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坐在桂花树下,膝上摊着手稿,指尖刚触到纸面,便觉砚台微温,似有谁在另一端执笔轻书。她怔住,掌心贴着那方旧砚,热意竟从指缝渗入血脉。
阿斑蹭到她脚边,仰头“喵”了一声。
她合上手稿,起身进屋,取了空茶盘,又停步回头看了眼木箱——箱中再无新字浮现。
但她知道,有些事已不必靠字迹来确认。
她推门而出,沿着青石巷往镇上走。晨雾散尽,日头不高,风里带着晒过太阳的暖。书坊门依旧虚掩,她未敲,只轻轻推开一条缝。
裴砚仍坐在案前,面前那只旧盏已空,杯底残留琥珀色茶渍。他低头看着摊开的《茶经补注》,手指搭在书页边缘,一动未动。
听见门响,他抬眼。
她走进来,将茶盘搁在案角,伸手去取空盏:“我来添些新水。”
他没拦,也没应声。
她低着头,提起壶,热水注入杯中,蒸腾起一股桂香混着姜气的暖雾。她动作稳,手腕却忽然一颤,滚水偏出杯沿,溅在虎口。
她缩手,眉头都没皱一下。
“没事。”她把茶盘放下,袖角遮住红肿处,转身欲走。
裴砚忽然开口:“你总是这样,不动声色地……对我真好。”
她脚步一顿。
风从门外吹进来,掀动她发梢,也吹得案上纸页轻翻。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
裴砚站起身,一步上前,却又止步。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小瓷盒,放在案上:“我这里有药膏,是治烫伤的……你等等。”
她没动,也没说话。
他把瓷盒往前推了半寸:“放这儿了。”
她终于回身,目光扫过那白瓷小盒,唇角微微扬了一下:“谢了。”
她走出去,阳光洒满巷道,照在肩头像一层薄纱。她走得慢,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几乎没有声音。右手虎口火辣辣地疼,可比疼更明显的,是胸口那一阵一阵的闷跳。
她抬手摸了摸脸颊,烫得厉害。
身后书坊门未关,一道身影立在门框内,望着她的背影,久久未动。
裴砚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拐过巷口槐树,消失不见。他才缓缓退回案前,目光落在那张写着“明日”的纸上。
墨迹未干透。
他伸手抚过纸面,指尖沾了一点黑。他没再写下去,只将纸重新压进《茶经补注》里,恰好盖住那撮裹在素布中的新茶。
窗外风起,檐下铁铃轻响。
他转身走到窗前,手扶窗棂,望着空荡的巷子。方才她站过的地面,还留着一点湿痕——是壶底滴落的热水,在石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
他盯着那痕迹看了许久。
忽然,他听见院外传来一声猫叫。
阿斑不知何时溜出了桂语斋,蹲在书坊门口石阶上,冲着他“喵”了一声,尾巴高高翘起。
裴砚怔了一下。
他低头看了看案上的空盏,又望向巷口。
风把铁铃吹得又响了一次。
沈知意走回家时,天光已正。她在石桌前坐下,阿斑跳上膝头,她没抱,也没推开,任它蜷着。
她抬起右手,掀开袖角,虎口处红了一圈,边缘微微起泡。她没去碰,只静静看着。
片刻后,她起身进屋,打开木箱,取出那本手稿。
纸页依旧空白。
她提笔蘸墨,想写点什么,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落不下。
最终,她只写下三个字:**今日晴**。
墨迹干透,她合上手稿,放回箱底。
阿斑跟进来,蹭到她脚边,仰头看她。
她弯腰抱起它,回到院中,坐在石桌旁。风吹过桂花枝,几朵细小白花飘落,有一朵停在她发间。
她没察觉。
远处书坊方向,铁铃又响了一次。
她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目光落在自己右手——那处烫伤隐隐作痛,可她竟觉得这痛也带着暖意。
她想起他说的那句话,一个字一个字在心里过了一遍。
然后她低头,把脸轻轻埋进阿斑温软的毛里。
裴砚一直站在窗前,直到日影偏移,阳光斜照进屋,落在修补台上。他转身坐回案前,打开抽屉,取出另一个小瓷盒——里面是新的药膏,还未用过。
他打开盖子闻了闻,是清凉的草药味。
他合上盖子,将瓷盒放进随身布包里。
随后他起身锁门,准备去医馆再拿些药材。路过门口时,他看见阿斑蹲在石阶上舔爪子。
“你也在这儿?”他低声说。
阿斑抬头看他一眼,跳下台阶,朝桂语斋方向走去。
裴砚站在门口,望着它背影,忽然道:“你主人才该涂药。”
阿斑没回头,尾巴晃了晃。
裴砚站着没动,风吹起他月白长衫的衣角。
他抬手摸了摸袖中瓷盒,迈步跟了上去。
巷子深处,阳光铺满青石板,两道影子一前一后,慢慢前行。
阿斑走到桂语斋门前,停下,回头看了眼。
裴砚也停下。
门内,沈知意正低头整理茶具,右手虎口处隐约泛红。
她听见门外动静,抬眼望去。
四目相对。
她没说话。
他也只是站在那里,手里拎着药包,另一只手插在外袍袖中,指尖触到瓷盒冰凉的表面。
