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利益最大化-《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阿嘉妮身着东方传统服饰,在法国电视台露面。

  迅猛地点燃了整个法国的时尚热情,一举成为破圈的绝对风向标。

  当下欧洲时装界正恰巧回归“修身”,这一经典老传统设计理念。

  露肩深V领蕾丝衬衫,展现出女性肩部线条和锁骨,凸显女性的性感。

  短制东方马面裙却犹如一股清新而强劲的东风,打破了这看似固定的时尚格局。

  柔顺丝滑的绸缎材质,散发着一种含蓄而典雅的东方韵味。

  裙裾处细密绣制的玫瑰花,精致得如同艺术品,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浪漫与温婉。

  性感之余不失典雅庄重!

  搭配起高跟鞋整体气质提升,成为公共场合中吸引眼球的穿搭选择。

  尤其是阿嘉妮个人的魅力效应,使得戛纳电影节的《浪客剑心》展台,一夜之间成为女性热情光顾的景点。

  每天挤满人群排队登记下单,只为给自己定制一套古老的东方传统服饰。

  大使馆工作人员给影迷登记完交钱,然后领着去隔间量身材尺寸。

  展厅现场一片繁忙,全然忘了电影版权的交易。

  “太棒了!”

  真是太棒了!

  吉尔斯·雅各布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禁欣喜的摩拳擦掌。

  乔治·斯特雷勒嘴角抽搐,“你也喜欢东方的传统服饰?”

  “不,你理解错了,他们的商业模式会让戛纳电影节更上一层。”

  吉尔斯·雅各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继续说道:

  “乔治,如果每一个参展方都能按照他们的模式盈利,那么戛纳的每年展位招商就不用愁了。”

  “电影周边商品不是什么稀奇玩意,是那个年轻人的营销手段强。”

  让-雅克·阿诺语气平淡道。

  他心里怀疑阿嘉妮故意配合对方,在专访节目里穿着东方传统服饰。

  只是两人现场演起来,让人看不出端倪。

  ……

  充满艺术气息的海滨小镇,阳光慵懒地洒在古老的街道上,街边的咖啡店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盖尔·贝尔曼坐在窗前,惬意的享受着生活。

  一个身影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走进了咖啡店。

  盖尔·贝尔曼看到他,脸上立刻浮现出热情的笑容,站起身来,主动伸出手:

  “张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我想你高兴的太早了,哈维一直在催促着我的答复。”

  张华嘴角上扬,调侃起这位只比自己大一岁的年轻成功人士。

  盖尔·贝尔曼今年二十五岁,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犹大家庭。

  毕业后成为一名戏剧制片人,参与制作了多部百老汇作品。

  与人共同制作了一部百老汇音乐剧,获得七项托尼奖提名。(美利坚戏剧界最高荣誉奖项。)

  正是因为家庭背景,和在戏剧上的成就。

  让她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哥伦比亚的海外高管。

  “如果你不愿意跟哥伦比亚合作,我想今天的你就不会来赴约。”

  听出盖尔·贝尔曼语气里的自信,张华直白说道:

  “让我们坦然一点,说出你们的诚意。”

  “这是我的最高权限。”

  盖尔·贝尔曼将手沾湿,在桌子上写了一个“5”,像是这个报价已经是尽她最大的努力。

  张华犹豫了一下,心里还是觉得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如果你们愿意把北美市场8%的发行利润分成让出来,我愿意答应这个条件。”

  “这不可能!”

  盖尔·贝尔曼直接拒绝道,语气透着一丝不容置疑。

  “我想哈维会答应的。”

  张华记得前世张一谋的《英雄》,在全球拿下1.7亿票房。

  结果版权费是贱卖的,后来肠子都悔青了!

  但他第二年就把自己的电影版权费提高,让片商把赚的钱全亏回来。

  盖尔·贝尔曼咬牙切齿:“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硕生名额、奥斯卡奖项运作、华美合拍项目,这些你提出的条件,哥伦比亚公司都能兑现承诺。”

  “不,前面是我和哥伦比亚的私人友谊,后面两项是我为了你们的利益考量,你们可以选择拒绝。”

  “3%不能再多了!”

  “5%”

  “4%”

  “5.5%”

  “混蛋!”

  “真不知道阿嘉妮,怎么会看上你这个混蛋。”

  盖尔·贝尔曼心里破防,忍不住咒骂起来。

  跟这个男人像小家子气一样讨价还价,让她感觉像是一个拿着优惠券进入超市的家庭煮妇,

  可张华拿阿嘉妮作为筹码,又让她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爱在黎明破晓前》一部小成本制作,在欧洲、北美拿下上千万的票房。

  还不包含线下的录像带、电影插曲唱片的收益。

  哥伦比亚当然愿意赶着给张华的合拍项目投资,同时这也是她回到阿美利卡本土的筹码。

  至于运作《浪客剑心》奥斯卡奖项,是哥伦比亚拿下版权利益最大化的渠道。

  这几天一直焦急电影版权出售的李守正,见到张华的人影终于出现在电影节展厅。

  李守正第一时间上前,对着张华抱怨道:

  “这几天有片商咨询版权出售的事,你怎么不操心一下?”

  “没事,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中,让子弹再飞一会。”

  “还飞?”

  李守正心急如焚,随后埋怨道:“等电影节结束片商人都走光了。”

  他看着张华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心里就气的不打一处来。

  话音落下,只见张华一脸无奈。

  拿出跟刚哥伦比亚签下的合同,递到了李守正的面前。

  “你给我看的是什么?”

  李守正接过,可是上面全是英文,他哪里能看的懂。

  一旁的周琳、朱林、傅安生凑了过来。

  待周琳看清是和哥伦比亚签订的版权合同,一脸懵逼的疑惑道:

  “张华同志,你不是答应了哈维先生?”

  “有?没有吧!”

  张华想了想,他记得自己只是答应过哈维自己回去考虑一下。

  听到是版权合同,李守正赶忙将文件交给周琳,

  “同志,麻烦帮我翻译一下里面的内容。”

  “李叔,你就放心吧。这次北美版权卖出去500万美元,加5%的发行利润分成。”

  听到版权费金额的李守正先是一喜,但对分成心里有些疑惑:

  “这5%的利润分成,大概是多少钱?”

  张华想了想,“如果哥伦比亚公司运作的好,应该不会低于版权费吧!”

  “不低于500万?”李守正惊讶道。

  “是的!”

  《浪客剑心》接近1000万的版权收益,着实把众人惊掉下巴。

  一直在电影节打酱油的傅安生,更是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估计有这笔钱,都够拍十几部《浪客剑心》了。

  为什么国内的电影厂还在为生存挣扎?

  朱林对电影版权的事了解不深,可她知道一千万美元对于国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