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淼接过琵琶,先弹了一遍前奏,与钱绾合了一小句。
见她准备好,郑淼拨动琴弦。
钱绾第一次登台表演正式开始,前奏响起,她的神情与眉眼立刻发生变化。
在大家惊讶于这孩子眉眼变化时,那一嗓子开口,立刻拢获人心,小小年纪能有这样表现力很不容易。
稚嫩童音唱着柔情似水乐曲,引来很多游客围观。
郑淼弹奏同时边观察钱绾的表现,起初有些紧张,现在状态越来越好。
人越多,表现越好。
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一曲唱完,台下观众争先恐后喊着:“再来一首。”
郑淼笑眯眯地说:“这孩子只会这么一首,等下次学新的,唱给大家伙听。”
在众人的起哄下郑淼带着一家人上三楼包间,楼下一男一女两位评弹演员,唱起其他经典乐曲。
四个孩子趴在窗户边看着窗外景色,钱绾嘴里哼唱着上一首被人演唱的评弹。
郑淼与钱家父母坐在一张方桌上,上面摆着一壶茶水以及四碟茶点。
她的视线落在钱绾身上,对两人说:“绾绾,这孩子很有天赋,既然我们千里迢迢能相遇证明有缘分,绾绾适合走这条路。你们刚刚提到可能回来珈城工作,珈城距离句吴一小时车程,路程不远,往返方便,不如让孩子学一门艺术,说不定往后学习能排上用场。而且句吴师资力量比珈城好,说不定其他孩子有需要。”
她的话深入钱桥心里,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让四个孩子上大学,在京城以及沪市有艺术类学校,他立马想到自家小老幺。
再加上刚刚郑淼说的句吴师资力量,他瞬间动心,珈城距离句吴近,句吴距离沪市近,实在不行可以去沪市上补习班。
只要挣的钱多,不怕孩子兴趣多。
两地教育水平再差,也比宏远省强,宏远省教育水平普遍落后。
现在有一位老师愿意教孩子,而且还是免费,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家的好意。
他道:“郑老师,只要孩子愿意,我们夫妻全力配合。”
“老小,过来。”杨双冲着女儿招招手,“妈妈,有事情问你。”
钱绾蹦蹦跳跳跑过来,依偎在妈妈身边:“妈妈,叫我干嘛?”
“绾绾,你要跟着郑老师学习评弹吗?”杨双温声问。
钱绾眼巴巴望着自家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来吗?”
“嗯,”钱桥点头,“爸爸有时间爸爸陪你,妈妈有时间妈妈来,如果大家都有时间就一起。”
钱绾重重点头:“嗯。”
见她点头,郑淼脸上笑意深入眼底。
心急的她让店里员工准备拜师宴,自己则去电话通知师门的人。
她离开后,杨双有些焦虑:“大桥,郑老师这么正式,我们是不是要准备拜师礼?”
钱桥点头:“你带着孩子在楼上休息,我下楼问问。”
听到要外出,趴在窗边看风景的钱敬立刻跑过来:“爸爸,我要去。”
“我也要去。”
得,最后一拖三,钱桥带着三个大的下楼买东西。
独留杨双与钱绾在三楼。
杨双盯着女儿摇头晃脑背影觉得好笑,这么点孩子竟然会对评弹感兴趣。
说实话,她这个做妈妈的话,好歹是高中生一句没有听懂,倒是女儿幼儿园小小班学历模仿的惟妙惟肖。
难不成,真如郑老师所说,孩子有天赋?
郑淼忙活一通回到楼上,听闻钱家其他人购买拜师礼笑意更甚,她不缺钱也喜欢钱绾这孩子,她父母能重视会让她觉得自己不是在唱独角戏。
中午前,一波波人走进这座评弹馆,一二楼听众目瞪口呆、议论纷纷,今天是什么日子,整个句吴有头有脸评弹大师以及演员齐聚“淼”。
其中,有人说了句。
“该不会是为了上午开场的小孩吧?”
“有可能。”
“郑老师二十多年没收徒,七十多岁收了一个小徒弟,看来是真的很喜欢这孩子。”
“找着这么多大师过来见证能不喜欢吗?”
