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的周一,西里村小学的气氛格外不同。课间操被取消了,四年级一班的学生们早早被林老师叫进了教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期待,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老师拿着成绩单走了进来,表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公布成绩,而是环视了一圈,目光在每一个学生脸上停留片刻。吴普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同学们,”林老师的声音打破了沉寂,“选拔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这次考试,是对大家这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重要检验,也关系到谁能代表我们班、我们学校去镇上参赛。现在,我公布进入前百分之五十、获得参赛资格的同学名单。”
教室里静得落针可闻。
“王小军。”
第一个名字毫无悬念。王小军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淡淡的自信。
“李红梅。”一个文静的女生。
“赵卫国。”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男生。
……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吴普同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双手在课桌下紧紧握成了拳,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他既害怕听到自己的名字(怕失望),又害怕听不到(更失望)。名单已经念了快一半了,还没有他!绝望像冰冷的潮水,开始漫上心头。
“吴普同。”
当自己的名字终于从林老师口中清晰地念出来时,吴普同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他入选了?他挤进了前一半?巨大的惊喜像电流一样瞬间击中了他,让他浑身一颤,脸颊因为激动而迅速涨红。他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王小军,王小军对他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
“张秋菊。”
……
名单念完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张二胖的名字果然不在其中,他懊恼地捶了一下桌子,把头埋进了臂弯里。另外几个落选的同学也神色黯然。
林老师公布了每个人的具体分数。王小军毫无悬念地高居榜首,语文96,数学98,总分194!吴普同的成绩是语文88,数学82,总分170,排在入选名单的中下游,但确确实实进入了前百分之五十!这个分数,尤其是语文,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那篇真情实感的作文显然帮了大忙。数学虽然不高,但也勉强过关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感涌上吴普同的心头,冲散了之前所有的忐忑和沮丧。他成功了!他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去镇上“打仗”的资格!
“入选的同学,”林老师的目光扫过吴普同他们几个,“不要骄傲,这只是一个起点。镇上的比赛,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尖子生,竞争会更加激烈!从今天开始到比赛前,每天放学后留校一小时,我们进行集中复习和模拟训练!”
接下来的日子,对吴普同来说,是更加高强度的冲刺。每天放学后,当其他同学背着书包欢快地冲出校门时,他和另外十几个入选的同学,还要留在教室里。林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分析易错题型,进行模拟测试。灯光下,他们埋首于题海,笔尖沙沙作响。吴普同感觉自己的神经时刻紧绷着,像一张拉满的弓。但他没有抱怨,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目标感。他要把林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吃透,要把练习册上的每一道难题都攻克。
终于,镇上统考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吴普同起得格外早。李秀云特意给他煮了个鸡蛋,又把他那件最干净的蓝布褂子熨得平平整整。“同同,别紧张,好好考就行。”母亲的话简单,却给了他莫大的温暖。吴建军没说什么,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中心校在柳林镇边上,离西里村有七八里地。林老师亲自带队,领着十几个孩子,步行前往。一路上,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吴普同沉默地走着,看着路两边陌生的村庄和田地,手心微微出汗。这是他第一次因为“考试”而走出西里村,走向一个更广阔也更具挑战的舞台。
中心校的规模远比西里村小学大得多。几排整齐的红砖瓦房,一个铺着炉渣的操场,操场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刻,操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从各个村小汇集而来的学生和带队老师,黑压压一片,人声鼎沸。陌生的面孔,嘈杂的环境,让吴普同感到一阵眩晕和莫名的怯场。他下意识地靠近了林老师和王小军。
“别怕,就当是在自己学校考试。”林老师察觉到了他的紧张,低声安慰道,眼神温和而坚定,“记住老师讲的重点,仔细审题,认真书写。”
按照指示牌,他们找到了四年级的考场——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窗户很大,桌椅都是统一的黄色木制课桌椅,比他学校的破旧长条桌凳好多了。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监考老师是两个陌生的、表情严肃的中年男老师。
吴普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心脏怦怦直跳。他环顾四周,看到王小军坐在斜前方,已经拿出文具,神情自若。而其他陌生的考生,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紧张地翻看笔记,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试卷发下来了。同样是油印的,纸张似乎比学校的更白、更厚实。吴普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先看语文试卷:题型和选拔考类似,但难度似乎提升了。看拼音写词语的词语更生僻,阅读理解的文章更长更复杂,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范围很大。
他稳住心神,开始答题。基础部分还算顺利,但到了阅读理解,一篇关于边疆战士守卫哨卡的散文,里面有些词语和情感他理解起来有些吃力,答得磕磕绊绊。写作文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写西里村:村口的老槐树、夏日的田野、秋收的忙碌、冬日的戏台、还有父母劳作的背影……熟悉的画面流淌在笔端,他写得很快,情感真挚。
数学试卷一展开,吴普同的心就凉了半截。计算量巨大!应用题更是刁钻,一道关于“水库蓄水放水”的综合题,条件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比林老师模拟的题难多了。他硬着头皮,调动起全部脑细胞,在草稿纸上疯狂演算。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感觉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当他终于勉强把最后一道应用题的答案框出来时,收卷的铃声也刺耳地响起。他甚至没来得及检查一遍!