风吹动檐下风铃。
阿斑钻进门缝,蹭到她脚边。
她弯腰抱起猫,直起身时,看见他嘴唇微动,像是要说什么。
她等着。
他却只道:“陈婶说,你昨夜炒茶到三更。”
阿斑蹭到她脚边,仰头“喵”了一声。
她合上手稿,起身进屋,取了空茶盘,又停步回头看了眼木箱——箱中再无新字浮现。
但她知道,有些事已不必靠字迹来确认。
她推门而出,沿着青石巷往镇上走。晨雾散尽,日头不高,风里带着晒过太阳的暖。书坊门依旧虚掩,她未敲,只轻轻推开一条缝。
裴砚仍坐在案前,面前那只旧盏已空,杯底残留琥珀色茶渍。他低头看着摊开的《茶经补注》,手指搭在书页边缘,一动未动。
听见门响,他抬眼。
她走进来,将茶盘搁在案角,伸手去取空盏:“我来添些新水。”
他没拦,也没应声。
她低着头,提起壶,热水注入杯中,蒸腾起一股桂香混着姜气的暖雾。她动作稳,手腕却忽然一颤,滚水偏出杯沿,溅在虎口。
她缩手,眉头都没皱一下。
“没事。”她把茶盘放下,袖角遮住红肿处,转身欲走。
裴砚忽然开口:“你总是这样,不动声色地……对我真好。”
她脚步一顿。
风从门外吹进来,掀动她发梢,也吹得案上纸页轻翻。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
裴砚站起身,一步上前,却又止步。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小瓷盒,放在案上:“我这里有药膏,是治烫伤的……你等等。”
她没动,也没说话。
他把瓷盒往前推了半寸:“放这儿了。”
她终于回身,目光扫过那白瓷小盒,唇角微微扬了一下:“谢了。”
她走出去,阳光洒满巷道,照在肩头像一层薄纱。她走得慢,脚步落在青石板上几乎没有声音。右手虎口火辣辣地疼,可比疼更明显的,是胸口那一阵一阵的闷跳。
她抬手摸了摸脸颊,烫得厉害。
身后书坊门未关,一道身影立在门框内,望着她的背影,久久未动。
裴砚站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拐过巷口槐树,消失不见。他才缓缓退回案前,目光落在那张写着“明日”的纸上。
墨迹未干透。
他伸手抚过纸面,指尖沾了一点黑。他没再写下去,只将纸重新压进《茶经补注》里,恰好盖住那撮裹在素布中的新茶。
窗外风起,檐下铁铃轻响。
他转身走到窗前,手扶窗棂,望着空荡的巷子。方才她站过的地面,还留着一点湿痕——是壶底滴落的热水,在石板上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
他盯着那痕迹看了许久。
忽然,他听见院外传来一声猫叫。
阿斑不知何时溜出了桂语斋,蹲在书坊门口石阶上,冲着他“喵”了一声,尾巴高高翘起。
裴砚怔了一下。
他低头看了看案上的空盏,又望向巷口。
风把铁铃吹得又响了一次。
沈知意走回家时,天光已正。她在石桌前坐下,阿斑跳上膝头,她没抱,也没推开,任它蜷着。
她抬起右手,掀开袖角,虎口处红了一圈,边缘微微起泡。她没去碰,只静静看着。
片刻后,她起身进屋,打开木箱,取出那本手稿。
纸页依旧空白。
她提笔蘸墨,想写点什么,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落不下。
最终,她只写下三个字:**今日晴**。
墨迹干透,她合上手稿,放回箱底。
阿斑跟进来,蹭到她脚边,仰头看她。
她弯腰抱起它,回到院中,坐在石桌旁。风吹过桂花枝,几朵细小白花飘落,有一朵停在她发间。
她没察觉。
远处书坊方向,铁铃又响了一次。
她闭了闭眼。
再睁开时,目光落在自己右手——那处烫伤隐隐作痛,可她竟觉得这痛也带着暖意。
她想起他说的那句话,一个字一个字在心里过了一遍。
然后她低头,把脸轻轻埋进阿斑温软的毛里。
裴砚一直站在窗前,直到日影偏移,阳光斜照进屋,落在修补台上。他转身坐回案前,打开抽屉,取出另一个小瓷盒——里面是新的药膏,还未用过。
他打开盖子闻了闻,是清凉的草药味。
他合上盖子,将瓷盒放进随身布包里。
随后他起身锁门,准备去医馆再拿些药材。路过门口时,他看见阿斑蹲在石阶上舔爪子。
“你也在这儿?”他低声说。
阿斑抬头看他一眼,跳下台阶,朝桂语斋方向走去。
裴砚站在门口,望着它背影,忽然道:“你主人才该涂药。”
阿斑没回头,尾巴晃了晃。
裴砚站着没动,风吹起他月白长衫的衣角。
他抬手摸了摸袖中瓷盒,迈步跟了上去。
巷子深处,阳光铺满青石板,两道影子一前一后,慢慢前行。
阿斑走到桂语斋门前,停下,回头看了眼。
裴砚也停下。
门内,沈知意正低头整理茶具,右手虎口处隐约泛红。
她听见门外动静,抬眼望去。
四目相对。
她没说话。
他也只是站在那里,手里拎着药包,另一只手插在外袍袖中,指尖触到瓷盒冰凉的表面。
风吹动檐下风铃。
阿斑钻进门缝,蹭到她脚边。
她弯腰抱起猫,直起身时,看见他嘴唇微动,像是要说什么。
她等着。
他却只道:“陈婶说,你昨夜炒茶到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