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腊月里的暖阳与心底的微澜-《凡人吴普同》

  车轮卷起干燥的尘土,在通往西里村的土路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烟痕。当班车摇晃着在村口那棵熟悉的老槐树下停稳,吴普同提着行李走下车,一股混合着柴火烟气、冬日清冷空气和隐约硝石味道的、独属于北方乡村腊月的气息,便扑面而来,瞬间将他包裹。这是一种熟悉到骨子里的味道,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时间已接近腊月下旬,西里村仿佛一个从漫长冬眠中逐渐苏醒的巨人,开始舒展筋骨,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做着准备。虽然离真正的除夕还有十来天,但一种忙碌而喜庆的氛围已经像微温的炉火,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悄然点燃、弥散。

  走在通往家门的村街上,吴普同的目光贪婪地掠过熟悉的景象。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都比往常更浓、更持久,空气中飘荡着蒸煮食物的复杂香气,或许是刚出锅的馒头,或许是正在熬制的肉汤。不少人家门口已经挂起了晾晒的腊肉、灌好的香肠,红白相间,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院墙内外,也多了些打扫整理的痕迹,堆放的柴火垛被整理得更加整齐,门楣上旧的春联残迹被细心铲除,等待着新年换上崭新的红妆。偶尔有零星的、胆大的孩子,偷偷点燃一个摔炮,“啪”的一声脆响,惊起几声犬吠,更添了几分年节将近的生动。

  推开自家那扇刷着红漆的铁门,院子里的景象也让吴普同心头一暖。母亲李秀云正在院子当中,就着一个大瓦盆清洗着一些萝卜和白菜,准备腌制过年的咸菜。看到儿子回来,她立刻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脸上绽开欣喜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回来了!路上冷不冷?快进屋,炕烧得热乎着呢!”

  更让吴普同感到欣慰的,是妹妹吴小梅的状态。她正坐在屋门口一个小马扎上,安静地晒着太阳,手里拿着一件旧衣服,似乎在学着缝补一个不起眼的小口子。听到动静,她抬起头,看到吴普同,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晰的、带着喜悦的光彩,不再是以前的茫然和空洞。她放下手里的活计,站起身,声音虽然还有些细微,但口齿清晰了许多:“哥,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吴普同走过去,仔细端详着妹妹。她的脸色比上次见时红润了些,眼神也灵动了不少,虽然整个人看上去依旧比同龄人显得文弱和迟钝,但那种令人心碎的惊恐和无措已经基本消失了。她能进行正常的交流,能理解简单的指令,甚至能主动找点事情做。母亲私下里告诉他,医生根据小梅的稳定情况,已经同意将她服用的氯氮平从最初的四片减到了三片,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药物带来的嗜睡副作用似乎也减轻了一些,她白天清醒的时间更多了。

  家里的日子,因为吴普同的归来和妹妹的好转,平添了许多暖意。父亲吴建军和弟弟家宝还在石家庄的工地上,要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回来。王小军所在的工厂放假更晚,得到腊月底。张二胖虽然在镇卫生院工作,离家不算远,但似乎也忙,或者另有安排,并不经常回村。因此,年前的这段时光,西里村对于吴普同而言,竟显得有些异样的“清净”。

  这种清净,并非冷清,而是一种卸下了学期重担、暂时无需面对未来压力、与家人相伴的安宁。他每天的生活节奏变得缓慢而规律。清晨,他不再需要顶着寒风去背英语单词,可以睡到自然醒,听着窗外麻雀的啾鸣和母亲在灶间忙碌的声响醒来。上午,他会帮着母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把院子里的地再彻底清扫一遍,或者爬上房顶,检查一下瓦片有没有被风雪损坏的地方。他也帮着母亲准备一些年货的初步工序,比如将买回来的红枣仔细清洗、去核,准备做年糕;或者帮着把炒花生、瓜子的铁锅刷洗干净。

  下午,是一天中最宁静闲适的时光。冬日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斜斜地照进屋里,在炕席上投下明亮温暖的光斑。吴普同常常会和妹妹小梅一起,坐在热乎乎的炕上,陪着她聊天,或者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