交卷后走出考场,吴普同感觉脚步有些虚浮。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王小军走过来,眉头微蹙:“最后那道水库题,你算出来是多少?”
吴普同报了个数。
王小军摇摇头:“好像不对,我算的是……”
吴普同的心又沉了下去。完了,果然错了。巨大的失落感和疲惫感瞬间将他淹没。他看着周围兴奋讨论或沮丧叹息的陌生面孔,看着远处带队老师们关切或询问的目光,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和山外有山的压力。这个冬天,他放弃了心爱的小扑克,付出了加倍的努力,终于走到了这里,却发现眼前的天地如此广阔,而自己,似乎依旧渺小。
林老师走过来,看着吴普同有些苍白的脸,没有问考得怎么样,只是温和地说:“都考完了,别想了。走,老师带你们去吃碗热乎的面,暖和暖和。”
坐在镇上那家简陋却热气腾腾的面馆里,吃着碗里飘着葱花油花的汤面,吴普同冰冷的身体才渐渐回暖。他望着窗外陌生的街道和匆匆的行人,听着林老师和其他同学低声讨论着试题,心中百感交集。这次镇上之行,无论结果如何,都像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西里村之外的风景,也让他明白了,那条“灯下的路”,不仅通往知识的殿堂,也通向一个充满竞争、需要不断攀登的陌生世界。他默默地吃着面,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要更加努力。这个冬天没有小扑克,但他收获了比扑克牌更重要的东西——一份不甘落后的决心和对远方的朦胧向往。
林老师拿着成绩单走了进来,表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公布成绩,而是环视了一圈,目光在每一个学生脸上停留片刻。吴普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能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同学们,”林老师的声音打破了沉寂,“选拔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这次考试,是对大家这学期学习情况的一次重要检验,也关系到谁能代表我们班、我们学校去镇上参赛。现在,我公布进入前百分之五十、获得参赛资格的同学名单。”
教室里静得落针可闻。
“王小军。”
第一个名字毫无悬念。王小军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淡淡的自信。
“李红梅。”一个文静的女生。
“赵卫国。”一个平时成绩不错的男生。
……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吴普同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双手在课桌下紧紧握成了拳,指甲几乎嵌进掌心。他既害怕听到自己的名字(怕失望),又害怕听不到(更失望)。名单已经念了快一半了,还没有他!绝望像冰冷的潮水,开始漫上心头。
“吴普同。”
当自己的名字终于从林老师口中清晰地念出来时,吴普同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他入选了?他挤进了前一半?巨大的惊喜像电流一样瞬间击中了他,让他浑身一颤,脸颊因为激动而迅速涨红。他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王小军,王小军对他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
“张秋菊。”
……
名单念完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张二胖的名字果然不在其中,他懊恼地捶了一下桌子,把头埋进了臂弯里。另外几个落选的同学也神色黯然。
林老师公布了每个人的具体分数。王小军毫无悬念地高居榜首,语文96,数学98,总分194!吴普同的成绩是语文88,数学82,总分170,排在入选名单的中下游,但确确实实进入了前百分之五十!这个分数,尤其是语文,比他预想的要好很多!那篇真情实感的作文显然帮了大忙。数学虽然不高,但也勉强过关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感涌上吴普同的心头,冲散了之前所有的忐忑和沮丧。他成功了!他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去镇上“打仗”的资格!
“入选的同学,”林老师的目光扫过吴普同他们几个,“不要骄傲,这只是一个起点。镇上的比赛,汇聚了各个学校的尖子生,竞争会更加激烈!从今天开始到比赛前,每天放学后留校一小时,我们进行集中复习和模拟训练!”
