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天公作美,碧空如洗,微风和煦。
纪府中门大开,一辆黑檀木打造、装饰着低调银饰的宽大马车早已备好。
车帘用的是上好的苏绣,拉车的马匹皮毛油亮,神骏非常。
纪父纪母身着簇新吉服走了出来。
纪父是一身绛紫色团花暗纹锦袍,腰缠玉带,显得富态而精神。
纪母则是一身深青色缂丝褙子,配着同色马面裙。
头戴镶嵌珍珠翡翠的抹额,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纪黎明今日更是精心打扮过。
内里是一件月白色云纹直裰,外罩一件绯红色的纱袍。
这纱袍颜色正而不艳,在阳光下流转着细腻的光泽。
他金冠束发,眉目如画,唇红齿白。
本就出色的容貌被这一身装扮衬得愈发风姿卓绝,令人移不开眼。
他亲自上前,稳稳地搀扶父母登上马车。
自己则利落地翻身骑上一匹通体雪白、无一丝杂毛的神骏马匹。
身姿挺拔,仪态万千。
秦余作为家中一份子,也换上了新衣。
骑着另一匹枣红马跟随在后,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
一行人带着精心挑选的几样象征性的先行礼。
由十余位衣着整齐、精神抖擞的家丁护卫簇拥着。
尚书府门前,早已洒扫洁净。
大管家孟忠带着数名伶俐的下人垂手恭候多时,个个面带得体的微笑。
见到纪家车马仪仗,孟忠立刻快步迎上,深深一揖,声音洪亮而恭敬:
“恭迎纪老爷、纪夫人、状元公!我家老爷夫人已在正厅恭候多时了!”
下人们立刻上前,牵马的牵马,安置车驾的安置车驾,引路的引路。
一切井然有序,丝毫不见忙乱。
穿过庭院,步入正厅。
只见厅内布置得既隆重又不失雅致。
孟尚书与夫人石氏早已起身,笑吟吟地站在厅中相迎。
纪黎明上前一步,身姿如松,对着二老深深一揖。
动作如行云流水,优雅从容,清朗悦耳的声音在厅中响起:
“晚辈纪黎明,携家父家母前来拜会伯父伯母。”
“好好好!贤侄快快免礼!”
孟尚书哈哈大笑,亲自上前搀扶了一把。
目光在纪黎明身上仔细扫过。
真是越看越满意。
他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几分。
随即转向纪父纪母,热情地拱手道:
“这位便是纪兄和夫人吧?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快请上坐,快请上坐!”
纪父虽常年经商,但此刻毫无市侩之气,拱手回礼,言谈大方得体:
“孟大人太客气了,能得府上相邀,是我等的荣幸。”
纪母也微笑着敛衽行礼,姿态温婉。
与迎上来的石氏目光相接,彼此眼中都带着善意。
分宾主落座后,丫鬟们悄无声息地奉上香茗和各色精致茶点。
话题自然而然地展开。
先从安南风光聊到京城气候,又从沿途见闻聊到一些无伤大雅的趣事,气氛轻松融洽。
孟尚书见识广博,言谈风趣。
纪父走南闯北,也能接得上话。
两位夫人则低声交流着些养生持家的话题,言笑晏晏。
终于,话题慢慢引向了今日的重头戏。
孟尚书捋着胡须,笑容满面地看向纪父纪母:
“纪兄,纪夫人,贵府真是好家风啊!能培养出黎明这般惊才绝艳的孩子,六元及第,古来罕有,真是让我等羡慕不已,自愧弗如啊!”
纪父连忙谦逊地摆手,笑容却止不住:
“孟兄您实在是过奖,折煞小儿了。”
“黎明他不过是侥幸得中,全赖陛下圣明、考官垂青,以及...以及贵府......”
