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层暗格的致命秘密-《阴魂委托簿》

  丁浩的指甲还卡在桶底那圈刻痕里,三道横线,两道竖痕,深得像是用刀尖一点一点凿出来的。他没松手,也没抬头,耳边是沈墨低声指挥技术人员的声音,但他的注意力全在指尖——这符号不是偶然,也不是工具刮擦留下的废痕。它和魂魄反复比划的动作一模一样。

  “三横两竖。”他喃喃出声。

  沈墨走过来,蹲下身:“又出现了?”

  “在桶底。”丁浩指了指,“而且排列方式跟魂魄手势完全一致。这不是求救,是密码。”

  沈墨皱眉:“密码?可林永忠是个竹匠,不是特工。”

  “正因为他是个匠人,才更可能用工艺语言传递信息。”丁浩站起身,目光扫过工作台上的设计图,“你看这个箱子的结构说明,‘三层夹层,双轴触发’——三横代表层数,两竖对应开启机制。他不是在指地下,是在提醒我们:东西不在土里,而在还没做完的箱子里。”

  沈墨沉默片刻:“可警方登记的物证里没有这种半成品。”

  “那就说明它还没被发现。”丁浩转身走向柴房门口,“或者,根本就没进过登记流程。”

  柴房堆满了竹料和半成品,气味混杂着桐油与陈年篾灰。丁浩在一堆覆膜材料间翻找,手指快速掠过每一件器物的边缘。突然,他停住。

  角落一只长形箱体被塑料布盖着,只露出一头。他掀开布,箱面涂了一层新鲜桐油,还未干透,灯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

  “就是它。”他说。

  沈墨戴上手套检查箱体:“编号呢?登记簿上应该有记录。”

  “有。”丁浩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材料登记簿第037号,老楠竹特制夹层,备注‘三日完工’。今天是第三天。”

  沈墨拨通电话,确认这件物品未列入暂扣清单。挂断后,他盯着箱子:“如果这就是目标容器,那暗格在哪?怎么开?”

  丁浩没答话。他闭上眼,手掌贴在箱体侧面,缓缓移动。通灵能力启动的瞬间,一股微弱却清晰的意识波动传来——那是林永忠残留的执念,像一根绷到极限的篾条,在断裂前的最后一丝震颤。

  他“看”到了画面:深夜,灯影摇晃,老人坐在工作台前,手指颤抖地编着最后一层竹丝。动作很慢,每一根都压得极紧。到了第三层,他突然停住,拿起篾刀,割断了其中三根竹篾。不是失误,是刻意为之。

  然后,他把一块油纸包塞进最底层夹缝,重新编织封口,最后在箱底轻轻刻下三横两竖。

  丁浩猛地睁眼。

  “第一层顺编,第二层逆压,第三层停顿割线。”他低声说,“这是开启顺序。不能硬撬,必须按他编进去的方式解出来。”

  沈墨退后一步:“你来。”

  丁浩深吸一口气,双手搭上箱体。他先顺着纹理解开第一层编织锁扣,动作轻缓;接着反向施力,压开第二层交叉竹丝;到了第三层,他停顿两秒,找到那三根斜切断篾的位置,沿着断裂方向轻轻一推——

  咔。

  一声极轻的响动,箱底内板微微弹起。

  沈墨立刻伸手固定四周,防止机关受损。丁浩小心掀开夹层,取出一个用油纸包裹的方块。外层纸张已被桐油浸透,变得半透明。他剥开一角,里面是一叠灰褐色、鳞片状的东西,边缘锋利,排列紧密。

  “这是……”沈墨凑近。

  “穿山甲鳞片。”丁浩声音低沉,“一级保护动物制品。”

  沈墨立刻叫来技术员拍照取证,并安排整体封装。丁浩却没动。他低头看着手中鳞片,忽然想起什么,又回到工作台前,拿起那三根斜切断篾仔细查看。

  其中一根内侧,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细痕。他取来放大镜,对准光线。

  半个“木”字。

  他立刻翻出一段完整的竹条,将断篾拼接上去。缺口严丝合缝,半个“木”字补全,成了一个完整的“木”。

  “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丁浩说,“所以他用了两种方式留下线索。一个是‘三横两竖’,讲的是箱子结构;另一个是‘木’字,讲的是谁干的——林木。”

  沈墨走过来,接过竹条看了看:“你是说,他在被杀前,就已经意识到问题出在林木身上?”

  “不止是意识到。”丁浩摇头,“他是发现了异常。林木送来的老楠竹,表面看着没问题,但内芯被处理过,能藏东西。他照着订单做了三层暗格,但在最后一夜,他打开看过内容,发现是违禁品。他想停工,或者报警,但来不及了。”

  沈墨眼神一凝:“所以林木必须灭口。”

  “而且要赶在箱子完成前。”丁浩点头,“否则一旦交付,林永忠就有机会把东西交给别人,或者留下证据。”

  沈墨沉默片刻,下令将楠竹箱整体移送,作为核心物证。技术人员开始拆卸打包,丁浩却仍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张油纸。

  纸角还沾着一点干涸的血迹。

  他忽然想到魂魄最后一次动作——掌心向下,压着地面,然后指向桐油桶,握拳。

  现在他明白了。

  那不是在说“东西埋在这儿”,而是在说“我把它藏进了该藏的地方”。

  不是土里,是工艺里。

  不是逃避,是反抗。

  一个老匠人用自己最后的力气,在竹丝之间织进真相。

  “丁浩。”沈墨走过来,“监控组刚传回消息,林木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城西货运站,他名下的运输车已经启动,可能准备跑路。”

  丁浩没应声。他低头看着那三根断篾,忽然注意到最短的那一根末端,有一小段扭曲的纹路——不像自然断裂,倒像是被人强行弯折过。

  他拿起来对着光。

  纹路展开,竟是一串数字:037-2。

  他心头一跳。

  037是材料编号,那2是什么?

  他猛地抬头,看向那口桐油桶。

  桶身上没有任何编号,但底部边缘,有一圈被灰尘盖住的刻印。他冲过去蹲下,用手抹去污垢。

  “037-1”。

  两个编号,一对。

  “这不是唯一的箱子。”他声音发紧,“林木订了两个。一个在这里,还有一个……已经运出去了。”

  沈墨脸色变了:“如果第二个箱子完成了,里面的鳞片已经流入渠道,再追就难了。”

  丁浩盯着手中的断篾,忽然意识到什么。

  林永忠拼死藏下第一个箱子,是为了让他们找到证据。

  但他留下第二个编号,是怕他们只找到一个,就以为结束了。

  他想说的是:别停,还有下一个。

  “查运输记录。”丁浩把断篾递给沈墨,“林木最近三天经手的所有出货单,重点找编号相近的竹器,目的地标注‘家具修复’或‘私人收藏’的优先排查。”

  沈墨立刻拨打电话。丁浩则站在柴房门口,手里还捏着那张染血的油纸。

  风从巷口吹进来,掀动纸角。

  纸片边缘,一道细微的折痕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