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自我困惑-《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银幕画面上。

  女树正在回信的片段。

  细腻的画面将记忆拉回到,充满青涩与美好的校园时光。

  “我确实记得他。”

  “但是我对他的记忆,都是同名同姓的牵挂。”

  “夏树”

  “到!”

  两个声音几乎同时从教室的不同角落响起,同名同姓的男树和女树,在命运如此巧合的安排下分在同一个班级。

  穿着白色衬衫、美少年感的张华出现在银幕上。

  少年独有的干净气质,如清风拂面,不禁令龚莹心神一振。

  好帅!

  难怪姐姐收到他的来信后,会不顾家里的反对意见,毅然决然地奔赴寒冷的燕京。

  尤其是剧情里一向沉默寡言的男树,为了被起哄的女树挺身而出时。

  龚莹的内心泛起了涟漪。

  她甚至有些憧憬,自己要是遇上这样的男孩,哪怕是跟着他私奔都愿意。

  一旁的张宇则是满心羡慕,龚樰能出演《情书》的女主角也就罢。

  居然还认识这样一位年轻俊朗、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那个女演员不犯迷糊?

  此刻的谢导心里满是钦佩,扶了扶眼镜,感慨道:

  “八一厂的这个小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啊!”

  仅是那唯美的画面镜头,就碾压自己这个资深导演。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已年近花甲,对方不过二十出头,就能自编自导自演。

  这样的差距还怎么比?

  徐厂长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他可是推动八一厂电影出海,进了上面视野的年轻人。”

  要是把这个年轻人给上影厂,他都愿意让位退休算了。

  谢导沉吟了一会,“厂里的电影想要出海,我个人建议有必要跟上面打个申请,更新一下拍摄设备。”

  作为一名导演,他比上影厂任何人都渴望能用上更先进的设备。

  “嗯!”

  徐厂长点了点头,认同了他的说法。

  没有看过《情书》前,对老设备拍的电影画质还能接受。

  可是看过之后,就觉得自己这帮人拍的模糊一片。

  ……

  在港岛进行唱片宣传、演出的邓骊君,在郭空丞的邀请下,两人一起走进了电影院,观看起大陆参展戛纳的《情书》电影。

  法国戛纳的逼格地位,在港岛娱乐圈里很是推崇。

  年轻女树和男树的考卷相互发错。

  不想产生交集的两人,选择默不作声。

  当追出教室的女孩,想要回自己的考卷。

  可是见到男树的突然回头,又开不下去口。

  青涩、懵懂的一幕,在亚洲人的感观里,显得如此真实。

  直到女树下定决心,在自行车棚经历爱情的修罗场。

  等到天黑的女孩,少年踏着星光闯入她的视野中。

  “今天的考卷没有错?”

  “太暗了,看不清楚!”

  少年故意说看不清,女孩便为他拼尽全力的打着灯光。

  看完这一段剧情的邓骊君,内心触动道:

  “阿丞,这个男孩和女孩,明明相互暗恋着对方,为什么始终没有戳破那扇窗?”

  郭空丞闻言,顿时愣了一下。

  因为他没有看出这段剧情,有什么异常的点。

  大陆的爱情不都是这样单纯、青涩的?

  但想到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始终没有进一步。

  他一脸真诚地看向邓骊君,大胆地说道:

  “就像我们一样,谁都不敢主动迈出那一步”

  听到对方的表白,邓骊君幡然醒悟,他们两人的感情,何尝不就是像电影里上演的一样呢!

  少年的不主动,女孩的不确定,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两人沉默许久。

  为缓解尴尬气氛,邓骊君感慨道:“真没想到,大陆的导演能拍出这么出色的电影。”

  湾岛1965年就创建金马奖,电影目前只在亚洲的电影节上取得一些成就。

  而在她心里,《情书》的导演已然是亚洲名导,超越了一众湾岛的导演。

  郭空丞微微一笑,“你知道吗?这个美少年男主角就是导演本人。”

  邓骊君闻言,眼中满是惊讶。

  ……

  随着剧情叙事的缓缓发展,阿嘉妮不禁被张华的才华折服。

  没想到粗鲁的男人,还有如此细腻的一面。

  看到银幕上的美少年,眼睛更是一亮。

  她甚至幻想着,能和他来一场特别的角色扮演。

  年轻女树在图书馆辛苦登记,少年却躲在角落看书。

  女树起初的不满,可在不经意的抬头。

  瞥见“风吹帘动,少年静读”的唯美。

  风吹动少年额头碎发的同时,似乎也将他身上特有的清香。

  缓缓送进女孩灵魂深处。

  每一缕被风吹乱的发丝,都带着撩人心弦的能力。

  青春的气息在这一刻,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少年清秀、帅气的形象,令不少观影的西方女孩不禁怦然心动。

  男孩天使般的化身,更是让阿嘉妮内心惊叹。

  昨晚对方化身恶魔的模样,可不像是演出来的。

  一个人展现两种极端的性格,还能让别人看不出破绽,这需要拥有很高的表演天赋。

  想到这里,阿嘉妮不禁陷入了自我怀疑:

  “在他心里,我们的感情,难道只是一场游戏吗?”

  早上张华对她说的那些话,已经令她心里动了一番情,不自觉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

  可是现在她又害怕,自己只是对方的安娜。

  ……

  放映厅的角落里,一位蓬乱卷发、浓密胡须的中年男子,正为电影画面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感到惊讶。

  女树来到父亲去世,让自己饱受创伤的医院。

  镜头通过女树糟糕的身体状态,完成了一次现实与梦境的碰撞。

  一声名字的呼唤,唤起女树对父亲去世的记忆。

  一张自行滑动的病床,提示观众这是虚拟时空。

  突然出现的一群一医生,然后运用升格镜头,慢放了医护人员的跑动。

  变奏带来的强烈反差,不断清晰的面孔,外画了女树的敏感神经和她对死亡的恐惧。

  然后利用一个经典的希区柯克式变焦,让观众感受到了死亡在不断逼近女树。

  爷爷、母亲突然出现在医院,非线性的时空,凌乱的梦境,对应着女树内心不断加剧的恐惧。

  他感受到这个年轻导演在疯狂炫技,换作以前他一定会狠狠的唾弃这部电影。

  因为打破镜头的常规,追求自由,追求精神内核才是电影的艺术价值。

  但《情书》每一个镜头画面连串起来,却表现的非常协调。

  那红色手术灯的暗示,女树奔向手术室的扭曲画面,以及推开手术的大门,跳切到男树找女树的记忆。

  每一幅镜头画面,都有它表达的隐喻。

  这个年轻导演是个天才!

  中年男子内心忍不住大声惊呼,忍不住呢喃道:

  “希望这群白痴,会把最佳影片颁发给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