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的涟漪消散得如同从未存在过。阳光依旧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着远处孩子放飞的风筝。丁浩的目光从湖心收回,喉结微动,没再说话。他不是第一次见到反常的水纹,但这一次,没有风,没有鱼跃,甚至连水底的植物都未摇曳。那圈涟漪来得精准,像某种信号。
记者已经打开了录音笔,正准备提问。
“刚才那一下,”丁浩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记者顿住了动作,“可能是水下管道压力变化引起的。”
沈墨侧头看了他一眼,没拆穿。他知道丁浩在掩饰什么。但此刻,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让记者把“湖中异象”写进明天的头版。
“热胀冷缩,或者泵站残余震动传导到水体。”丁浩继续说,语气平稳,像是在给学生上课,“神秘事件读者爱看,但警察办的案子,靠的是证据链,不是传说。”
记者笑了笑,点头记录:“明白,我会客观报道。”
沈墨接过话:“所以,请把重点放在警方如何锁定证据、控制嫌疑人上。投资人认罪过程、保镖供述、数据备份路径——这些才是公众该知道的。”
“当然。”记者调整了角度,将话筒对准两人,“那么,二位能否谈谈破案的关键转折点?”
采访正式开始。
丁浩站在原地,左手插在裤兜里,指尖触到那颗孩子给的糖果,包装纸窸窣作响。他没拿出来,只是轻轻捏了下。阳光照在脸上,暖得有些发烫,可他后颈的寒意却迟迟未退。
就在这时,脚步声从长椅另一侧传来。
轻,急促,带着一丝迟疑。
一个穿蓝白校服的女孩站在五步开外,书包带子被她攥得发白。她约莫十八九岁,马尾辫有些松散,额前碎发被汗水黏住,脸色泛着不自然的苍白。
“丁……丁先生?”她声音发颤,像是鼓足了勇气才喊出声。
丁浩转过身,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女孩咬了下嘴唇,往前走了两步:“我……我看了新闻,你们破了公园的案子。我……我有个事,想请您帮忙。”
沈墨不动声色地退了半步,将空间留给丁浩。他知道这种时候,该由丁浩自己决定接不接话。
“你说。”丁浩语气平静,没有拒绝,也没有热情。
“我是南林大学的学生,叫李悦。”她低头看了眼鞋尖,又迅速抬头,“我们学校……最近总有人看到东西。”
“什么东西?”丁浩问。
“幽灵。”她吐出这两个字时,嘴唇几乎没动,“就在实验楼三楼,靠东头的旧化学实验室。晚上熄灯后,窗户会亮灯,可门是锁的,钥匙在教务处。有人进去看过,里面什么都没有,可第二天,讲台上会有湿脚印,一直延伸到水槽边。”
丁浩没说话。
李悦急了,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双手递过来:“这是……这是我拍的。”
丁浩接过,展开。
照片像素不高,显然是用手机在夜间拍摄。画面中央是实验楼三楼的一扇窗户,玻璃映出走廊的应急灯,而窗内,隐约有一个人影侧立,轮廓模糊,但姿态僵硬,像是背对着镜头站着。最诡异的是,影子的脚下,地面是干的,可照片右下角的水槽边缘,却挂着水珠。
“什么时候拍的?”丁浩问。
“前天凌晨一点多。”她声音压低,“我住校,那天失眠,看见灯亮着,就用手机拍了。第二天我去查监控,那段时段的画面被删了。”
沈墨终于开口:“学校报警了吗?”
“报了。警察来查过,说是系统故障,可能是电路短路导致灯光自启。可……可不止我一个人看见。”她声音发抖,“上周,隔壁班的陈雯在晚自习后经过实验楼,说看见那个影子在擦黑板。她吓哭了,可老师说她压力太大,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丁浩盯着照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他没看李悦,而是缓缓闭了下眼。
一瞬间,灵觉如细针刺入太阳穴。
他没动用玉石,只是凭借这段时间磨出来的本能,去感知照片上残留的气息。微弱,但确实存在——不是活人的气息,也不是纯粹的阴寒,而是一种滞涩的、被反复压抑又不甘消散的执念,像被钉在某个时间点上,无法前行,也无法离去。
他睁开眼,将照片折好,递还给她。
“你为什么找我?”他问。
李悦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问。
“因为……”她深吸一口气,“新闻里说,你们破案不靠迷信,也不靠运气。可您……您是不是能看见普通人看不见的东西?”
丁浩眼神微动。
沈墨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话从何说起?”丁浩反问。
“我查过您家的店。”她声音更低,“您父母以前是做殡葬用品的。那种地方……总会有些传闻。而且,您能破这种案子,肯定不是只靠逻辑。”
丁浩沉默了几秒。
远处,记者还在整理笔记,没再追问。湖面恢复了平静,野鸭重新游回中心,翅膀拍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你怕吗?”丁浩忽然问。
李悦点头,眼眶微红:“我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见那个影子转过身,可我就是不敢看它的脸。我……我不想再住校了,可家里离学校太远,换班也不现实。我只能来找您。”
丁浩看着她。
她不是在编故事。恐惧是真实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夸张,没有渲染,只是陈述事实,像在交一份作业。
他伸手,从衣袋里掏出那颗水果糖,轻轻放在长椅上。
“明天放学后,你来我店里。”他说,“地址新闻里应该有。”
李悦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您……您接这个委托?”
