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红是非多-《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傍晚时分,在八一厂通往家属院的道路上,行人的脚步匆匆,仿佛归家心切。

  李文丽紧跟着张华,略带嗔怒地问道:

  “张华,你干嘛一直躲着我?”

  “文丽姐,我真不是躲着你,我是想躲开八一厂的所有人。”

  张华连忙解释,实在是人红是非多。

  早上刚开完会议,张华剧本即将立项的消息就如同插上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八一厂。

  一时间,厂里的人都想找他攀谈。

  这样下去怎么行?

  剧本还写不写了?

  所以从汤主任办公室出来后,张华便径直躲到了张建国的办公室。

  图个清净!

  可这却把李文丽急坏了。

  “我爸已经跟我说了,你的剧本马上要立项了,我想当你剧本电影的女主角。”

  李文丽话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啥?”

  张华猛地停下脚步,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文丽。

  见张华反应这么大,李文丽不禁有些不自信地试探着问道:

  “你上次不是说我做电影女主角,比她们更好看?”

  张华顿时感到一阵无语,解释道:

  “可是你了解我剧本里女主角的人设吗?”

  李文丽模样确实清纯,只是缺少了一种……

  青涩,对青涩,那种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的青涩气质。

  虽说电影里的角色,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特点。

  可李文丽缺少表演经验,很难演绎出剧本中女主角所需的特质。

  真让她当上女主角,到时候真的是一言难尽。

  而且,关于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人选,张华心中早就有了人选。

  细腻、内敛的表演风格,演技精湛,除了年纪稍大些,简直完美契合角色。

  李文丽埋怨道:

  “我这不就是来找你拿剧本,提前找郝姨练习?”

  张华犹豫了片刻,“要不这样,你先在剧团练一段时间,我下次再根据你的形象专门写一本?”

  “你什么意思?是不是觉得,我根本不适合做女主角?”

  李文丽的语气中满是委屈,看起来有几分无理取闹的模样。

  她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还跟父亲李守正软磨硬泡了许久,结果张华却告诉她不适合,这怎能不让她心里难受。

  “我不是这个意思!……”

  张华欲哭无泪,他最见不得女人哭,尤其是漂亮的女人。

  实在不忍心打击李文丽,赶忙补救道:

  “这样吧,明天你两边扎个双麻花辫,再找一套质朴的高中生白色衬衫搭配深色裤子穿上,我们一起找郝姨试试,总行了吧!”

  ……

  深夜一点,柔和而昏黄的灯光从房门下的缝隙中悄悄透出。

  房间内,一个身影看起来略显沉重与困倦,却依旧伏案书写,桌面堆满了各类书籍。

  倘若编剧部的同事们看到这一幕,想必会倍感欣慰。

  毕竟张华写第一本剧本时,几乎没借助什么辅助资料,便展现出惊人的创作能力。

  许久,张华伸了个懒腰,喃喃自语道:

  “呼,终于把故事内容大纲赶出来了,就是不知道台词是否合适?”

  为了能让陈主任心甘情愿地屈尊担任副导演,张华需要拿出一本极具吸引力的剧本作为筹码。

  所以才会有今晚熬夜奋战,急匆匆把剧本的整体故事内容,以及一些能想到的经典片段写了出来。

  其实也不是写,故事的内容本身就存在。

  张华看着手中的文稿,思索着,

  “明天还是找编剧部的老师们请教一下吧。”

  这个剧本场面宏大,涉及部队相关内容。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剧本都是由多名编剧共同合作完成。

  张华觉得没必要独自埋头苦干,放着身边现成的资源不用。

  毕竟一个人苦写,光是查阅资料就得耗费大量时间。

  门外,张建国和苏萍俩正躲在角落,看着从门缝透出的光亮,他们知道张华正在创作,所以都没敢进去打扰。

  张建国看着儿子如此刻苦努力,心中满是欣慰。

  而苏萍则心疼儿子熬夜伤身,忍不住轻轻拍了一下张建国,埋怨起来,

  “当作家可真辛苦,每天都写到这么晚,身体怎么受得了。你当初怎么就不把儿子安排到演员剧团呢?”

  “你一个女人懂什么,以后小华不仅要成为作家,还要拍电影,前途可比我远大得多。”

  张建国低声呵斥道,身为男人他心里最清楚。

  身上没有点本事,在复杂的社会,最容易被淘汰。

  就像他负责后勤工作,一旦老团长失势,第一个被替代的可能就是他。

  不像编剧部和创作部的人,有文化、有技术,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过分看领导脸色。

  在八一厂,只要电影拍得好,自然会有上级领导关注,根本不用在意厂里领导的变动。

  张建国其实更希望能把张华送进创作部,可他自己并非这个圈子里的人,根本没办法做到。

  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张华安排进了编剧部。

  只是没想到,刚报到几天,儿子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写的剧本被老书记上会立项了。

  ---

  早上九点,编剧部办公室里,陆国丰的办公桌旁,张华手里捏着几张文稿,正准备向他请教。

  陆国丰自顾自的忙着,说出自己的困惑:

  “你上一本剧本写完了?”

  听到对方的询问,张华立马回道:

  “已经把初稿写完交上去了,剩下一些场景、对话细节,我准备后面再精细一下。”

  要是项目能定下来,他还准备抽点时间,多画几个场景分镜头画呢。

  “人不能一心二用,一本优秀的剧本,都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才能形成它最终的样子。”

  听到张华的态度这么敷衍,陆国丰有些生气。

  他是真的很看好张华这小青年,刻苦努力不说,天赋还不错。

  只是心态有点着急,第一本都没彻底写完,就已经迫不及待写第二本。

  这样的剧本能写的好?

  “那,我先回去?”

  被陆国丰这么一批评,张华假装退缩。

  陆国丰夺过手稿,“既然写出来了,我就给你看看吧!”

  王强、周平看到,忍不住也凑了上来。

  张华的写作能力,这次他们一定要好好批判一下。

  徐晓芸看到这边的动静,心里也痒的不行。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东北地区..............,形势对解放军极为有利。

  “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下面的责任人要追究.....”

  当陆国丰看到某个角色,顿时被吓了一跳。

  一些宏大场面,他觉得写得十分出彩。

  只是觉得这小年轻是个怪胎。

  没有经历过岁月的沉淀,怎么写出这些颇具有历史感的画面?

  张华介绍道:

  “我想着,如果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由我们八一厂艺术再现,一定能得到部队的喜欢。所以一直在看相关的书籍,把这些革命精神,传递给我们的人民群众。”

  “是有新的战争故事片剧本出来了?我可以看看?”

  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陈主任出现在了编剧部。

  这一次,他的脚步明显比昨天更加麻利,心里暗自决定,绝不再错过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