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吃上高中学霸软饭的那个同学5-《快穿炮灰他总抢男主软饭吃》

  寒假伊始,阮知夏果然雷打不动地每天给纪黎明发微信。

  约图书馆自习。

  纪黎明嘴上说着“阮老师真严格”,却次次准时赴约。

  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成了他们的小天地。

  阮知夏刷着她的习题集,纪黎明则配合地做着阮知夏为他筛选的题目。

  偶尔抬眼,能看到女孩专注的侧脸和微微蹙起的眉头。

  阳光透过玻璃,在她长长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日子在笔尖沙沙声中流过,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图书馆要闭馆几天,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明天就闭馆了,”阮知夏有些遗憾,“后面几天你...有什么安排吗?”

  她问得小心翼翼,她知道纪黎明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纪黎明把最后一本书塞进书包,拉上拉链,语气随意:

  “在家打游戏,或者睡觉。”

  阮知夏抿了抿唇,像是下定决心:

  “那个...我妈说,如果你不介意,年三十晚上可以来我家吃年夜饭。”

  纪黎明动作一顿,看向她。

  阮知夏连忙解释:

  “我妈就是觉得你一个人过年太冷清了,没别的意思!”

  “而且...而且你上次救了我的事,我爸妈一直想正式谢谢你......”

  她的声音越说越小,脸颊染上红晕,眼神躲闪着不敢看他。

  纪黎明看着眼前这个绞尽脑汁找借口邀请他的女孩,到嘴的拒绝在转了一圈,最终变成了:

  “好,替我谢谢阿姨。”

  阮知夏的眼睛瞬间亮了,像是盛满了星星:

  “真的?那说定了!年三十下午我...我让我爸来接你!”

  “不用麻烦,我自己过去。”纪黎明拎起书包。

  “不麻烦的!”阮知夏坚持,“那就这么说定了!”

  年三十下午,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纪黎明拎着提前买好的水果和礼品,站在了一个阮家门口。

  他刚站定没多久,门就“咔嗒”一声开了。

  阮知夏裹着厚厚的白色羽绒服,像只小兔子一样蹦了出来。

  鼻尖冻得微红。

  “你到啦!怎么不打电话叫我?”

  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欢快,“快上来,外面冷!”

  跟着阮知夏进门,一股暖意和饭菜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是小纪来了吧?”

  系着围裙的阮母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

  当她看清站在女儿身后的纪黎明时,眼里闪过毫不掩饰的惊艳。

  少年身姿挺拔,穿着简单的黑色羽绒服,围巾松松垮垮地搭着,露出线条优美的下颌。

  帽檐下眉眼清隽,鼻梁高挺。

  虽然神情有些疏懒,但那出众的样貌和干净的气质,瞬间就博得了阮母极大的好感。

  “阿姨好,新年快乐,一点心意。”

  纪黎明礼貌地问好,递上礼物。

  “哎哟,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

  阮母连忙在围裙上擦擦手,接过礼物,脸上的笑容又真切了几分:

  “这孩子,长得可真俊!比之前还好看!”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阮知夏赶紧给人拿拖鞋。

  阮知夏脸颊微红。

  她弯腰从鞋柜里拿出一双崭新的棉拖鞋,小声对纪黎明说:

  “给,新的。”

  阮父也从客厅走了过来,戴着眼镜,气质儒雅,打量了纪黎明几眼,态度还算温和:

  “来了,坐吧。”

  纪黎明嘴甜地又叫了一声:“叔叔好,新年快乐。”

  “快乐快乐。”阮父点点头。

  接下来的时间,纪黎明充分展现了他“长辈喜欢”的特质。

  在阮母热情地拉着他聊天时,他态度恭敬,有问必答。

  说话得体又不失风趣。

  偶尔几句关心的话,比如“阿姨做饭辛苦了”、“叔叔平时工作累不累”,都说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他那张脸,带着认真表情听人说话时,很难让人不产生好感。

  阮母是越看越喜欢,拉着纪黎明从学习成绩问到日常生活。

  听到他一个人住,自己照顾自己时,更是心疼得直念叨“不容易”、“以后常来家里吃饭”。

  阮知夏在一旁看着自家妈妈,几乎要把纪黎明当亲儿子疼的架势。

  又是好笑又是脸红。

  偶尔和纪黎明视线对上,都能看到他眼底那抹若有若无的调侃。

  让她心跳漏掉半拍。

  年夜饭极其丰盛。

  饭桌上,阮母不停地给纪黎明夹菜:

  “小纪,多吃点,看你瘦的!”