说话的人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
“整个句吴评弹界中流砥柱评弹演员,是不是都要喊她一声小师姑?”
听到的人哄堂大笑。
一曲过后,有人站起来问台上评弹演员:“你们是不是要喊开场小孩小师姑。”
台上俩演员笑着点头:“是啊,往后大家伙说不定能听到我们小师姑演出,大家可以提前期待我们小师姑演出。”
“依照馆里的规矩,很快能与大家见面。”
走下台,接替他们的演员冲两人竖起大拇指,非常会营销,将大家期待值拉满。
二十、三十岁唱评弹的多,二三岁唱评弹整个句吴就他们一家。
有些听众喜欢关注小苗子,从小培养长大,感情不同,搞不好能给馆里带一波新听众。
钱桥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三楼,三楼坐得满满当当,小老幺被郑老师领着认识人。
面带微笑着走到妻子身边,他道:“这都是见证人?”
杨双点头,小声说:“我怀疑整个句吴评弹界的人都来了,”她低头看了眼准备的拜师礼,“准备的拜师礼会不会太薄?”
钱桥道:“现在就这样,等回宏远后再准备点带过来。”
也只能,这样了。
拜师礼在郑淼师兄郑琅主持下完成,师徒俩再次联手完成《莺莺拜月》。
一曲完成,与郑淼同辈份的大师们看她的眼神中充满嫉妒。
命真好,出门旅游碰到优秀学生,他们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
郑琅懊恼地说:“我就晚了一步,徒弟变师侄。”
众人哄笑,天生的乐感太难得。
哪怕是他们久经沙场的老将都会嫉妒,想当年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记住唱段,不识字小儿听过几句能模仿,感情拿捏恰到好处,他们这一行好多年没出过这样的人才。
拜师礼结束,趁着钱家人在句吴游玩,郑淼每天一早一晚见缝插针教学。
她的年纪不小了,家人曾经担心会不会她的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全是好处,徒弟省心,老人家每天笑呵呵,连米饭都能多吃一碗。
        见她准备好,郑淼拨动琴弦。
钱绾第一次登台表演正式开始,前奏响起,她的神情与眉眼立刻发生变化。
在大家惊讶于这孩子眉眼变化时,那一嗓子开口,立刻拢获人心,小小年纪能有这样表现力很不容易。
稚嫩童音唱着柔情似水乐曲,引来很多游客围观。
郑淼弹奏同时边观察钱绾的表现,起初有些紧张,现在状态越来越好。
人越多,表现越好。
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一曲唱完,台下观众争先恐后喊着:“再来一首。”
郑淼笑眯眯地说:“这孩子只会这么一首,等下次学新的,唱给大家伙听。”
在众人的起哄下郑淼带着一家人上三楼包间,楼下一男一女两位评弹演员,唱起其他经典乐曲。
四个孩子趴在窗户边看着窗外景色,钱绾嘴里哼唱着上一首被人演唱的评弹。
郑淼与钱家父母坐在一张方桌上,上面摆着一壶茶水以及四碟茶点。
她的视线落在钱绾身上,对两人说:“绾绾,这孩子很有天赋,既然我们千里迢迢能相遇证明有缘分,绾绾适合走这条路。你们刚刚提到可能回来珈城工作,珈城距离句吴一小时车程,路程不远,往返方便,不如让孩子学一门艺术,说不定往后学习能排上用场。而且句吴师资力量比珈城好,说不定其他孩子有需要。”
她的话深入钱桥心里,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让四个孩子上大学,在京城以及沪市有艺术类学校,他立马想到自家小老幺。
再加上刚刚郑淼说的句吴师资力量,他瞬间动心,珈城距离句吴近,句吴距离沪市近,实在不行可以去沪市上补习班。
只要挣的钱多,不怕孩子兴趣多。
两地教育水平再差,也比宏远省强,宏远省教育水平普遍落后。
现在有一位老师愿意教孩子,而且还是免费,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家的好意。
他道:“郑老师,只要孩子愿意,我们夫妻全力配合。”
“老小,过来。”杨双冲着女儿招招手,“妈妈,有事情问你。”
钱绾蹦蹦跳跳跑过来,依偎在妈妈身边:“妈妈,叫我干嘛?”
