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禁映风波-《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在国内内参片的热潮下,导致《爱在黎明破晓前》、《原野》这类遭到禁止公映的片子。

  反而在机关单位内部频繁的放映起来,使其成为“地下经典”,进一步刺激公众好奇心。

  尤其是两部电影,一部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一部在全球热映,想让国人心里不惦记都难。

  最新一期的《电影艺术》,率先站出来公开呐喊。

  《电影承载的何止是艺术?它们正以最鲜活的方式向世界讲述国内的文化和生活!禁映令如同一把生锈的锁,既囚禁了文化对话的通道,更暴露出我们对自身文明的不自信。〈原野〉〈爱在黎明破晓前〉应该给予公映,禁映违背文化交流初衷。》

  《我们的电影审查正在脱离群众,呼吁艺术自由!》——《大众电影》

  ……

  《两部禁映电影具有艺术价值,不应被简单定性为“道德误导”,》——《新民月报》

  《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国青年的自信和选择,正是当下国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接方军报》

  在官方媒体《仁民日报》《晨明日报》等集体失声的情况下,总政军报出来发声无疑显得有些另类。

  但联想到电影是华影拍的,一些人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明显是两帮人打起来了嘛!

  国内的媒体报刊见有拿枪的支持,更是胆子大了起来。

  开始引发起对审核制度更为广泛而激烈的评论。

  ……

  国内影视作品中,爱情多以含蓄、克制的方式展现。

  如通过眼神、行动暗示,而非直白的语言。

  在燕京南海的放映厅里,一位老人和夫人,正带着几个对国内电影行业发展上心的领导人,审核着《爱在黎明破晓前》电影。

  “所有男人的梦想”

  “邂逅一个法国女郎,干了她然后永不再见?”

  “……不…不是这样”

  “我们不用做唉,…这没什么大不了”

  面对阿嘉妮的吐槽,东方男人明显有些心虚。

  可是美丽娇艳的法兰西玫瑰,还是不禁令男人看的痴迷。

  空气顿时陷入沉默,片刻开放的西方女人主动缓和:

  “你不想再见到我?”

  “我当然想”

  “如果现在有人让我选择,……我选择娶你。”

  银幕上,女神般的阿嘉妮被这深情的话语所打动,她伸出手轻柔地抚慰着男人的脸庞。

  “实际上”

  “我们下火车时,我就已经决定和你发生关系。”

  这极致的暧昧拉扯,将男人的心撩拨得只剩最后一丝理智。

  紧接着,只见阿嘉妮饰演的角色率先伸出舌头,再次与男人热烈地吻了起来。

  两人在草坪上翻转,画面极具冲击力。

  “八一厂的电影比小叶的作品还更加直白,文化部的谨慎不能说没有经过考量。”

  余主任看向老人,尴尬的解释道:“老领导,您在法国待过一段时间,这外国的风气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电影里“吻我”、“我们应该做唉”等直白的台词,以及男女主角之间暧昧拉扯、欲望流露的直接呈现。

  简直突破了国内的认知边界,“露骨”“大胆”的画面让他们难以接受。

  一旁的夫人笑道:“那时候他身边要是有个这样的女孩,肯定会留在法国。”

  “资本主义表面上看起来繁荣,只有实践过才能看清本质。”

  余主任点头,“所以故事里的小同志在结尾,还是回到了国内。”

  老人七月份刚给国内的《苦恋》电影定下基调,结果又被拉着审片。

  实在是国内这段时间,因为两部影片的禁映。

  让文化部的审片机制,受到群众的严重质疑。

  角落周部长见状,一脸恳切地说道:

  “老领导,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群众的质疑,文化部需要您指示方向啊!”

  老人思索片刻,叹气道:“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和群众的价值观。虽然我们倡导文化交流,但现在不是无原则地接纳的时候。……”

  话音落下,周部长心中大喜。

  只要领导人定下基调,文化部的压力就卸下去了一半。

  余主任沉吟了一会,纠结道:“电影正在全球热映,我们的人保守估测能入账两千万美元外汇,未来还能享受周边的分账。”

  “国内不进行上映,不利于我们继续跟外方合作。”

  “两千万!”

  老大姐惊讶一声,随后问道:“你们确定不是胡乱喊出来的?”

  国内的外汇储备才20多亿,今年八一厂光是卖版权就占去1%。

  这还只是一部电影出海的成果,能想象整个海外电影市场有多大。

  ……

  影片的画面给了一个蒙太奇的镜头,让人猜不透这对一见钟情的恋人。

  到底有没有在夜晚的草坪上,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可清晨两人愈发亲密的关系,又仿佛诉说出了一切。

  国人男青年最后还是放下情感,在火车站上和女神告别。

  留下一个明年相约而见的开放式结局。

  看完电影的艾琳内心有落寞的回到公寓,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着孤独。

  她的目光有些空洞地望着墙上的一幅旧画,思绪还沉浸在那部电影之中。

  正如电影里的一句话:

  如果世上有什么奇迹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并与之同甘共苦。

  所以她选择了放弃生育,准备着和自己在国外唯一的依靠丈夫共度终老。

  可命运的捉弄丈夫早逝,留下她一人孤老独居。

  最近姑姑的来信内容里,全是让艾琳回国的思想话语。

  可是她心里很清楚,以国内一贯的文化氛围。

  像《爱在黎明破晓前》这样大胆直白的电影,大概率是不会在国内上映的。

  文化上的“窒息感”,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但电影里的男青年的回国,又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艾琳内心深处的矛盾。

  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纽带,即便在异国经历了如此浪漫热烈的爱情,依然无法割舍对故土的思念。

  艾琳忍不住暗自思忖:

  【不如回国一趟看看,再做打算?】

  转头一想到自己偷偷回去,又怕遭到那些老顽固的嘲笑。

  内心陷入无尽的困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