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8日,北京的秋夜,已带着凛冽的寒意。车流在环线上织成一条条光带,秦宇轩坐在后排,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都市霓虹,脸色沉静如水。方文谦坐在副驾,透过后视镜能看到省长微蹙的眉头和眼底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这次进京,并非公开行程,接待他们的也并非部委衙门,而是西山脚下的一处僻静招待所。古木参天的院落,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预示着此次谈话的非同寻常。
接待他们的是两位中年人,一位姓赵,一位姓李,态度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来自一个通常不会直接出现在台前的部门。没有寒暄,谈话直接切入正题。
“秦宇轩同志,”赵主任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近期,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反映,涉及到你本人,以及你主抓的几项重点工作。今天请你来,是想当面听取你的说明。”
他没有具体说明“反映”的内容,但秦宇轩和方文谦心知肚明,那些舆论的暗箭和人言的诋毁,已经穿透了省界的屏障,直达天听。
“组织问话,我一定如实汇报,坦诚以对。”秦宇轩坐姿挺拔,目光平静地迎向对方。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一场智力、心力与定力的极致考验。问题细致入微,角度刁钻,从扶贫电商平台项目中与苏晓明公司的“偶然”关联,到人工智能试验区庞大配套资金的潜在风险,再到他工作作风上的“争议”,甚至隐约触及了他早已病逝多年的父亲早年的一些模糊旧事。
有些问题,是公开举报信的翻版;有些,则是经过精心包装和逻辑推导后的“合理质疑”,带着强烈的诱导性。对方显然做足了功课,掌握了不少信息和细节。
方文谦在一旁记录,手心沁出冷汗。他深知,这些问题,单个来看或许都能解释,但堆积在一起,被赋予特定的叙事逻辑,就足以编织成一张看似严密的大网,足以将一个锐意改革的干部彻底困住。
然而,秦宇轩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清晰的逻辑。对于每一个问题,他既不回避,也不急躁,依据事实和政策,条分缕析,逐一回应。
谈到扶贫项目,他详细说明了平台招标的全程公开透明和严格的回避制度,强调了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并主动提供了可供核验的全部流程文件索引。
谈到试验区债务风险,他再次阐述了其“软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核心思路,用详实的数据和规划方案,论证了风险可控与发展收益之间的平衡。
谈到工作作风,他坦然承认在推动急难险重任务时,确实存在要求高、节奏快的情况,但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所有重大决策都经过集体讨论,并反问:“若因怕被非议而不敢碰硬、不敢提速,改革攻坚任务如何完成?高质量发展机遇如何抓住?”
至于那些涉及个人的捕风捉影,他更是坦荡直面,用事实和时间线予以澄清,语气中没有委屈,只有对组织最终会明察秋毫的信任。
他的回答,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态度不卑不亢。他没有试图煽情,也没有指责对手,只是用事实和理性,一点点拆解着那些精心编织的指控。
问话的赵主任和李主任,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听,偶尔插话追问一两个细节,脸上看不出丝毫倾向。
长时间的问答之后,赵主任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房间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李主任开口了,语气似乎缓和了些许:“秦宇轩同志,你的说明,我们记录了。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会触动利益,会遇到阻力,甚至遭到不实举报,这也是新常态。组织上考察干部,既要听其言,观其行,也会重实绩,看主流。”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重实绩,看主流”几个字,让方文谦紧绷的心弦稍稍松弛了一丝。
赵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目光锐利地看向秦宇轩:“作为高级干部,既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特别是……把握好与企业家交往的界限。有时候,瓜田李下,也需要避嫌。”
“感谢组织的提醒,我谨记在心。”秦宇轩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既是告诫,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至少,在更严重的指控上,组织目前并未采信。
离开招待所,坐进车里,寒冷的夜风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秦宇轩才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微微闭上了眼睛,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
“省长,没事吧?”方文谦关切地问。
“一场硬仗。”秦宇轩缓缓睁开眼,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暂时……算是过去了。但‘注意界限’、‘瓜田李下’这话,是提醒,也是悬在头顶的剑。以后我们做事,要更加如履薄冰。”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对手的能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次能惊动这个部门直接出面问话,说明他们是想一举定乾坤。虽然我们暂时顶住了,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那我们下一步?”方文谦问道。
