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饮鸩止渴-《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浪客剑心》在戛纳拿下“最佳技术”、“评审团大奖”两项奖项的消息传回港岛。

  参与投资合拍的邵氏,第一时间便发动媒体报刊进行宣传。

  港岛的报摊在晨雾中苏醒时,《星岛日报》猩红的头版标题刺眼——

  《“戛纳双冠!邵氏电影技术横扫欧洲影坛”。》

  “在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大陆着名导演张华,言称若无港岛电影人的光影奇技,获得技术大奖、评审团大奖的《浪客剑心》这合拍片不过是蒙尘璞玉!……”

  配图里张华意气风发的举着奖杯,旁边还附有刘家班技术团队在大陆指导拍摄的照片。

  其他报刊纷纷跟风,《东方日报》甚至刊出整版特辑,细数邵氏在动作设计、古装置景上的“独家秘方”,将奖项归功于“港岛电影工业的碾压级实力”。

  然而,大英《远东经济评论》驻港分社,最新一期的专题报道却如同一记突兀的警钟,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

  《港岛影业正盲目踏入一个危险的泥沼,看似诱人的廉价合拍片成本与政策红利,实则如同隐藏在鲜花背后的荆棘,终将无情地反噬本土电影的创造力,使港岛这颗曾在东方熠熠生辉的‘东方好莱坞’明珠,逐渐失去其独特的光芒,沦为资本的附庸。》

  文章言辞犀利,警示港岛电影公司与大陆合作是“饮鸩止渴”。

  中原电影公司内,张鑫火皱着眉头,将手中的报纸重重一放,叹气道:

  “国内合拍电影刚有起色,没想到就引起港府的忌惮。”

  一旁的廖原微微一笑,“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回归谈判的关键节点,合拍电影势头迅猛,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神经。不过,恰恰证明合拍片,对于推动国内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张鑫火点了点头,忍不住提议道:“国内出了一个国际名导,是不是应该派来港岛执导少林寺第二部?既可减少港岛的反对声音,又可以加强文化交流。”

  《远东经济评论》的专题在港岛电影圈激起千层浪,不少电影人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许多人竟不由自主地认可了报道中的观点。

  因为合拍电影是港岛公司出资金,制片用的是大陆的团队和演员。

  港岛人除了刘家班出演里面的配角,根本没有得到太多机会。

  尤其《浪客剑心》还是一部上千万的大制作。

  廖原沉吟了一会,缓缓说道:“这事我很早就向上面提议过,但国内觉得国际电影市场更为重要。而且那个年轻人在戛纳电影节,又创下了1500万美元的版权出口外汇记录的信息。”

  “1500万?”

  听到这个消息,张鑫火大吃一惊。

  “有一部分是电影周边产业商品出口。”

  “那也非常了不起了!”

  张鑫火语气带着一丝敬佩,随后感慨道:

  “没想到国内的电影产业战略,走的比我们还前面。成立华影集团公司的目的,原来都是为了电影全产业链出海啊!”

  “没错,那个年轻人现在的价值,比我们在港岛成立的电影公司加起来都高。”

  廖原说完,舒了一口长气靠在椅背上。

  港岛中原电影公司是国营企业,一直推动拍摄进步电影、团结港岛业界。

  同时还有一个发行国产影片,肩负着出口发行的重任。

  但过去一直被资本主义打压,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善。

  现在国内另辟蹊径开拓出一条路,他们左派心里无形之中减轻了很多压力。

  张鑫火语气略感遗憾地叹了口气,“那看来《少林寺》第二部制作只能另寻合适的导演了。”

  他随后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

  “要不找翰霖参与下一部电影项目?他对大制作方面有丰富经验。而且他对电影的理解也很独到,几部片子在海外的口碑都不错。”

  廖原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李翰霖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但……。

  港岛能将电影拍出在海外都有逼格的,就是在湾道破产,又回到邵氏拍风月片还人情、还债的李翰霖。

  痴迷喜欢拍摄清朝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很贵。

  拍出来的大制作画面充满美学,可太烧钱一直没有收回成本。

  邵氏后来都不敢让拍了,他更不敢冒着这个风险。

  ……

  《浪客剑心》电影在港岛上映的那天,各大影院门口早早便排起了长队。

  邵氏付出技术班底、五百多万港币投资资金,只拿到东南亚版权,心里着实憋着一股劲。

  影院的巨幅海报背景中心,沈剑心忧郁酷帅,身穿传统粗制交领。

  一旁的雪梅香面容绝美温婉,一袭明制江南闺秀汉服装扮。

  马面裙上精致的金织刺绣如梦绽放,增添浪漫柔美,与剑心的深沉形成鲜明却和谐的对照。

  场景隐隐可见的斑驳血迹,为其增添沧桑神秘。无声倾诉着残酷战斗与痛苦过往,让人只觉其背后有深沉的故事。

  房事龙听闻电影在港岛上映,且刚在戛纳斩获两项大奖,西方媒体人口碑极佳。

  心里怀着一份好奇,他戴上墨镜乔装打扮后,和朋友偷偷溜进了一家电影院。

  嘉禾为了他花上千万定制三部好莱坞电影,把他送进好莱坞的计划遭遇重创。

  哪怕是票房成绩不错的第二部,也只是在里面饰演几分钟的东瀛车手。

  满心的壮志被现实击得粉碎。

  今年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更是在票房上一路狂飙,风头无两,这无疑又证明他在港岛影坛的重要性下降。

  电影开场,昏暗的影院内,只有银幕上闪烁的光影。

  房事龙和陈得森坐在角落里,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

  “龙哥,你看这画面,这色调,真有味道,唔怪老外钟意啊!”

  成龙皱着眉头思考着说:“重要的是电影里面的打斗好快、好靓,让人看的好过瘾。”

  沈剑心在狭窄的街道上与敌人交锋,身形灵活,手中刃刀挥舞的飘逸。

  每一次攻击和闪避都恰到好处,动作行云流水,力量与美感完美融合。

  反观他喜欢将喜剧元素融入动作设计,利用环境道具即兴打斗、“被打后夸张翻滚”的风格。

  画面一转,桃花如雪般纷纷扬扬地飘落。

  在一片烂漫的桃花树下,朱林饰演的雪梅香缓缓现身。

  着一袭淡雅清新的明制汉服,那细腻的面料宛如流淌的清泉。

  她的面容绝美温婉,肌肤胜雪,眉如远黛,双眸恰似一泓秋水,透着淡淡的哀愁与柔情。

  房事龙不禁微微张大了嘴巴,眼神中满是惊艳。

  “这个大陆女好靓啊!”

  他轻声感叹,目光再也无法从雪梅香的身上移开。

  陈得森也跟着点头,“这扮相,这气质,简直绝了。”

  随后看向房事龙提议道:

  “我觉得不如你都拍一部历史剧,找个一样这么出彩的女演员。”

  陈得森的话将房事龙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一直习惯拍摄喜剧动作片的他,好像确实被限制住了。

  电影观众都是有审美疲劳的,动作套路上成熟,就需要不断发掘电影的剧情内容。

  可当他看到电影里雪梅香与沈剑心目光交汇,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气息。

  雪梅香微微低头,一抹红晕悄然爬上脸颊,而沈剑心眼中原本的坚毅也瞬间柔和了几分。

  剧情里的细腻情感演绎,让成龙打心底退缩。

  主要是他的形象一直主打的“平民”,想演这种靓男、靓女的感情戏,有点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