“绾绾,你要跟着郑老师学习评弹吗?”杨双温声问。
钱绾眼巴巴望着自家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来吗?”
“嗯,”钱桥点头,“爸爸有时间爸爸陪你,妈妈有时间妈妈来,如果大家都有时间就一起。”
钱绾重重点头:“嗯。”
见她点头,郑淼脸上笑意深入眼底。
心急的她让店里员工准备拜师宴,自己则去电话通知师门的人。
她离开后,杨双有些焦虑:“大桥,郑老师这么正式,我们是不是要准备拜师礼?”
钱桥点头:“你带着孩子在楼上休息,我下楼问问。”
听到要外出,趴在窗边看风景的钱敬立刻跑过来:“爸爸,我要去。”
“我也要去。”
得,最后一拖三,钱桥带着三个大的下楼买东西。
独留杨双与钱绾在三楼。
杨双盯着女儿摇头晃脑背影觉得好笑,这么点孩子竟然会对评弹感兴趣。
说实话,她这个做妈妈的话,好歹是高中生一句没有听懂,倒是女儿幼儿园小小班学历模仿的惟妙惟肖。
难不成,真如郑老师所说,孩子有天赋?
郑淼忙活一通回到楼上,听闻钱家其他人购买拜师礼笑意更甚,她不缺钱也喜欢钱绾这孩子,她父母能重视会让她觉得自己不是在唱独角戏。
中午前,一波波人走进这座评弹馆,一二楼听众目瞪口呆、议论纷纷,今天是什么日子,整个句吴有头有脸评弹大师以及演员齐聚“淼”。
其中,有人说了句。
“该不会是为了上午开场的小孩吧?”
“有可能。”
“郑老师二十多年没收徒,七十多岁收了一个小徒弟,看来是真的很喜欢这孩子。”
“找着这么多大师过来见证能不喜欢吗?”
说话的人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
“整个句吴评弹界中流砥柱评弹演员,是不是都要喊她一声小师姑?”
听到的人哄堂大笑。
一曲过后,有人站起来问台上评弹演员:“你们是不是要喊开场小孩小师姑。”
台上俩演员笑着点头:“是啊,往后大家伙说不定能听到我们小师姑演出,大家可以提前期待我们小师姑演出。”
“依照馆里的规矩,很快能与大家见面。”
走下台,接替他们的演员冲两人竖起大拇指,非常会营销,将大家期待值拉满。
二十、三十岁唱评弹的多,二三岁唱评弹整个句吴就他们一家。
有些听众喜欢关注小苗子,从小培养长大,感情不同,搞不好能给馆里带一波新听众。
钱桥提着大包小包回到三楼,三楼坐得满满当当,小老幺被郑老师领着认识人。
面带微笑着走到妻子身边,他道:“这都是见证人?”
杨双点头,小声说:“我怀疑整个句吴评弹界的人都来了,”她低头看了眼准备的拜师礼,“准备的拜师礼会不会太薄?”
钱桥道:“现在就这样,等回宏远后再准备点带过来。”
也只能,这样了。
拜师礼在郑淼师兄郑琅主持下完成,师徒俩再次联手完成《莺莺拜月》。
一曲完成,与郑淼同辈份的大师们看她的眼神中充满嫉妒。
命真好,出门旅游碰到优秀学生,他们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
郑琅懊恼地说:“我就晚了一步,徒弟变师侄。”
众人哄笑,天生的乐感太难得。
哪怕是他们久经沙场的老将都会嫉妒,想当年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记住唱段,不识字小儿听过几句能模仿,感情拿捏恰到好处,他们这一行好多年没出过这样的人才。
拜师礼结束,趁着钱家人在句吴游玩,郑淼每天一早一晚见缝插针教学。
她的年纪不小了,家人曾经担心会不会她的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全是好处,徒弟省心,老人家每天笑呵呵,连米饭都能多吃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