他差点顺口说出“贵府当日抢婿的英明决策”。
幸好及时刹住车,巧妙地转为:
“以及大人您的慧眼识珠与厚爱。”
这话接得恰到好处,既捧了孟尚书,又避开了尴尬。
引得在场知情人都会心一笑。
石氏适时接过话头,目光慈爱地落在纪黎明身上,越看越是喜欢:
“黎明这孩子,不仅才学盖世,这模样性情更是万里挑一,温和知礼,沉稳可靠。”
“与我们家枕月啊,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再般配不过了。”
纪母也笑着回应,语气真诚:
“夫人您谬赞了,能得尚书府千金青睐,许配犬子,实是我纪家几世修来的福气。”
“枕月小姐温婉贤淑,才德兼备的名声,我们虽远在安南,却也早有耳闻,心中欢喜不已。”
气氛烘托至此,已是水到渠成。
纪黎明适时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
走到厅堂中央,神色无比郑重,对着孟尚书和石氏深深一揖。
他的声音清晰而诚恳,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伯父,伯母,晚辈今日携父母前来,是有一桩深藏于心的重要之事,恳请二老应允。”
他微微停顿,目光真诚地望向两位长辈:
“晚辈不才,蒙伯父伯母不弃,多次照拂,心中感念万分。”
“对府上大小姐,更是仰慕已久,倾心不已。”
“晚辈深知此请冒昧,但仍斗胆恳请伯父伯母成全,允准将大小姐下嫁于晚辈。”
“晚辈在此立誓,此生必敬她、爱她、护她,绝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若有违此誓,天地不容!”
他语气真诚,目光清澈而坚定,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郑重承诺。
孟尚书与石氏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满意之色。
孟尚书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贤侄请起,你的心意,我与你伯母早已知晓。”
“你与枕月缘分天定,更是情投意合,我与你伯母,对此桩婚事,甚是满意。”
石氏也点头笑道:“正是此理,能将枕月托付于你,我们很是放心。”
这便是正式应允了!
纪家父母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纪黎明再次躬身:
“多谢伯父伯母成全!”
接下来,便是商议纳采、问名、纳吉等六礼的具体流程和日期。
有官媒在一旁协助,双方又都有意尽快促成好事,且纪家准备充分,各项事宜商议得极为顺利。
纪家带来的先行礼也被隆重收下。
正事谈妥,气氛愈发轻松。
孟尚书心情极好,吩咐道:
“去后堂请大小姐出来,拜见纪家伯父伯母。”
纪府中门大开,一辆黑檀木打造、装饰着低调银饰的宽大马车早已备好。
车帘用的是上好的苏绣,拉车的马匹皮毛油亮,神骏非常。
纪父纪母身着簇新吉服走了出来。
纪父是一身绛紫色团花暗纹锦袍,腰缠玉带,显得富态而精神。
纪母则是一身深青色缂丝褙子,配着同色马面裙。
头戴镶嵌珍珠翡翠的抹额,雍容华贵,气度非凡。
纪黎明今日更是精心打扮过。
内里是一件月白色云纹直裰,外罩一件绯红色的纱袍。
这纱袍颜色正而不艳,在阳光下流转着细腻的光泽。
他金冠束发,眉目如画,唇红齿白。
本就出色的容貌被这一身装扮衬得愈发风姿卓绝,令人移不开眼。
他亲自上前,稳稳地搀扶父母登上马车。
自己则利落地翻身骑上一匹通体雪白、无一丝杂毛的神骏马匹。
身姿挺拔,仪态万千。
秦余作为家中一份子,也换上了新衣。
骑着另一匹枣红马跟随在后,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
一行人带着精心挑选的几样象征性的先行礼。
由十余位衣着整齐、精神抖擞的家丁护卫簇拥着。
尚书府门前,早已洒扫洁净。
大管家孟忠带着数名伶俐的下人垂手恭候多时,个个面带得体的微笑。
见到纪家车马仪仗,孟忠立刻快步迎上,深深一揖,声音洪亮而恭敬:
“恭迎纪老爷、纪夫人、状元公!我家老爷夫人已在正厅恭候多时了!”
下人们立刻上前,牵马的牵马,安置车驾的安置车驾,引路的引路。
一切井然有序,丝毫不见忙乱。
穿过庭院,步入正厅。
只见厅内布置得既隆重又不失雅致。
孟尚书与夫人石氏早已起身,笑吟吟地站在厅中相迎。
纪黎明上前一步,身姿如松,对着二老深深一揖。
动作如行云流水,优雅从容,清朗悦耳的声音在厅中响起:
“晚辈纪黎明,携家父家母前来拜会伯父伯母。”
“好好好!贤侄快快免礼!”
