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阵-《问道无心引蝶来》

  下午的演阵场实践结束,弟子们皆是神色疲惫,精神消耗巨大。

  阵法初习,对心神的损耗远比单纯的灵力消耗要严重得多。

  清云宗队伍中,一位身着鹅黄色衣裙、面容秀美中带着几分干练的女子拍了拍手,正是内门五师姐冷凝。

  她看向略显疲态的同门,声音清越地说道:“今日课程已毕,诸位师弟师妹想必也耗神不少。

  不若我们先回客舍打坐调息,好生适应一番太阴宗这独特的修炼环境。”

  她行事向来稳妥,考虑周到,此言也得到了大部分弟子的赞同。

  毕竟初来乍到,尽快适应环境、恢复状态才是首要。

  然而,谢楚歌却上前一步,带着些许歉意对冷凝笑了笑,开口道:

  “抱歉,五师妹。你们先回去休息吧,我想先去太阴宗的‘韩书阁’看看。”

  他顿了顿,迎着冷凝以及其他几位同门略带疑惑的目光,解释道:

  “你也知道,我原本就是……剑阵双修。”

  他提到了五宗大比时因铁剑损毁而被迫暴露的底牌之一,

  “如今既来到这阵道圣地,机会难得,我想先去翻阅一些基础的阵法典籍,

  或许能触类旁通,对我自身剑阵的完善有所裨益。”

  他的理由充分且合理。

  五宗大比上,他最后凭借对“理”的深刻理解和临阵突破的“理之剑气”战胜强敌,但其最初展现的,确实有剑阵结合的影子。

  如今来到太阴宗,他想优先钻研阵法,在旁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冷凝闻言,眼中的疑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了然与赞赏。

  她这个三师兄,天赋异禀且修炼刻苦,总是能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她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三师兄自去便是。只是莫要太过劳累,初习阵法,贪多嚼不烂。”

  “多谢五师妹提醒,我自有分寸。”谢楚歌微笑应下。

  与其他同门分别后,谢楚歌便向执事弟子严明询问了韩书阁的方位。

  严明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指了个方向,

  并告知了韩书阁开放的基本规矩——凭借身份玉牌可进入第一层阅览基础典籍,不得损毁,不得私自拓印,闭阁前需离开。

  谢楚歌道谢后,便独自一人朝着韩书阁的方向走去。

  太阴宗的建筑布局方正严谨,道路横平竖直,极少有弯曲。

  韩书阁位于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是一座通体由玄黑色巨石垒成的九层高塔,

  塔身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只有无数细密如蛛网、闪烁着微光的阵纹覆盖其上,

  散发出古老而厚重的气息,以及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踏入韩书阁一层,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与外界的光亮不同,阁内光线柔和,来源于墙壁和穹顶上自行发光的阵纹。

  空间极为开阔,一排排同样由黑石打造的书架整齐排列,直抵高处。

  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放着无数玉简、兽皮卷、乃至一些不知名材质制成的书册。

  空气中弥漫着书卷特有的陈旧气息,混合着灵墨与阵纹灵力残留的味道。

  阁内极其安静,只有寥寥数名太阴宗弟子在书架间无声穿梭。

  或静坐于角落的蒲团上沉浸于玉简中的知识,落针可闻。

  谢楚歌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肃穆的求知氛围,心中一片宁静。

  他走到标注着“阵理基础”的区域,随手取下一枚看似普通的玉简,将神识探入。

  瞬间,海量的信息涌入脑海——并非直接的知识灌输,

  而是以文字、图形、甚至简单的动态影像方式,阐述着某个基础阵法的原理、演变及应用。

  “万物解析”系统自然而然地启动,辅助他理解、记忆、并与他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比对、整合。

  他发现,太阴宗对阵法理论的阐述,极其系统化和逻辑化,

  每一步推导都有其严格的依据,这与清铃宗那种更偏向于意境和感受的传承截然不同。

  他沉浸其中,一枚接一枚地翻阅着玉简。

  从最基础的《阵法起源说》、《灵力节点概论》,到稍深一些的《五行阵法基础相生相克图录》、《简易复合阵法的构建与平衡》……

  系统的辅助让他学习效率极高,许多旁人需要苦思冥想许久才能理解的概念,

  他往往能在系统的解析下迅速抓住核心,并举一反三。

  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阵法圣地的知识养分。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阁内响起了提醒闭阁的、低沉的钟声,谢楚歌才恍然回神,

  有些意犹未尽地放下了手中那枚关于《空间折叠阵法初探》的玉简。

  他将玉简归位,揉了揉略微发胀的太阳穴,虽然精神有些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韩书阁第一层的基础典籍,已然让他对阵法之道有了一个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许多过去在清云宗自行摸索时遇到的困惑,在此刻豁然开朗。

  “果然不虚此行。”他低声自语,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

  走出韩书阁,外面已是星斗满天。

  太阴宗的夜晚,那无处不在的阵纹在夜色中散发出淡淡的微光,

  将整个宗门点缀得如同星空下的巨大精密仪器。

  谢楚歌踏着星光,向客舍走去。他知道,这仅仅是在太阴宗的第一天,

  韩书阁还有八层更深的奥秘等待着他,而明天的课程,也将更加深入。

  他的“随心道”,在这规则与逻辑的海洋中,正悄然汲取着养分,孕育着新的变化。

  而对门的那位邻居,不知今日回去后,又是如何消化这第一日的收获?他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