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为什么不联系我?-《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一向惯于算计别人的哈维.维恩斯坦,这回碰上张华这么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他脑袋里那些平日里屡试不爽的谈判技巧,突然觉得通通没了用场,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沉默了好一会儿,哈维深吸一口冷气,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问道:

  “不知你的这话该作何理解?”

  张华神色淡然,提醒道:“我们的电影仅在美利坚的版权费就价值十万美元以上,可您要的是整个北美地区的版权。”

  哈维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后语气变得冷淡:

  “我们只要美利坚的版权!”

  米拉麦克斯公司主要发行渠道在美国本土,拿下北美其他版权市场,不仅耗费精力,收益也不见得理想。

  而且他心里已打定主意,只要张华敢提价,自己立马走人。

  等着东方代表团,给这个无礼的年轻人一个教训。

  然而,他只猜对了一半,事情并未完全如他所料。

  张华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阿美丽卡的版权我们准备出售20万美元,如果贵公司没这个实力拿下,那就算了!”

  这话如同一把利刃,扎得哈维心里一阵刺痛。

  但他毕竟是商场上的老狐狸,并未轻易上钩,只是冷笑一声,

  “年轻人,你这谈判手段倒是厉害,可你们的电影根本不值20万。”

  张华神色严肃起来,加重语气说道:

  “不,这可是评审团尤塔主席……认可的东方大师导演拍摄的电影艺术作品。若不是需要和片商帮忙宣传,我更愿意等大奖公布后再出售版权。”

  提到尤塔主席时,张华刻意停顿了一下,脸上满是自豪。

  国内的作品还未在国际市场得到充分验证,同时出国签证日期也是个限制因素。

  张华不敢把价格报得太高,得先让片商尝到些甜头,这样下一次电影版权就好卖了。

  见两人谈判陷入僵持,一旁的孙干部心里既着急又纠结,生怕这笔生意黄了。

  可张华在谈判中一次又一次占据优势,又让他心里燃起一丝期待。

  张华说的头头是道,连他都开始怀疑自己之前是不是差点贱卖了《山楂树之恋》的北美电影版权。

  孙干部心里暗自思忖:

  【我回去必须给大使好好提一下,这个年轻人非常适合到外交部任职。】

  听到张华这番话,哈维心里暗自权衡,纠结片刻后,语气不自觉地软了几分,

  “年轻人,我希望你们冷静考虑一下我的条件,想好了再联系我。”

  毕竟张华说的确实在理,尤塔·布鲁克作为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不仅表面权力大,对评审团成员也有着重要影响力。

  要是主席看好的电影,评审团一个奖都不给,那以后在西德电影圈恐怕很难混下去。

  最主要的是德国本土电影公司已经拿下版权,他们的对电影节评审团队影响不小。

  哈维刚离开没多久,一个在外围拿着电影海报假装观看的人,鬼鬼祟祟地凑到《山楂树之恋》展台前。

  他脸上堆满热情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一丝急切与兴奋,

  “我觉得你们的电影在美利坚版权值20万美元,而且北美版权我们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也想打包拿下!”

  显然,他把哈维和张华的谈话偷听了个正着。

  竟然是米拉麦克斯公司想捡的漏,他们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何不能捡?

  在美利坚电影圈,谁不知道米拉麦克斯公司这几年靠着押注独立电影版权赚得盆满钵满。

  ……

  在国际电影市场,排除西方和北美地区,最有潜力引进八一厂《山楂树之恋》版权的国家,当属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

  港岛买下的是东南亚版权,其中并不包括日本和韩国。

  由于肤色相同,且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一部纯爱情电影在这两个国家非常受欢迎。

  尤其是本就有些受虐倾向的日本观众,对这类电影更是痴迷。

  几天过去,八一厂的电影版权收入颇丰,很快又进账了24万美元的一大笔外汇。

  剩下一些小国家,市场体量较小,购片价基本固定,少则几千美元,多则不过两万。

  直到临近电影节颁奖典礼,八一厂收获的外汇已超百万美元。

  换算成港币就是两千多万,与原来港岛报的全球版权价格相比,整整涨了十倍。

  老书记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然而,张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在他看来,这些版权卖得太便宜了。

  片商都不傻,哪会平白无故抢着送钱。他们无非是想在开奖前赌一把,先低价买下版权。

  要是没得奖,凭借五项提名的影片质量,收回成本只是时间问题。

  要是得奖了,那可就是一本万利,说不定回去拿到的奖金比版权费还高。

  老书记看出张华的不开心,安慰道:

  “小同志,咱们才刚起步,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能把电影版权卖出去,就证明你提出的出海战略计划是对的。”

  上百万美元的外汇,虽说都要上交给国家,但八一厂肯定能分到更多制片费用,继续推进电影出海战略计划。

  而且有了这笔计划外的外汇,足够国内购买不少设备用于发展经济了。

  总政赵部长更是拍着张华的肩膀,一脸赞赏地说道,

  “听说小同志的新项目正在拍摄中,有需要总政支持的,尽管打报告上来,部队会全力支持你们。”

  对比上影厂只有几万美元的版权收入,代表团的领导层心里明白,还是年轻人写的故事、拍出来的电影,更符合国外观众的审美。

  哈维迟迟没等到东方代表团联系他,临近开奖,终于按捺不住,匆匆找上门来。

  他眉头紧皱,质问道:“为什么你们不联系我?”

  1981年的电影节市场交易,主办方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交易市场,相当于片商和制片方在“黑市”私下达成交易,只要双方不公布,外界就无从知晓版权出售情况。

  直到1990年后,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和监管介入,电影节主办方为了从中收取费用,才逐渐发展出规范化的交易平台。

  张华面露惋惜之色,摊开双手说道:

  “哈维先生,您来晚了,我们的美国地区电影版权已经卖出去了。”

  虽说对方人品不怎么样,但在好莱坞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以后还得靠他抬价卖片,这么好用的“工具人”可不能轻易得罪。

  哈维一听,心里顿时破防,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我们可是有实力的大公司,能出更高的价格,快告诉我是哪家公司买走的?”

  这一届其他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版权出售后,片商在背后推动媒体发声。

  来自东方国家的这部电影,得奖呼声越来越高。

  张华倒也没隐瞒,坦然说道:“是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他们花了38万美元拿下了整个北美的版权。”

  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却选择慢慢去分销,这无疑是自找麻烦。

  就好比几块钱成本的水果,在超市能卖几十块,难道还能去找超市把差价要回来?

  而且早点卖出版权的最大好处就是,片商比制片方还渴望赚钱,会在背后偷偷发动媒体,甚至托关系给评审团成员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