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家的牵挂-《凡人吴普同》

  十二月中旬的县城,寒风已经开始刺骨。县一中的梧桐树叶早已落尽,光秃的枝桠在灰白的天空下显得格外萧瑟。这天是周六,下午放学后,吴普同照例留在教室自习,打算晚上再回宿舍。

  "吴普同!有人找!"教室门口传来同学的喊声。 他抬起头,惊讶地看到父亲吴建军和母亲李秀云站在走廊里,身上还带着风尘仆仆的痕迹。父亲穿着一件半旧的军大衣,母亲围着厚厚的毛线围巾,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吴普同急忙迎上去。 "来县城办点事,顺路看看你。"吴建军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你妈新做的酱菜,给你带点。"

  李秀云仔细打量着儿子,伸手替他理了理衣领:"瘦了,是不是没吃好?" "没有,食堂伙食挺好的。"吴普同勉强笑了笑。其实为了省钱,他经常只吃最便宜的素菜和馒头。

  三人站在走廊里,一时无言。吴建军搓着手,似乎想说什么,又不知如何开口。李秀云则一直盯着儿子看,眼神里满是关切。 "学习......还好吧?"最后还是吴建军打破了沉默。 "挺好的,最近有进步。"吴普同简短地回答,不想让父母担心。

  又一阵沉默。吴普同知道父母想问更多,但又怕给他压力。这种小心翼翼的关心,反而让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那个......钱还够用吗?"李秀云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家里新卖了玉米,又给你带了点。" "够了够了,"吴普同连忙推辞,"上次给的还没用完呢。"

  这时,吴建军突然说:"走吧,出去吃点热的。听说县城有家羊杂汤不错。" 吴普同愣了一下。父母平时极其节俭,从来舍不得下馆子,今天这是怎么了?

  来到校门外的小吃街,吴建军找到那家羊杂汤店。店面很小,只有四五张桌子,但生意很好,门口的大锅里冒着腾腾热气。 "三碗羊杂汤,六个烧饼。"吴建军对老板说,语气很是熟练,但吴普同注意到父亲的手在微微发抖——这对他来说是很奢侈的消费了。

  热腾腾的羊杂汤端上来,奶白色的汤里飘着翠绿的香菜,香气扑鼻。烧饼烤得金黄酥脆,还冒着热气。 "快吃吧,"李秀云把最大的一碗推到儿子面前,"天冷,喝点热的暖和暖和。"

  吴普同低头喝汤,眼睛有些发酸。他知道,这三碗羊杂汤,相当于父母半天的工钱。他们自己肯定舍不得吃,却特意带他来。 "多吃点,"吴建军把烧饼掰开泡在汤里,"学习费脑子,要补补。"

  店里人声嘈杂,但这一桌却很安静。父母小口地喝着汤,不时抬头看看儿子,眼神里满是欲言又止的关切。 "家里......都好吧?"吴普同终于问道。 "都好都好,"李秀云连忙说,"你不用担心家里,专心学习就行。"

  但吴普同注意到母亲说话时眼神闪烁,父亲也低头喝汤,避开了他的目光。 "小梅呢?她怎么样?" "她......她也挺好。"李秀云的声音有些发虚,"就是家里忙,今天没跟来。"

  吴建军突然起身出去了。

  "妈,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他直接问道。 李秀云的手抖了一下,汤勺碰在碗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没......能有什么事。就是家里活多......"

  但她的表情骗不了人。吴普同放下勺子,认真地看着母亲:"妈,您就直说吧。" 李秀云叹了口气,眼圈突然红了:"小梅她......前几天又头疼了。这次比上次还厉害,疼得直打滚......"

  吴普同的心猛地一沉:"去医院了吗?" "去了,县医院说是旧病复发,开了点药。"李秀云抹抹眼睛,"本来不想告诉你的,怕影响你学习......"

  正说着,吴建军回来了,看到妻子的表情,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他坐下来,沉重地说:"本来不想说的。小梅吃了药好多了,就是需要静养。" "医生怎么说?严重吗?"吴普同急切地问。 "说还是要多休息,不能劳累,不能受刺激。"吴建军叹口气,"别干重活,怕再复发。"

  吴普同呆呆地看着碗里已经凉了的羊杂汤,突然没了胃口。妹妹的病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上。他想起小梅阳光般的笑容,想起她总是说"哥,你一定要考上大学",想起她因为头疼而苍白的脸......