孟尚书哈哈大笑,亲自上前搀扶了一把。
目光在纪黎明身上仔细扫过。
真是越看越满意。
他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几分。
随即转向纪父纪母,热情地拱手道:
“这位便是纪兄和夫人吧?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快请上坐,快请上坐!”
纪父虽常年经商,但此刻毫无市侩之气,拱手回礼,言谈大方得体:
“孟大人太客气了,能得府上相邀,是我等的荣幸。”
纪母也微笑着敛衽行礼,姿态温婉。
与迎上来的石氏目光相接,彼此眼中都带着善意。
分宾主落座后,丫鬟们悄无声息地奉上香茗和各色精致茶点。
话题自然而然地展开。
先从安南风光聊到京城气候,又从沿途见闻聊到一些无伤大雅的趣事,气氛轻松融洽。
孟尚书见识广博,言谈风趣。
纪父走南闯北,也能接得上话。
两位夫人则低声交流着些养生持家的话题,言笑晏晏。
终于,话题慢慢引向了今日的重头戏。
孟尚书捋着胡须,笑容满面地看向纪父纪母:
“纪兄,纪夫人,贵府真是好家风啊!能培养出黎明这般惊才绝艳的孩子,六元及第,古来罕有,真是让我等羡慕不已,自愧弗如啊!”
纪父连忙谦逊地摆手,笑容却止不住:
“孟兄您实在是过奖,折煞小儿了。”
“黎明他不过是侥幸得中,全赖陛下圣明、考官垂青,以及...以及贵府......”
他差点顺口说出“贵府当日抢婿的英明决策”。
幸好及时刹住车,巧妙地转为:
“以及大人您的慧眼识珠与厚爱。”
这话接得恰到好处,既捧了孟尚书,又避开了尴尬。
引得在场知情人都会心一笑。
石氏适时接过话头,目光慈爱地落在纪黎明身上,越看越是喜欢:
“黎明这孩子,不仅才学盖世,这模样性情更是万里挑一,温和知礼,沉稳可靠。”
“与我们家枕月啊,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再般配不过了。”
纪母也笑着回应,语气真诚:
“夫人您谬赞了,能得尚书府千金青睐,许配犬子,实是我纪家几世修来的福气。”
“枕月小姐温婉贤淑,才德兼备的名声,我们虽远在安南,却也早有耳闻,心中欢喜不已。”
气氛烘托至此,已是水到渠成。
纪黎明适时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
走到厅堂中央,神色无比郑重,对着孟尚书和石氏深深一揖。
他的声音清晰而诚恳,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伯父,伯母,晚辈今日携父母前来,是有一桩深藏于心的重要之事,恳请二老应允。”
他微微停顿,目光真诚地望向两位长辈:
“晚辈不才,蒙伯父伯母不弃,多次照拂,心中感念万分。”
“对府上大小姐,更是仰慕已久,倾心不已。”
“晚辈深知此请冒昧,但仍斗胆恳请伯父伯母成全,允准将大小姐下嫁于晚辈。”
“晚辈在此立誓,此生必敬她、爱她、护她,绝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若有违此誓,天地不容!”
他语气真诚,目光清澈而坚定,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郑重承诺。
孟尚书与石氏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满意之色。
孟尚书清了清嗓子,正色道:
“贤侄请起,你的心意,我与你伯母早已知晓。”
“你与枕月缘分天定,更是情投意合,我与你伯母,对此桩婚事,甚是满意。”
石氏也点头笑道:“正是此理,能将枕月托付于你,我们很是放心。”
这便是正式应允了!
纪家父母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纪黎明再次躬身:
“多谢伯父伯母成全!”
接下来,便是商议纳采、问名、纳吉等六礼的具体流程和日期。
有官媒在一旁协助,双方又都有意尽快促成好事,且纪家准备充分,各项事宜商议得极为顺利。
纪家带来的先行礼也被隆重收下。
正事谈妥,气氛愈发轻松。
孟尚书心情极好,吩咐道:
“去后堂请大小姐出来,拜见纪家伯父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