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电影源于生活-《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听到有人在呼唤自己,回过头的张华。

  就看见李文丽站在编剧部的门口,朝着自己的挥手。

  洁净挺括的白衬衫,深蓝色长裤,麻花双辫。

  尤其是那白皙皮肤的衬托,看起来清纯、文雅。

  除了活泼的性子,确实有几分符合女主角的模子,还是更漂亮的那种。

  但李文丽的大喊大叫,让张华顿感尴尬。

  连忙回头看向陈俊,带着歉意道:

  “陈主任,我这边有朋友找我有事,下次再跟您聊剧本。”

  说完,慌忙转身过去找李文丽。

  “额,小同志~”

  看着张华直接跑开,陈俊急的想把他拉回来。

  一直在办公室旁听的王强,心里终于按耐不住,突然插话道:

  “陈主任,我觉得张华同志说的有道理,三部曲的细节复杂、大场面非常多,他年轻可能把握不住。”

  只是王强的热情没有得到回应,陈俊像是被钓上岸的鱼,无法摆脱钩子。

  ---

  张华领着李文丽离开编辑部,来到楼下的路旁停下,主动开口劝说道:

  “文丽姐,下次咱能不能,别在人多的地方,像刚刚那样大声的招呼我?”

  李文丽不以为然,忍不住埋汰道:

  “我找你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

  搞的好像她长的丑,给张华丢人了一样。

  张华苦笑道:“你太热情了,我有点受不住啊!”

  心里更加怀疑李文丽这种性格,真的能把自卑、柔弱的女主角演好?

  发现张华两手空空,李文丽岔开话题疑惑道:

  “你怎么没拿剧本?”

  张华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脑袋,解释道:

  “剧本我已经交上去了,不过你放心,内容都在我的脑海里。”

  “你…!”

  感觉张华的做事不靠谱,李文丽刚想生气。

  但想到还有人在等着自己,连忙催促道:

  “算了,我们赶紧去找郝姨吧!”

  说完,拉着张华朝着演员剧团排练厅赶去。

  一间侧边墙上装满镜框的大房间,正中间挂着一排领导人的画像。

  里面仪态端肃的郝姨,正指导着剧团的年轻演员排练。

  80年代的电影拍摄,群演主要是由专业演员剧团成员兼任,一人分饰多角是正常现象。

  有时候主角,甚至都要去担任群演。

  走进排练室,两人不敢打断排练现场。

  张华更是图个新鲜,顿时一起观摩了起来。

  戏剧传统的表演,让张华这种拍霸总短剧的导演,都感到有些生硬。

  时代审美不一样。

  但上影厂的电影能轰动全国,在后世依然经典。

  又证明两个时代的审美,是有共同感的。

  等了好一会。

  排练中场休息的年长女士,才发现李文丽和张华两人的存在。

  见到对方走过来,李文丽连忙介绍道:

  “郝姨,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张华。”

  “郝主任,你好!”

  厂会议上唯一的女性,张华有点印象。

  郝主任认真往张华身上打量了一番,脱口而出道:

  “小同志的底子,比剧团里的那几个小年轻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转岗?”

  “啊~”

  听到郝姨的这句话,李文丽先愣住了。

  因为郝姨也跟她说过,感情就是一句客套话?

  ---

  张华从编剧部出去,陈俊只能暂时压制自己心中的火热。

  随后看起编剧部其他人近期的作品,只是兴趣了了,始终觉得没有张华那味。

  找了个机会,将张华留下的几张稿纸收进口袋。

  就草草告辞,偷偷带回创作部。

  演员剧团排练厅,一群年轻人纷纷凑上前,围观着台上中央侧身的两人。

  只见张华慢慢贴近李文丽的额头,外套轻轻遮住,顺势小心翼翼的抱住对方。

  李文丽呆愣在原地,紧张的随后小声的说道:

  “我妈不让我25岁前谈恋爱,”

  “那我就等你到25岁,~”

  张华寻找对方的眼睛,说完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李文丽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变化,:“要是到了25岁也不行呢”。

  “那我就等你一辈子”

  语气看似平淡,脸上却满是甜蜜。

  “停!”

  一场表演结束,台下的郝姨喊了一句。

  然后来到李文丽的身旁,讲解道:

  “文丽,女孩的人设是柔弱、青涩,当张华同志靠近你,你心里紧张的不自觉的往后退,这些你都没有表现出来.....”

  听着郝姨带着批评的语气,李文丽脸上满是羞愧。

  张华靠近的那一刻,她的脑海已经一片空白。

  哪里还记得怎么表演!

  “尤其是张华同志的最后一句台词,女孩子听到,心里是幸福的,你的脸上没有体现出来。”

  郝姨强调完,转而对台下的年轻演员们说道:

  “我要提醒你们,表演要为剧目、电影服务,不同的拍摄形式风格,演员就要有对应形式的表演风格。”

  郝姨说完,好奇的看向张华,询问道:

  “张华同志,以前有学过表演?”

  张华点了点头,“是的,我在文工团经常演出,又是自己写出来的故事,所以我对情节的印象很深刻。”

  听到张华的解释,郝姨心里顿时释怀。

  这种小情侣的恋爱情景,她本来就怀疑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刚刚张华的表演太自然了,让人感觉好像故事就发生在眼前。

  见在演员剧团耽搁了这么久,张华着急脱身,对着李文丽说道:

  “文丽姐,你缺乏表演经验,表演形式单一化和表面化,不能将角色的情绪表达出来。你现在应该去生活中观摩,这样才能抓住角色的精髓。”

  被郝姨和张华的轮番批评,李文丽一开始的自信和热情,内心里正在渐渐在消散。

  “电影源于生活,认真观察和保持关注,你的演技就能够提升。”

  张华讲解完最后一句,随后看向郝姨,告别道:

  “郝主任,我这边还有事,就先走了。”

  殊不知张华显露出来的自信,让郝姨和台下的年轻剧团演员们,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目送着他离去。

  “刚刚那个男生长的真好看,是郝老师新带来的?”

  “笨蛋,那个是厂里新项目的编剧老师。”

  “他演的真好,电影拍出来肯定好看!”

  “要是我能当女主角就好了!”

  待回过神,剧团演员纷纷小声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