  “谢谢阿姨,阿姨手艺真好,这糖醋排骨比我以前在饭店吃得还香。”

  纪黎明从善如流地尝了一口,夸赞道。

  阮母顿时笑开了花:

  “喜欢就多吃点!以后想吃了就跟阿姨说,让夏夏带你回来!”

  阮父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甚至还和纪黎明聊了几句时事和高考志愿。

  纪黎明都能接上话,言之有物,让阮父暗自点头。

  窗外是漫天飞雪和偶尔炸响的鞭炮声,窗内是暖意融融的灯光和欢声笑语。

  吃完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

  阮知夏偷偷把剥好的橘子分了一半给纪黎明。

  纪黎明接过,指尖不经意碰到。

  两人都迅速收回手,假装专注地看着电视。

  只有微微发红的耳廓泄露了心思。

  快到零点时,阮母拿出两个厚厚的红包,塞给阮知夏和纪黎明:

  “来,压岁钱,平平安安!”

  纪黎明一愣:“阿姨,这......”

  “拿着!”

  阮母不由分说地塞进他手里:

  “你是好孩子,阿姨希望你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考上好大学!”

  纪黎明握着那个带着体温的红包,心里五味杂陈:

  “谢谢阿姨。”

  零点的钟声敲响,窗外烟花绚烂绽放。

  在一片喧闹中,阮知夏凑近纪黎明,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轻轻说:

  “纪黎明,新年快乐。”

  纪黎明转头,对上她亮晶晶的眸子,烟花的光芒在她眼中明明灭灭。

  他弯起唇角:

  “新年快乐,阮知夏。”

  寒假很快结束。

  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在愈发紧张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变小,空气里都弥漫着试卷和焦虑的味道。

  纪黎明和阮知夏依旧是前后桌,依旧是全班乃至全年级都心照不宣的“一对”。

  只是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他们依旧一起上学、放学。

  课间讨论题目,放学后留在教室或去图书馆自习。

  纪黎明的成绩,以一种稳定得令人咋舌的速度持续攀升。

  第二次月考,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年级第六的位置。

  距离阮知夏常年盘踞的年级第一,仅有几步之遥。

  这样的进步和两人过从甚密的关系,终究还是传到了老师们的耳朵里。

  某次年级教师例会结束后。

  教物理的王老师忧心忡忡地找到张老师:

  “张老师,你们班那个阮知夏和纪黎明...走得是不是太近了点?”

  “阮知夏可是冲击省状元的苗子,这关键时刻,可不能被别的事情分了心啊!”

  旁边几个老师也附和:

  “是啊,纪黎明那孩子进步是快,但万一...我们是不是该找他们谈谈?”

  张老师扶了扶眼镜。

  她慢条斯理地从文件夹里,抽出最近几次考试的成绩单,摊在桌上。

  手指点着阮知夏和纪黎明的名字和排名:“各位,看看这个。”

  “阮知夏,从高三开始,历次大考稳居年级第一,分数波动不超过五分。”

  “纪黎明,从班级中下游,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冲到年级第六。”

  她环视一圈面露讶异的同事们:“一个稳如泰山,一个突飞猛进。”

  “两人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我这个做班主任的,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立场去‘棒打鸳鸯’?”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带着点过来人的狡黠:

  “再说了,据我观察,他俩现在顶多算是...革命友谊,互相欣赏。”

  “我们要是贸然插手,把事情挑明了,万一两个孩子心思乱了,成绩下滑,这责任...王老师,您来负?”

