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改革?-《港片:收手吧琛哥,你手下全是针》

  作为行动与支援处下属的重要部门,支援部的组织结构极其庞大。

  仅支援科、辅警支援科和公共关系科三个部门,就下设十七个科,配有三名总警司和十七名高级警司。

  而这些科之下还有众多分支单位,整个支援部共有四十多名警司级别的官员。

  也难怪警队内部一直将支援部称作“后勤第一大部”,甚至后来公共关系科独 li成部后,更突显出支援部曾经的庞大体系。

  沈少秋能坐上这个位置,自然是上面有意安排。

  此举既能安抚本地派,又不会让他掌控一线实战力量。

  更何况,还有蔡元祺、李文彬、陆明华三位高级助理处长压着,这样的布局显然是洋人高层精心设计的结果。

  只是,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些安排虽然看似稳妥,实则形同虚设。

  沈少秋一旦在支援部展开动作,洋人头目恐怕要后悔为何把他调来这个位置。

  半小时后,支援部会议室。

  “你们都认识我,我也了解你们。

  所以,不用自我介绍。”

  “说实话,我对现在支援部的状况非常不满。

  接下来的日子,你们会很累。

  如果觉得撑不住,可以递调职申请,我不会拦。”

  沈少秋一开口,就毫不留情,让在座的二十位总警司和高级警司脸色一变。

  不少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我知道你们是谁的人,现在走还来得及,别等到时候难堪。”

  若换作别人说这话,估计只会被一笑置之。

  能在警队混到这个位置的人,哪个背后没有靠山?

  可说话的是沈少秋,那位连港督都敢顶撞、在警务处长面前都不给面子的狠角色,没人敢不信。

  真要被他盯上,不如早些脱身。

  作为长期由洋人把控的部门,支援部高层大多属于“洋人派”。

  听到沈少秋这番话后,不少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是否该递调令。

  只有几个本地派出身的官员,脸上露出了笑意。

  沈少秋来了,意味着他们的日子要好过了,再也不用天天受洋人势力排挤打压。

  “我先声明清楚,我这次调来支援部,一定会推动一系列改革。

  任何阻碍或质疑这些改革的人,现在就可以递调令,另谋高就。”

  沈少秋一开口就毫不留情,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知道,支援部今后要听谁的。

  “沈sir,冒昧问一句,您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

  面对这股来势汹汹的改革风暴,作为支援部的副主管,支援科科长骆运国终于坐不住,开口试探。

  “骆sir,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沈少秋不紧不慢地说道,“支援科、辅警支援科、公共关系科,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改革方向。”

  “你们支援科从今天起,重新审核港岛所有社团的资格。

  只有经过我们警队登记备案的组织,才有资格在港岛活动,其他一律视作非法社团,严厉打击。”

  这一招看似是整肃社会秩序,实则是给沈少秋背后支持的几个帮派——号码帮、新记、洪兴、和联胜、合胜帮——披上合法外衣,让他们顺理成章地瓜分地下势力,掌控整个港岛的灰色地带。

  “辅警支援科,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辅警的重新考核。

  不合格的淘汰,空缺由通过标准的新人员填补。”

  港岛辅警的权力远超其他地区,他们可以佩枪、执法、办案,几乎等同于正规警员。

  沈少秋可以通过这个改革,把自己的人安插进这支四千五百人的队伍,逐步掌握这支关键力量。

  “公共关系科是警队的脸面,也是我改革的重点。

  从现在开始,所有涉及警队的新闻报道,必须经公共关系科审核备案。”

  “此外,我们要加强与电视台、电影公司的合作,多制作展现警队正面形象的影视作品。”

  沈少秋深知,要真正掌握舆论话语权,不能一味依赖邵一夫等人。

  商人唯利是图,今天可以帮他对付洋人,明天也可能会反过来。

  只有把舆论工具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可靠。

  他脑海里有太多经典警匪片的情节,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让乐慧贞出来单干,创办属于自己的媒体平台。

  通过这些影视剧和独家新闻,慢慢影响公众认知,潜移默化地抹黑洋人高层,树立华人警察的英雄形象。

  对沈少秋来说,支援部部长这个职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他能掌控地下势力,渗透媒体圈,还能在警队内部安插亲信,更有大量警司、高级警司的职位可以用来布局。

  此时此刻,他真想亲自包一架飞机,送韩义理回英国,以示感激之情。

  当沈少秋讲完这番话后,会议室里的二十位支援部总警司、高级警司全都愣住了。

  谁也没想到,他刚上任就如此大张旗鼓地改革。

  “怎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沈少秋露出一丝微笑,“如果有的话,欢迎畅所欲言,我这个人向来注重民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