“我没有特异功能,只是一个协助警方办案的热心群众而已。”丁浩看着她,“不过我可以帮忙。如果你敢来,我们就谈谈。”
女孩用力点头,像是怕他反悔:“我一定来!”
“还有。”丁浩补充,“别再半夜去拍照片了。如果那种东西真的存在,它可能已经注意到你。”
李悦脸色一白,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我……我知道了。”
她转身要走,又停下:“丁先生,您相信幽灵吗?”
丁浩没立刻回答。
他望向湖面,刚才涟漪的位置,此刻正有一片落叶缓缓旋转着下沉,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推入水中。
“我不信传说。”他说,“但我们这行跟其他行业不一样。”
女孩没再问,转身快步离开,校服背影很快消失在树影之间。
记者合上笔记本,若有所思:“刚才那个学生……是冲着您来的?”
“可能是。”丁浩说,“学生之间的消息传得快。”
“她提到幽灵,您没反驳。”
“我没必要纠正每个人的认知。”丁浩看了他一眼,“就像你们写新闻,总会挑吸引眼球的词。‘幽灵’比‘不明现象’更抓人,对吧?”
记者笑了:“您真是个现实主义者。”
“我还是相信科学。”丁浩说,“现在,我们可以继续采访了。”
沈墨却没接话。他盯着丁浩的侧脸,看出他眼底有一丝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神识被拉扯后的滞重。他知道,丁浩刚才闭眼的那一下,不是在思考,是在感知。
“你真打算接?”他低声问。
“还没决定。”丁浩说,“但她没说谎。照片上的气息……不干净。”
“又是灵异?”沈墨皱眉,“我们刚从一个‘人为制造鬼影’的案子里出来,现在又要进一个真有‘鬼’的学校?”
“不一样。”丁浩声音低了下去,“公园那件事,是人装神弄鬼。可这个……”他顿了顿,“那个影子,是真的被困住了。”
沈墨盯着他:“你确定?”
“我确定它存在。”丁浩说,“至于它为什么存在,得去了才知道。”
沈墨沉默片刻:“你一个人去?”
“不一定。”丁浩看了他一眼,“看情况。”
记者清了清嗓子,试图重新拉回话题:“刚才被打断了,我们说到关键转折点……”
记者已经打开了录音笔,正准备提问。
“刚才那一下,”丁浩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记者顿住了动作,“可能是水下管道压力变化引起的。”
沈墨侧头看了他一眼,没拆穿。他知道丁浩在掩饰什么。但此刻,他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让记者把“湖中异象”写进明天的头版。
“热胀冷缩,或者泵站残余震动传导到水体。”丁浩继续说,语气平稳,像是在给学生上课,“神秘事件读者爱看,但警察办的案子,靠的是证据链,不是传说。”
记者笑了笑,点头记录:“明白,我会客观报道。”
沈墨接过话:“所以,请把重点放在警方如何锁定证据、控制嫌疑人上。投资人认罪过程、保镖供述、数据备份路径——这些才是公众该知道的。”
“当然。”记者调整了角度,将话筒对准两人,“那么,二位能否谈谈破案的关键转折点?”
采访正式开始。
丁浩站在原地,左手插在裤兜里,指尖触到那颗孩子给的糖果,包装纸窸窣作响。他没拿出来,只是轻轻捏了下。阳光照在脸上,暖得有些发烫,可他后颈的寒意却迟迟未退。
就在这时,脚步声从长椅另一侧传来。
轻,急促,带着一丝迟疑。
一个穿蓝白校服的女孩站在五步开外,书包带子被她攥得发白。她约莫十八九岁,马尾辫有些松散,额前碎发被汗水黏住,脸色泛着不自然的苍白。
“丁……丁先生?”她声音发颤,像是鼓足了勇气才喊出声。
丁浩转过身,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女孩咬了下嘴唇,往前走了两步:“我……我看了新闻,你们破了公园的案子。我……我有个事,想请您帮忙。”
沈墨不动声色地退了半步,将空间留给丁浩。他知道这种时候,该由丁浩自己决定接不接话。
“你说。”丁浩语气平静,没有拒绝,也没有热情。
“我是南林大学的学生,叫李悦。”她低头看了眼鞋尖,又迅速抬头,“我们学校……最近总有人看到东西。”
“什么东西?”丁浩问。
“幽灵。”她吐出这两个字时,嘴唇几乎没动,“就在实验楼三楼,靠东头的旧化学实验室。晚上熄灯后,窗户会亮灯,可门是锁的,钥匙在教务处。有人进去看过,里面什么都没有,可第二天,讲台上会有湿脚印,一直延伸到水槽边。”
丁浩没说话。
李悦急了,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双手递过来:“这是……这是我拍的。”
丁浩接过,展开。
照片像素不高,显然是用手机在夜间拍摄。画面中央是实验楼三楼的一扇窗户,玻璃映出走廊的应急灯,而窗内,隐约有一个人影侧立,轮廓模糊,但姿态僵硬,像是背对着镜头站着。最诡异的是,影子的脚下,地面是干的,可照片右下角的水槽边缘,却挂着水珠。
“什么时候拍的?”丁浩问。
“前天凌晨一点多。”她声音压低,“我住校,那天失眠,看见灯亮着,就用手机拍了。第二天我去查监控,那段时段的画面被删了。”
沈墨终于开口:“学校报警了吗?”