  王老师被噎了一下,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张老师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

  “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并肩作战,未必是坏事。”

  “只要不影响学习,我们就静观其变吧。当然,必要的关注还是需要的。”

  话虽如此,张老师心里终究还是存着一份谨慎。

  她思前想后,找了个机会,私下里给阮母打了个电话。

  委婉地提了提两个孩子关系亲近的情况,以及学校老师们的些许担忧。

  没想到,阮母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张老师,谢谢您关心。”

  “这事儿我知道,年三十小纪还在我们家吃的年夜饭呢。”

  张老师一愣。

  阮母语气轻松,带着对纪黎明毫不掩饰的喜欢:

  “那孩子,懂事,有礼貌,长得也好,关键是跟我们夏夏在一起,两个人都在往好里走。”

  “我和她爸都挺喜欢他的。我们做家长的也开明,要是两个孩子以后真能走到一起,我们也没意见。”

  “当然,现在肯定是学习最重要,这个我们懂,会注意引导的,您放心!”

  挂了电话,张老师心情复杂。

  家长都这个态度了,她还能说什么?

  只是没想到,纪黎明那小子,不声不响的,连家长层面都“攻克”了。

  晚上,阮家。

  阮母把张老师来电的事当笑话讲给了阮父听。

  阮父放下报纸,眉头微蹙:

  “高中谈恋爱?像什么样子!影响学习怎么办?”

  阮母白了他一眼:“影响学习?你看看夏夏的成绩掉了一分没有?”

  “再看看人家小纪,都快冲进年级前五了!这像是影响学习的样子吗?”

  她走到阮父身边,戳了戳他的肩膀,揶揄道:

  “再说了,你还好意思说?”

  “当年是谁高一就偷偷给我塞纸条,死皮赖脸追我的?”

  “要不是我看你后来成绩没掉,还知道努力,我能搭理你?”

  阮父被翻出陈年旧账,老脸一红,气势顿时矮了半截。

  他小声嘟囔:

  “那能一样吗...我那是...哎,反正现在还是要注意影响。”

  “知道啦!”

  阮母笑道,“我心里有数。小纪那孩子靠谱,夏夏也有分寸。”

  “咱们就别瞎操心了,做好后勤保障就行。”

  “只要他们成绩稳住,一切好说。”

  在班主任的默许和家长的“纵容”下。

  纪黎明和阮知夏的“互助学习小组”,到了高三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从三位数变成两位数,最终定格在令人心悸的个位数。

  教室里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

  每一天都充斥着试卷翻动声,笔尖摩擦声和偶尔压抑的叹息。

  但在这种高压下,纪黎明和阮知夏之间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安定感。

  他们不再需要过多的言语。

  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被哪道题困住,一个动作,就知道该递过去哪本参考书。

  阮知夏依旧是那个一丝不苟的“阮老师”,会严格检查纪黎明的错题本。

  会在他偶尔走神时,用笔轻轻敲一下他的桌面。

  他们已经变同桌了。

  而纪黎明,也依旧配合着她的“督促”。

  只是他解题的速度越来越快,思路越来越清晰。

  偶尔提出的解题方法,连阮知夏都要思索片刻才能跟上。

  第三次模拟考,纪黎明冲进了年级前三,与阮知夏仅有几分之差。

  成绩公布时,连张老师都忍不住在班上感叹:

  “某些同学啊,这进步速度坐火箭都赶不上。”

  “继续保持,清大京大不是梦!”

  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两人身上。

  这一次,除了羡慕,更多了几分“果然如此”的释然。

  爱情啊!

  沈言甚至偷偷对纪黎明竖大拇指,用口型说:“牛批!”

  放学路上,阮知夏抱着书,脚步轻快,嘴角一直带着浅浅的笑意。

  “笑什么?”纪黎明偏头看她。

  “没什么,”阮知夏摇摇头,眼睛弯弯的,“就是觉得...真好。”

  “什么真好?”

  “一切都很好。”

  她抬起头,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

  “努力有回报,目标很清晰,而且...而且不是一个人。”

  纪黎明看着身旁的女孩,霞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他嗯了一声,没有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