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再次被扰-《茶中往事,笔下姻缘》

  院门被推开,送油纸的人影还没站稳,小周就从山路上跑来了。他手里捏着手机,脸上的汗湿了鬓角。

  “出事了。”他说。

  沈知意正把最后一瓶“初遇”封好,手停在半空。陶塞已经压紧,布绳还缠在指间。

  小周把手机递过去。屏幕上是个匿名帖,标题写着:“桂语斋新品有毒,喝了头晕腹痛!”下面有三张聊天截图,发消息的人头像模糊,语气激烈,说茶里加了不明东西。

  “群里炸了。”小周说,“不止一个地方,邻县那家代理茶馆,有人当众退茶,说家人喝了不舒服。”

  裴砚走过来,接过手机看了两眼,没说话。他转身进了屋,拿出物流登记本和代理合同,一页页翻。

  沈知意把封好的茶放回架子,打开柜子取出一包留存样茶。她递给小周:“送去镇卫生所,做基础检测。按老流程,留凭证。”

  小周点头,收起茶样就往外走。

  裴砚翻完记录,抬头说:“两个城市出问题,都是新签的代理点。闹事的人,查过购买记录,没人真正买过茶。”

  沈知意站在案前,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

  “又是这一套。”她说。

  上一次对手用假报告搅局,这次换成了网络谣言和现场闹事。手法不一样,目的却一样——毁口碑,断销路。

  陈婶提着篮子从镇上回来,脸色发白。“我亲眼看见的,书坊外面站着个男的,举着手机拍招牌,嘴里喊‘假茶害人’!”

  老李叔跟在后面,接口道:“那人我见过。以前云岭茶业派来收茶的,后来公司倒了,人也消失了。没想到现在又冒出来。”

  沈知意看向裴砚。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但意思清楚——不是偶然,是冲着他们来的。

  微信群响个不停。预订客户开始问是不是真有问题,要不要退款。有人直接发语音:“你们再不回应,我就当默认了。”

  小周刚送完样茶回来,喘着气说:“我觉得得发声明,不然越传越离谱。”

  沈知意摇头:“现在发,等于承认有问题。他们等的就是我们慌。”

  她转身走进厨房,烧水,取茶,泡了三杯“初遇”。杯子是粗陶的,茶汤清亮,香气慢慢散开。

  她把茶装进竹盒,交给陈婶、老李叔和小周。“送去最开始试茶的那几家,就说答谢老客,别的不用提。”

  三人明白她的意思。没解释,也没辩解,只让喝过的人自己说话。

  天黑前,群里消息变了。

  陈婶家隔壁的王婆婆发了条语音:“我老头子喝了两包,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次数都少了,这是毒?那他多中毒几年!”

  老李叔的老战友在群里回:“这茶我孙子都喝,要是有害,我第一个找上门。可我现在只想再订五包。”

  小周负责联系的几个茶友也发了文字:“味道没变,包装也没变,突然说有毒?谁信?”

  风向一点点转回来。质疑声还在,但不再一边倒。

  夜里,沈知意坐在桂花树下的案前。手稿箱开着,她提笔准备写点什么。墨刚落纸,忽然发现稿纸边缘浮出几行字:

  “雾可遮路,不可掩心。”

  她盯着那句话,很久没动。阿斑跳上案头,脑袋蹭了蹭她的手背,然后蜷在砚台边不动了。

  第二天一早,她去茶园采茶。陈婶跟着去的,两人摘完新芽回来,路过晾茶架时,陈婶突然停下。

  “这茶叶……怎么长这样?”

  沈知意拿起一片刚炒好的“桂语茶”细看。叶脉间有细纹,像是天然生成的痕迹,弯弯曲曲,像字又像画。

  她没说话,把茶叶放进瓷罐,带回屋里。

  裴砚已经在等她。他合上调查笔记,把几张纸放进木匣。里面有前次对手的联络名单,有物流异常记录,还有那个闹事男子的身份线索。

  “能查的都记下了。”他说,“不急着动。”

  沈知意打开手稿,写下一篇短文,题目是《一叶知心》。写的是一个女儿喝到母亲常泡的茶,想起小时候灶台边的光景,连夜打了个电话回家。

  她写完,天刚亮。把稿子放进箱底,转身取出那片带纹的茶叶。

  “我们不用争。”她看着裴砚,“他们造谣,我们就做实。茶是真的,人是诚的,总有人能尝出来。”

  裴砚点头:“收集证据,一条一条对上。等到能说话的时候,一句就够了。”

  小周进来,手里拿着新订单登记本。他没敢写,等着吩咐。

  沈知意说:“继续记,但不发货。所有信息,先归档。”

  裴砚把木匣锁好,放在书架最里面。陈婶和老李叔继续包油纸,但现在每来一个人,他们都会多看一眼。

  阿斑趴在案上,耳朵偶尔抖一下,眼睛半闭。

  晨光爬上院墙,风吹起檐角的布幡。沈知意站在桂花树下,手里握着那片纹路清晰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