  "你也别太担心,"李秀云强打精神,"医生说好好调养就没事。你妹妹最惦记的就是你,你要好好学,别让她失望。" 吴建军也拍拍儿子的肩膀:"家里有我们呢,你专心学习就行。"

  但这些话已经无法安慰吴普同。他知道,妹妹的病需要钱治,需要人照顾,而这些都要靠父母本就拮据的收入和精力。

  吃完饭,父母坚持要送他回学校。在校门口,李秀云又把那个装钱的布包塞给儿子:"拿着,别省着。需要什么就买,身体最重要。" 吴建军则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你妈新炒的瓜子,晚上看书时嗑点,提神。"

  看着父母在寒风中渐渐远去的背影,吴普同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父亲的大衣已经洗得发白,母亲的围巾也起了球,但他们却把最好的都给了他。

  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在学习。吴普同默默地把酱菜和瓜子分给大家,自己则爬上床,拉上了帘子。 "怎么了?"张文远敏感地察觉到他的异常。 "没事,有点累。"吴普同低声回答。

  躺在床上,他脑海里全是妹妹的病和父母的辛劳。423分,518名......这些数字突然变得无比沉重。他不仅要为自己而学,更要为整个家庭而学。

  晚自习时,他无法集中精力。试卷上的数字和公式变得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妹妹痛苦的表情和父母疲惫的身影。 "你没事吧?"旁边的孙伟小声问,"一下午都心不在焉的。" 吴普同摇摇头,强迫自己继续做题。

  下自习后,八个人照例煮泡面。今晚的吴普同格外沉默,只是机械地吃着面,对大家的讨论充耳不闻。 "怎么了?家里出事了?"细心的张文远问道。 吴普同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实情。

  宿舍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放下碗,不知该如何安慰。 "我妹妹也有哮喘,"李强突然说,"每次发作都吓死人。但是越担心越没用,只能更努力,将来赚够钱给她治病。" "对啊,"孙伟接话,"你现在愁也没用,不如化担心为动力。"

  这些话虽然朴实,却让吴普同心里好受了一些。是啊,担心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才能改变现状。

  那晚,他学习到很晚。每当想松懈时,就想起妹妹苍白的笑脸,想起父母期待的眼神。这些牵挂成了他最强大的动力。

  第二天,他去找班主任李老师,说明了家里的情况。 "我知道了,"李老师点点头,"但是你要记住,真正的负责任不是瞎担心,而是做好该做的事。对你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李老师的话点醒了他。是啊,只有考出好成绩,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

  从那天起,吴普同的学习更加拼命了。他制定了更严格的时间表:早晨五点起床背单词,课间追着老师问问题,晚上自习到教室关门,回到宿舍还要继续学习。

  同时,他开始更节省地花钱。早餐只吃馒头和咸菜,中午吃最便宜的素菜,晚上经常用泡面对付。省下的钱,他偷偷存起来,想给妹妹买点补品。

  又一个周末,他给家里打了电话。是小梅接的,声音听起来很精神:"哥!我好多啦!你别担心,好好学习!" 听到妹妹活泼的声音,吴普同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些。

  "妈说你要省钱?不许省!"小梅在电话里"训"他,"我等你考上大学带我去玩呢!你要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理你了!" 妹妹的"威胁"让他哭笑不得,但心里暖暖的。

  挂掉电话,吴普同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是的,他不能辜负家人的期望,更不能让妹妹失望。

  晚自习时,他在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扉页上写下一行字:"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而战!" 这行字成了他的座右铭,每当疲惫想放弃时,看看这行字,就能重新获得力量。

  宿舍的泡面夜话中,他也变得更加积极。不仅分享学习方法,还经常鼓励其他同学。 "想想家里人,再苦再累也值得。"他经常这样说。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而是当成一种责任,一种回报家人的方式。这种转变让他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十二月底的月考,吴普同考了472分,排名提升到358名。虽然进步不算很大,但他知道,自己正在稳步前进。

  考完试,他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详细汇报了自己的进步,还特意告诉父母:"我在学校吃得很好,睡得也很好,你们不要担心。小梅要乖乖吃药,等我放假带好吃的回去。"

  信寄出去后,他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也许他暂时还不能为家里分忧,但至少可以让家人少为他操心。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望着窗外的星空,想起那个喝羊杂汤的下午。父母关切的眼神,妹妹的病情,这些都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他知道,前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但有家人的爱和支持,他就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就像那碗热腾腾的羊杂汤,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最温暖的牵挂。

  窗外的月亮很圆,皎洁的月光洒进宿舍。吴普同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又进步了5分。虽然慢,但在前进。为了家人,我要继续努力。"

  合上日记本,他安然入睡。在梦里,他看见妹妹康复了,父母笑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个梦如此美好,让他在睡梦中都露出了微笑。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八个年轻人的睡梦中。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但这一次,吴普同已经准备好了——带着家的牵挂,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