“报了。警察来查过,说是系统故障,可能是电路短路导致灯光自启。可……可不止我一个人看见。”她声音发抖,“上周,隔壁班的陈雯在晚自习后经过实验楼,说看见那个影子在擦黑板。她吓哭了,可老师说她压力太大,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丁浩盯着照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他没看李悦,而是缓缓闭了下眼。
一瞬间,灵觉如细针刺入太阳穴。
他没动用玉石,只是凭借这段时间磨出来的本能,去感知照片上残留的气息。微弱,但确实存在——不是活人的气息,也不是纯粹的阴寒,而是一种滞涩的、被反复压抑又不甘消散的执念,像被钉在某个时间点上,无法前行,也无法离去。
他睁开眼,将照片折好,递还给她。
“你为什么找我?”他问。
李悦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他会这么问。
“因为……”她深吸一口气,“新闻里说,你们破案不靠迷信,也不靠运气。可您……您是不是能看见普通人看不见的东西?”
丁浩眼神微动。
沈墨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话从何说起?”丁浩反问。
“我查过您家的店。”她声音更低,“您父母以前是做殡葬用品的。那种地方……总会有些传闻。而且,您能破这种案子,肯定不是只靠逻辑。”
丁浩沉默了几秒。
远处,记者还在整理笔记,没再追问。湖面恢复了平静,野鸭重新游回中心,翅膀拍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你怕吗?”丁浩忽然问。
李悦点头,眼眶微红:“我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见那个影子转过身,可我就是不敢看它的脸。我……我不想再住校了,可家里离学校太远,换班也不现实。我只能来找您。”
丁浩看着她。
她不是在编故事。恐惧是真实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夸张,没有渲染,只是陈述事实,像在交一份作业。
他伸手,从衣袋里掏出那颗水果糖,轻轻放在长椅上。
“明天放学后,你来我店里。”他说,“地址新闻里应该有。”
李悦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您……您接这个委托?”
“我没有特异功能,只是一个协助警方办案的热心群众而已。”丁浩看着她,“不过我可以帮忙。如果你敢来,我们就谈谈。”
女孩用力点头,像是怕他反悔:“我一定来!”
“还有。”丁浩补充,“别再半夜去拍照片了。如果那种东西真的存在,它可能已经注意到你。”
李悦脸色一白,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我……我知道了。”
她转身要走,又停下:“丁先生,您相信幽灵吗?”
丁浩没立刻回答。
他望向湖面,刚才涟漪的位置,此刻正有一片落叶缓缓旋转着下沉,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推入水中。
“我不信传说。”他说,“但我们这行跟其他行业不一样。”
女孩没再问,转身快步离开,校服背影很快消失在树影之间。
记者合上笔记本,若有所思:“刚才那个学生……是冲着您来的?”
“可能是。”丁浩说,“学生之间的消息传得快。”
“她提到幽灵,您没反驳。”
“我没必要纠正每个人的认知。”丁浩看了他一眼,“就像你们写新闻,总会挑吸引眼球的词。‘幽灵’比‘不明现象’更抓人,对吧?”
记者笑了:“您真是个现实主义者。”
“我还是相信科学。”丁浩说,“现在,我们可以继续采访了。”
沈墨却没接话。他盯着丁浩的侧脸,看出他眼底有一丝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神识被拉扯后的滞重。他知道,丁浩刚才闭眼的那一下,不是在思考,是在感知。
“你真打算接?”他低声问。
“还没决定。”丁浩说,“但她没说谎。照片上的气息……不干净。”
“又是灵异?”沈墨皱眉,“我们刚从一个‘人为制造鬼影’的案子里出来,现在又要进一个真有‘鬼’的学校?”
“不一样。”丁浩声音低了下去,“公园那件事,是人装神弄鬼。可这个……”他顿了顿,“那个影子,是真的被困住了。”
沈墨盯着他:“你确定?”
“我确定它存在。”丁浩说,“至于它为什么存在,得去了才知道。”
沈墨沉默片刻:“你一个人去?”
“不一定。”丁浩看了他一眼,“看情况。”
记者清了清嗓子,试图重新拉回话题:“刚才被打断了,我们说到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