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黎明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敲打在孟枕月的心上。
她没想到他会在此刻,如此直接而郑重地说出这番话。
孟枕月望着他的眼眸,那里面清晰地倒映着她的身影,也盛满了不容错辩的认真与情意。
所有的羞窘、慌乱,以及那一丝丝因他方才戏弄而产生的薄恼。
在这一刻,忽然都消散了。
只剩下满满,几乎要溢出来的悸动与暖意。
她微微吸了口气,压下喉间的哽咽,轻声道:
“我...我亦未曾或忘。”
声音很轻,却足够清晰。
纪黎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落入了万千星辰。
他唇边缓缓绽开一个无比温柔而灿烂的笑容,仿佛所有的月光都汇聚在了他的嘴角。
“如此,甚好。”
他低声道。
目光缱绻地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将她此刻的模样深深印入心底。
最终,他后退一步,拱手行礼:
“夜凉露重,大小姐请留步,黎明...告辞了。”
孟枕月站在原地,看着他转身,那抹红色的身影逐渐融入夜色,直至消失在府门之外。
她久久没有动弹,只觉得袖中那微凉的锦缎包裹。
此刻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一直熨贴到了她的心底。
晚风吹拂着紫藤花叶,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以及...那若有似无,独属于他的墨香。
她缓缓抬起手,轻轻按在袖中的那个小包裹上。
唇角慢慢扬起,露出一抹清浅而甜蜜的,足以令月色失色的笑容。
她在紫藤花架下又立了片刻,直到守门的婆子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大小姐,可是还有吩咐?”
她才恍然回神,微微摇头,转身循着来路往回走。
水榭那边的宴席早已撤下,丫鬟仆役们正轻手轻脚地收拾着。
石氏却还在水榭边的小厅里坐着,显然是在等她。
见她回来,石氏立刻放下茶盏,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探询:
“送走了?”
“嗯。”
孟枕月低声应道,走到娘亲身边坐下。
“如何?你们...方才出去,可说了些什么?”
石氏拉过女儿的手,关切地低声问道:
“我看黎明那孩子,真是越看越满意!”
“模样好,学问好,性子也好,最重要的是,瞧他对你那般体贴周到的心思!”
“你爹那个老糊涂,这次倒是歪打正着,办了件天大的好事!”
孟枕月被母亲一连串的话,问得脸上刚褪下的红晕又泛了上来。
她垂下眼睫,盯着自己裙摆上绣着的缠枝莲纹,声音细若蚊蚋:
“没…没说什么…就是寻常告别罢了…”
“哎哟,跟娘还害羞什么!”
石氏笑着拍她的手:
“娘是过来人,瞧得真真儿的!”
“他那眼神,落在你身上就跟粘住了似的,还有他说的那些话,提亲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可见是早就上了心的!”
“我的儿,你这是觅得佳婿了!”
石氏越说越高兴,简直心花怒放:
“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啊!满京城你打着灯笼也找不出第二个!”
孟枕月听着母亲兴奋地絮叨。
她轻轻反握住母亲的手,低声道:
“女儿...女儿知道,一切但凭爹娘做主便是。”
“好好好!”
石氏连声道好,看着女儿的模样,心里更是爱得不行:
“你放心,爹娘定风风光光地把你嫁过去!”
“这三日可得忙起来了,你的嫁妆虽早已备下,但许多细节还得再核对添置...还有提亲那日的宴席、回礼...哎呀,事情多着呢!”
她说着便站起身,风风火火地就要去安排:
“我得赶紧去找管家嬷嬷对对单子。”
看着娘亲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孟枕月无奈地笑了笑。
她独自坐在小厅里,窗外月色如水,荷香暗送。
袖中的那个锦缎包裹的存在感愈发鲜明。
她迟疑了一下,左右看看无人,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细长的包裹拿了出来。
冰凉的锦缎在指尖摩挲,带着他残留的体温和那缕淡淡的墨香。
他说“此物或许...也与大小姐有些渊源”...会是什么呢?他的东西又怎会与她有关?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孟枕月轻轻解开系着的丝带,锦缎滑落,露出里面的物事。
并非她猜测的毛笔。
而是一个紫檀木的长条盒子,做工极为精细,上面雕刻着云纹瑞兽,触手温润。
她的指尖微微发颤,轻轻打开了盒盖。
盒内衬着纯白色的软绸,而静静躺在软绸之上的,并非什么稀奇珍宝。
而是一卷画轴。
画轴?
孟枕月的心猛地一跳。
一个模糊而不可思议的猜想掠过脑海。
她屏住呼吸,极其小心地,将那卷画轴取了出来。
画轴入手微沉,轴柄是光润的白玉。
她走到灯下,轻轻地将画轴在桌上铺展开来。
画卷不大。
然而当画上的内容完全呈现在眼前时。
孟枕月的呼吸骤然停滞,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几乎要撞出胸腔。
她猛地捂住了嘴,才抑制住那声差点脱口而出的惊呼。
一双清眸瞬间睁大,里面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那画上,并非山水人物,也非花鸟虫鱼。
而是一个正在作画的少女侧影。
少女身着浅碧色衣衫,坐在临窗的书案前,窗外是几竿翠竹。
她微微低着头,神情专注而宁静。
一手轻按宣纸,一手执笔。
正细细勾勒着案上盆栽里的一株兰草。
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她鸦羽般的鬓发和纤细的指尖上,仿佛为她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而那少女的眉眼、鼻唇、侧脸的轮廓......
分明就是她自己!
