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元旦之后忙领奖-《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1月5日开始,林鸿彬开始不断的参加县里的各种会议:县委会议、年终总结会、甘蔗渣饲料推广会、各种表彰会、新年工作计划会等等。

  “今年给你们定的任务比较简单,就两字:孵蛋。每月鸡苗只、鸭苗只,鹅苗6000,其他的暂时不做要求,自由发挥,但其他知青单位的需求要尽快满足。”蔡德海代表县革委给青云山知青林场下任务。

  “保证完成任务。”

  “自由发挥是有代价的,你们林场利润的7成要交给县里,由县里统筹。”

  “领导,我们林场开销大,到时候还要建实验室,买实验器材,留给我们林场的能不能放宽点?”

  “这是命令,没得商量。就你们留利润的三成已经让很多单位眼红不已了,你们不怕被别人盯上就多留点。想要建实验室、买实验器材你们就想办法多挣点。”

  青云山知青林场每个月1万只鸡出栏就有4万左右利润,加上鸭鹅和其他的,暂时成了清源县纯利润第二的单位,其它单位那是真的眼红。

  没办法,作为战斗前线的清源县,确实没几个像样的工厂,重要的厂子都在后方。

  在计划体系之内,有钱的单位更少了,很多时候只有在发工资的时候才能见到钱。

  青云山知青林场是事业单位,县里也没把林场的大部分事务都纳入计划体系,明显是把林场当做小金库使用了。

  领完任务,还是各种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场办公室墙壁上的奖状越挂越多。

  县革委会颁发的“清源县1972年度生产工作模范单位”、“清源县1972年度上山下乡工作模范单位”、“清源县19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模范单位”、“清源县1972年度学习教员‘5.7指示’模范单位”;

  武装部颁发的“清源县1972年度民兵工作先进单位”;

  林业管理局颁发的“1972年度优秀林场”;

  团县委颁发的“1972年度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先进单位”;

  等等一大叠的奖状。

  在县里的农业局年度会上,林鸿彬还看到一个熟人,海边南屿生产队的蔡队长,养海虾对解决渔民问题是一个好思路,所以也受到表彰。

  蔡队长看到林鸿彬,直接行了个军礼,林鸿彬赶紧还了礼。

  “蔡队长,你这把我吓一跳啊。今年成果怎么样?”

  “还不错,今年试养很成功,已经繁育了一大批虾苗,明年准备要扩大规模了,县里已经给批了。”

  “那恭喜了,美好生活指日可待了!”

  “谢谢林参谋的指点。有空时去我们生产队做客,去指导下我们的养殖。”

  “指点谈不上,但有空时肯定会去的。”

  县里的奖状领了一遍后又到地区再领一遍。

  蒲阳地区革委会颁发的“蒲阳地区1972年度上山下乡工作模范单位”、“蒲阳地区19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模范单位”;

  军分区颁发的“军地合作先进单位”;

  蒲阳地区农业管理局颁发的“蒲阳地区197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先进单位”等等。

  黄镇山凭借编辑多本技术手册,被蒲阳地委评为“蒲阳地区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工作积极分子”。

  张钰琪凭借在多地推广技术手册被团地委评为“蒲阳地区72年度优秀基层团干部”。

  郭子好被评为“蒲阳地区上山下乡工作先进个人”、蒲阳军分区优秀基干民兵。主要工作有编辑《清源县青云山知青林场管理手册》,全县民兵比武大会个人项目总分第一等。

  作为林场负责技术方面的邱明林,被蒲阳地区农业局评为“蒲阳地区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先进个人”。主要贡献有:作为清源县青云山知青林场的技术总工领导并参与该单位所有技术工作。

  陈斌被被蒲阳地区农业局评为“蒲阳地区兽医工作先进个人”。青云山知青林场编辑的各种养殖手册上都有他的名字。

  黄逢乾、王志成、徐秋英三人被蒲阳地区革委会评为蒲阳地区上山下乡先进标兵。全地区共10个标兵,青云山知青林场这一小单位直接拿走三个。

  林场在9月份之前的知青都被县革委评为清源县上山下乡优秀分子。

  至于省里的和更高级别的奖励,一月份还太早了,还得再等等,林鸿彬在县里、地区没有个人奖项,应该是上报给更高级别了。

  青云山知青林场原来是个小林场,却领了好多个农业部门的奖励,这场景让人觉得有一点不和谐啊。

  在林场忙着领奖的同时,休养的老同志也陆续的返岗了。

  陈建思、林智理进了党校,他们在林场开的各种礼仪课不仅林场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