团”的名字。
老头接过,仔细看了看,然后起身走向角落的一排木柜,拉开其中一个抽屉,取出一沓泛黄的演出单。
“你们要找的是不是这个?”他抽出一张节目单,递给两人。
丁浩接过一看,心脏猛地一跳——节目单底部有一行小字:“林婉儿,领舞”。
“她果然跟这个团有关。”沈墨低声说。
老头见状,又翻出另一本资料:“你们要是想知道更多,可以看看这个。”
那是一份内部通讯录,上面列着艺术团核心成员的名字。其中一个人名引起了丁浩的注意。
“周怀远?”他念出声。
老头点头:“当年的团长,后来转型做房地产,现在是市里有名的企业家。”
沈墨立刻掏出手机搜索,很快调出一条新闻报道。
【慈善企业家周怀远向山区小学捐赠百万教育基金】
配图中的男人西装革履,笑容温和,背景是一座新建的教学楼。
“就是他。”丁浩看着照片,语气笃定,“别墅现在的主人。”
沈墨快速浏览信息,忽然指着一段话:“据知情人透露,周怀远曾在九十年代接手过一座废弃剧院,并将其改建为私人会所。”
“地下剧院。”丁浩喃喃道。
沈墨抬眼看他:“你怎么知道?”
丁浩没答,而是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把之前在别墅房间找到的照片摊开:“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那间会所的一部分。”
沈墨盯着照片,片刻后低声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周怀远到底在搞什么。”
---
傍晚,两人回到旅馆。房间里昏暗潮湿,窗外传来雨滴敲打窗台的声响。
丁浩坐在桌边,翻看着笔记本,手指轻轻摩挲照片边缘。他的视线落在红舞裙女子脚下的符号图案上,越看越觉得熟悉。
他起身走到床头,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旧皮盒,打开后露出一块刻满纹路的石片。那是他父母墓碑背面拓下来的图案。
他将照片与石片并排放在桌上,对比之下,两者竟有七成相似。
他心中一震,迅速将照片翻过来,再次查看编号07。
“第七仪式失败……”他想起沈墨在档案馆看到的那句残缺文字。
门外传来敲门声。
“是我。”沈墨的声音。
丁浩收起石片,走过去开门。
沈墨手里拿着一叠打印纸,脸色凝重。
“我查到了一件事。”他说,“周怀远的妻子,十年前死于一场火灾。”
丁浩接过纸张,目光扫过内容,心跳骤然加快。
死亡证明上的姓名栏写着:林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