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价目表上的价格谜题-《阴魂委托簿》

  丁浩的手指还搭在空碗边缘,风从街口吹进来,掀动遮阳布的一角。他闭上眼,再次伸手触向赵阿婆魂魄的手腕。

  指尖一凉,像是碰到了深秋的露水。

  记忆瞬间涌入——昏黄灯光下,糖水铺还没收摊,锅里冒着细密气泡。一个女人站在摊前,系着鲜红围裙,袖口卷到小臂,说话时总用左手将右侧刘海往后捋。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推拒的利落:“多加一勺冰片糖,再淋点桂花蜜。”

  丁浩猛地睁眼,呼吸一顿。

  “第三次了。”他低声说,“她来过三次。”

  沈墨站在他身后,没问细节。他知道丁浩看到什么,也不追问过程。“能画出来吗?”

  丁浩没答,从口袋掏出随身带的小本子,笔尖快速勾勒:中年女性,齐耳短发,眉梢微挑,穿一件厚实棉质红围裙,胸前印着一行小字,看不清内容。他停顿一下,在人物旁标注:**三次购糖,均要双倍甜料,时间集中在案发前三天晚上九点前后。**

  “她说的话呢?”沈墨问。

  “原话就是那两句。”丁浩合上本子,“但语气很熟,不是头回买的样子。阿婆给她盛糖时动作自然,像老主顾。”

  沈墨点头,掏出手机拨通技术科。“调‘甜蜜蜜’周边三个路口近七十二小时监控,重点找穿红色围裙、进出糖水铺的女性,尤其是晚九点左右出现的。”

  电话刚挂,丁浩又蹲下身,重新看向价目表。

  塑料膜泛黄,边缘翘起,但字迹清晰。“绿豆沙 五元,芝麻糊 六元,红豆糖水 八元。”他盯着最后一行,手指缓缓划过那个被改过的数字。

  “原来写着七块。”他说,“现在是八。”

  沈墨皱眉:“就涨一块,不至于杀人。”

  “不是为了钱。”丁浩摇头,“是为了标记。”

  他转身走向糖罐,蹲在冰片糖那只前,指尖顺着陶壁内侧慢慢摸。粗糙釉面下,一道极浅的刻痕藏在底部阴影处,若不贴紧几乎看不见。他凑近,辨认出形状——歪斜的“8”,末笔拖长,微微上挑,和价目表上的新字一模一样。

  “同一个笔迹。”他说,“不是写在纸上,是刻在罐子上。先做记号,再改价格。”

  沈墨俯身查看:“什么意思?提醒自己换了糖?”

  “或者……”丁浩站起身,“让别人知道,已经动手了。”

  空气静了一瞬。

  沈墨盯着那个“8”字,忽然道:“你说她买了三次糖。三次,三圈搅拌,三下点价目表——‘三’是次数,‘8’是信号。她在告诉我们,这个人来了三次,最后一次,就是下手的时候。”

  丁浩没接话,目光落在魂魄身上。

  她又开始搅拌了,动作机械,一圈、两圈、三圈——停。头转向价目表,视线钉在“红豆糖水”那一格。

  这次,她抬起手,用勺柄轻轻点了三下那个“8”。

  “她在确认。”丁浩说,“不是怀疑,是确认这个人改了价格。”

  沈墨立刻打电话给供货商记录组:“查最近一周红豆糖水的顾客登记,有没有人连续三天晚上九点后购买,并额外要求加冰片糖和桂花蜜。”

  等待回复的间隙,丁浩走到操作台边,翻开赵阿婆的记账本。纸页整齐,字迹工整,每一笔收入都标得清楚。他快速翻动,找到前三天的记录。

  三晚,同一时间段,一笔加料备注连着出现:

  **9:15,红豆糖水一碗,加冰片糖一勺、桂花蜜半匙。**

  **9:20,红豆糖水一碗,加冰片糖一勺、桂花蜜半匙。**

  **9:17,红豆糖水一碗,加冰片糖一勺、桂花蜜半匙。**

  金额都是八元。

  “她照常收钱。”丁浩指着备注栏,“但价格是被人改的。她可能根本不知道涨价了,只是按新价目表收。”

  “也就是说……”沈墨眯眼,“改价格的人,必须是在她眼皮底下动手,还得让她没察觉。”

  “熟悉她习惯的人。”丁浩说,“知道她不会仔细看笔迹,也不会核对账本和价目表是否一致。”

  电话响了。

  沈墨接起,听了几秒,眉头一点点收紧。

  “查到了。”他挂断后说,“只有一个女人符合这三条:穿红围裙,三天都在九点前后买糖,每次都加双份甜料。”

  “谁?”

  “隔壁花店老板娘,叫阿兰。‘兰馨花坊’的法人。”

  丁浩抬眼望向街对面。

  那家花店还在营业,玻璃门敞着,几束白菊摆在门口,店内绿植茂盛,有人正在挑玫瑰。一个穿红色棉质围裙的女人背对着门口弯腰整理花桶,右手抬起时,习惯性地将右侧刘海往后一拨。

  和记忆里一模一样。

  “走。”丁浩抓起外套。

  两人穿过街道,走进花坊。

  铃铛轻响。

  阿兰直起身,脸上立刻浮出笑容:“哎哟,警官来了?有事?”

  沈墨出示证件:“例行走访,了解一下周边情况。”

  “应该的应该的。”她擦着手走出来,围裙胸口位置绣着小字:**兰馨·每日鲜供**。她站定,双手交叠放在身前,神情自然。

  丁浩没说话,只看着她。

  她笑了笑:“是不是为赵阿婆的事?太突然了,我都吓坏了。昨天还跟她借剪刀修花枝呢。”

  “您常去买糖水?”沈墨问。

  “偶尔。”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