敲打在孟枕月的心上。
她没想到他会在此刻,如此直接而郑重地说出这番话。
孟枕月望着他的眼眸,那里面清晰地倒映着她的身影,也盛满了不容错辩的认真与情意。
所有的羞窘、慌乱,以及那一丝丝因他方才戏弄而产生的薄恼。
在这一刻,忽然都消散了。
只剩下满满,几乎要溢出来的悸动与暖意。
她微微吸了口气,压下喉间的哽咽,轻声道:
“我...我亦未曾或忘。”
声音很轻,却足够清晰。
纪黎明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落入了万千星辰。
他唇边缓缓绽开一个无比温柔而灿烂的笑容,仿佛所有的月光都汇聚在了他的嘴角。
“如此,甚好。”
他低声道。
目光缱绻地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仿佛要将她此刻的模样深深印入心底。
最终,他后退一步,拱手行礼:
“夜凉露重,大小姐请留步,黎明...告辞了。”
孟枕月站在原地,看着他转身,那抹红色的身影逐渐融入夜色,直至消失在府门之外。
她久久没有动弹,只觉得袖中那微凉的锦缎包裹。
此刻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一直熨贴到了她的心底。
晚风吹拂着紫藤花叶,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以及...那若有似无,独属于他的墨香。
她缓缓抬起手,轻轻按在袖中的那个小包裹上。
唇角慢慢扬起,露出一抹清浅而甜蜜的,足以令月色失色的笑容。
她在紫藤花架下又立了片刻,直到守门的婆子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大小姐,可是还有吩咐?”
她才恍然回神,微微摇头,转身循着来路往回走。
水榭那边的宴席早已撤下,丫鬟仆役们正轻手轻脚地收拾着。
石氏却还在水榭边的小厅里坐着,显然是在等她。
见她回来,石氏立刻放下茶盏,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探询:
“送走了?”
“嗯。”
孟枕月低声应道,走到娘亲身边坐下。
“如何?你们...方才出去,可说了些什么?”
石氏拉过女儿的手,关切地低声问道:
“我看黎明那孩子,真是越看越满意!”
“模样好,学问好,性子也好,最重要的是,瞧他对你那般体贴周到的心思!”
“你爹那个老糊涂,这次倒是歪打正着,办了件天大的好事!”
孟枕月被母亲一连串的话,问得脸上刚褪下的红晕又泛了上来。
她垂下眼睫,盯着自己裙摆上绣着的缠枝莲纹,声音细若蚊蚋:
“没…没说什么…就是寻常告别罢了…”
“哎哟,跟娘还害羞什么!”
石氏笑着拍她的手:
“娘是过来人,瞧得真真儿的!”
“他那眼神,落在你身上就跟粘住了似的,还有他说的那些话,提亲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可见是早就上了心的!”
“我的儿,你这是觅得佳婿了!”
石氏越说越高兴,简直心花怒放:
“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啊!满京城你打着灯笼也找不出第二个!”
孟枕月听着母亲兴奋地絮叨。
她轻轻反握住母亲的手,低声道:
“女儿...女儿知道,一切但凭爹娘做主便是。”
“好好好!”
石氏连声道好,看着女儿的模样,心里更是爱得不行:
“你放心,爹娘定风风光光地把你嫁过去!”
“这三日可得忙起来了,你的嫁妆虽早已备下,但许多细节还得再核对添置...还有提亲那日的宴席、回礼...哎呀,事情多着呢!”
她说着便站起身,风风火火地就要去安排:
“我得赶紧去找管家嬷嬷对对单子。”
看着娘亲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孟枕月无奈地笑了笑。
她独自坐在小厅里,窗外月色如水,荷香暗送。
袖中的那个锦缎包裹的存在感愈发鲜明。
她迟疑了一下,左右看看无人,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细长的包裹拿了出来。
冰凉的锦缎在指尖摩挲,带着他残留的体温和那缕淡淡的墨香。
他说“此物或许...也与大小姐有些渊源”...会是什么呢?他的东西又怎会与她有关?
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孟枕月轻轻解开系着的丝带,锦缎滑落,露出里面的物事。
并非她猜测的毛笔。
而是一个紫檀木的长条盒子,做工极为精细,上面雕刻着云纹瑞兽,触手温润。
她的指尖微微发颤,轻轻打开了盒盖。
盒内衬着纯白色的软绸,而静静躺在软绸之上的,并非什么稀奇珍宝。
而是一卷画轴。
画轴?
孟枕月的心猛地一跳。
一个模糊而不可思议的猜想掠过脑海。
她屏住呼吸,极其小心地,将那卷画轴取了出来。
画轴入手微沉,轴柄是光润的白玉。
她走到灯下,轻轻地将画轴在桌上铺展开来。
画卷不大。
然而当画上的内容完全呈现在眼前时。
孟枕月的呼吸骤然停滞,心脏疯狂地跳动起来,几乎要撞出胸腔。
她猛地捂住了嘴,才抑制住那声差点脱口而出的惊呼。
一双清眸瞬间睁大,里面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
那画上,并非山水人物,也非花鸟虫鱼。
而是一个正在作画的少女侧影。
少女身着浅碧色衣衫,坐在临窗的书案前,窗外是几竿翠竹。
她微微低着头,神情专注而宁静。
一手轻按宣纸,一手执笔。
正细细勾勒着案上盆栽里的一株兰草。
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她鸦羽般的鬓发和纤细的指尖上,仿佛为她整个人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而那少女的眉眼、鼻唇、侧脸的轮廓......
分明就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