接下来的日子,对吴普同来说,是更加高强度的冲刺。每天放学后,当其他同学背着书包欢快地冲出校门时,他和另外十几个入选的同学,还要留在教室里。林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分析易错题型,进行模拟测试。灯光下,他们埋首于题海,笔尖沙沙作响。吴普同感觉自己的神经时刻紧绷着,像一张拉满的弓。但他没有抱怨,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目标感。他要把林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吃透,要把练习册上的每一道难题都攻克。
终于,镇上统考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吴普同起得格外早。李秀云特意给他煮了个鸡蛋,又把他那件最干净的蓝布褂子熨得平平整整。“同同,别紧张,好好考就行。”母亲的话简单,却给了他莫大的温暖。吴建军没说什么,只是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中心校在柳林镇边上,离西里村有七八里地。林老师亲自带队,领着十几个孩子,步行前往。一路上,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吴普同沉默地走着,看着路两边陌生的村庄和田地,手心微微出汗。这是他第一次因为“考试”而走出西里村,走向一个更广阔也更具挑战的舞台。
中心校的规模远比西里村小学大得多。几排整齐的红砖瓦房,一个铺着炉渣的操场,操场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此刻,操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从各个村小汇集而来的学生和带队老师,黑压压一片,人声鼎沸。陌生的面孔,嘈杂的环境,让吴普同感到一阵眩晕和莫名的怯场。他下意识地靠近了林老师和王小军。
“别怕,就当是在自己学校考试。”林老师察觉到了他的紧张,低声安慰道,眼神温和而坚定,“记住老师讲的重点,仔细审题,认真书写。”
按照指示牌,他们找到了四年级的考场——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窗户很大,桌椅都是统一的黄色木制课桌椅,比他学校的破旧长条桌凳好多了。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监考老师是两个陌生的、表情严肃的中年男老师。
吴普同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心脏怦怦直跳。他环顾四周,看到王小军坐在斜前方,已经拿出文具,神情自若。而其他陌生的考生,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紧张地翻看笔记,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试卷发下来了。同样是油印的,纸张似乎比学校的更白、更厚实。吴普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先看语文试卷:题型和选拔考类似,但难度似乎提升了。看拼音写词语的词语更生僻,阅读理解的文章更长更复杂,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范围很大。
他稳住心神,开始答题。基础部分还算顺利,但到了阅读理解,一篇关于边疆战士守卫哨卡的散文,里面有些词语和情感他理解起来有些吃力,答得磕磕绊绊。写作文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写西里村:村口的老槐树、夏日的田野、秋收的忙碌、冬日的戏台、还有父母劳作的背影……熟悉的画面流淌在笔端,他写得很快,情感真挚。
数学试卷一展开,吴普同的心就凉了半截。计算量巨大!应用题更是刁钻,一道关于“水库蓄水放水”的综合题,条件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比林老师模拟的题难多了。他硬着头皮,调动起全部脑细胞,在草稿纸上疯狂演算。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感觉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当他终于勉强把最后一道应用题的答案框出来时,收卷的铃声也刺耳地响起。他甚至没来得及检查一遍!
交卷后走出考场,吴普同感觉脚步有些虚浮。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王小军走过来,眉头微蹙:“最后那道水库题,你算出来是多少?”
吴普同报了个数。
王小军摇摇头:“好像不对,我算的是……”
吴普同的心又沉了下去。完了,果然错了。巨大的失落感和疲惫感瞬间将他淹没。他看着周围兴奋讨论或沮丧叹息的陌生面孔,看着远处带队老师们关切或询问的目光,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和山外有山的压力。这个冬天,他放弃了心爱的小扑克,付出了加倍的努力,终于走到了这里,却发现眼前的天地如此广阔,而自己,似乎依旧渺小。
林老师走过来,看着吴普同有些苍白的脸,没有问考得怎么样,只是温和地说:“都考完了,别想了。走,老师带你们去吃碗热乎的面,暖和暖和。”
坐在镇上那家简陋却热气腾腾的面馆里,吃着碗里飘着葱花油花的汤面,吴普同冰冷的身体才渐渐回暖。他望着窗外陌生的街道和匆匆的行人,听着林老师和其他同学低声讨论着试题,心中百感交集。这次镇上之行,无论结果如何,都像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西里村之外的风景,也让他明白了,那条“灯下的路”,不仅通往知识的殿堂,也通向一个充满竞争、需要不断攀登的陌生世界。他默默地吃着面,暗暗下定决心,回去之后,要更加努力。这个冬天没有小扑克,但他收获了比扑克牌更重要的东西——一份不甘落后的决心和对远方的朦胧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