“等。”秦宇轩吐出一个字,“等‘国家试验区’的最终结果。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实绩’。只要这个牌子能拿下,所有的流言蜚语,其基础就会动摇大半。同时,我们回去后,所有工作照常,而且要做得更扎实,更透明。”
车子无声地汇入京城的车流,向着住处驶去。这场发生在静谧西山下的问话,如同一声闷雷,在无声处滚过,虽未立刻带来瓢泼大雨,却让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云层中积蓄的能量已接近临界。
真正的暴风雨,正在逼近。而秦宇轩知道,他必须在这最后的风暴来临前,让自己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
这次进京,并非公开行程,接待他们的也并非部委衙门,而是西山脚下的一处僻静招待所。古木参天的院落,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也预示着此次谈话的非同寻常。
接待他们的是两位中年人,一位姓赵,一位姓李,态度客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们来自一个通常不会直接出现在台前的部门。没有寒暄,谈话直接切入正题。
“秦宇轩同志,”赵主任开门见山,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近期,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反映,涉及到你本人,以及你主抓的几项重点工作。今天请你来,是想当面听取你的说明。”
他没有具体说明“反映”的内容,但秦宇轩和方文谦心知肚明,那些舆论的暗箭和人言的诋毁,已经穿透了省界的屏障,直达天听。
“组织问话,我一定如实汇报,坦诚以对。”秦宇轩坐姿挺拔,目光平静地迎向对方。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是一场智力、心力与定力的极致考验。问题细致入微,角度刁钻,从扶贫电商平台项目中与苏晓明公司的“偶然”关联,到人工智能试验区庞大配套资金的潜在风险,再到他工作作风上的“争议”,甚至隐约触及了他早已病逝多年的父亲早年的一些模糊旧事。
有些问题,是公开举报信的翻版;有些,则是经过精心包装和逻辑推导后的“合理质疑”,带着强烈的诱导性。对方显然做足了功课,掌握了不少信息和细节。
方文谦在一旁记录,手心沁出冷汗。他深知,这些问题,单个来看或许都能解释,但堆积在一起,被赋予特定的叙事逻辑,就足以编织成一张看似严密的大网,足以将一个锐意改革的干部彻底困住。
然而,秦宇轩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冷静和清晰的逻辑。对于每一个问题,他既不回避,也不急躁,依据事实和政策,条分缕析,逐一回应。
谈到扶贫项目,他详细说明了平台招标的全程公开透明和严格的回避制度,强调了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并主动提供了可供核验的全部流程文件索引。
谈到试验区债务风险,他再次阐述了其“软投入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核心思路,用详实的数据和规划方案,论证了风险可控与发展收益之间的平衡。
谈到工作作风,他坦然承认在推动急难险重任务时,确实存在要求高、节奏快的情况,但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所有重大决策都经过集体讨论,并反问:“若因怕被非议而不敢碰硬、不敢提速,改革攻坚任务如何完成?高质量发展机遇如何抓住?”
至于那些涉及个人的捕风捉影,他更是坦荡直面,用事实和时间线予以澄清,语气中没有委屈,只有对组织最终会明察秋毫的信任。
他的回答,数据翔实,逻辑严密,态度不卑不亢。他没有试图煽情,也没有指责对手,只是用事实和理性,一点点拆解着那些精心编织的指控。
问话的赵主任和李主任,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听,偶尔插话追问一两个细节,脸上看不出丝毫倾向。
长时间的问答之后,赵主任合上了手中的笔记本,房间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李主任开口了,语气似乎缓和了些许:“秦宇轩同志,你的说明,我们记录了。改革进入深水区,必然会触动利益,会遇到阻力,甚至遭到不实举报,这也是新常态。组织上考察干部,既要听其言,观其行,也会重实绩,看主流。”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重实绩,看主流”几个字,让方文谦紧绷的心弦稍稍松弛了一丝。
赵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目光锐利地看向秦宇轩:“作为高级干部,既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特别是……把握好与企业家交往的界限。有时候,瓜田李下,也需要避嫌。”
“感谢组织的提醒,我谨记在心。”秦宇轩郑重地点了点头。他明白,这既是告诫,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至少,在更严重的指控上,组织目前并未采信。
离开招待所,坐进车里,寒冷的夜风透过车窗缝隙钻进来,秦宇轩才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微微闭上了眼睛,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
“省长,没事吧?”方文谦关切地问。
“一场硬仗。”秦宇轩缓缓睁开眼,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暂时……算是过去了。但‘注意界限’、‘瓜田李下’这话,是提醒,也是悬在头顶的剑。以后我们做事,要更加如履薄冰。”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对手的能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次能惊动这个部门直接出面问话,说明他们是想一举定乾坤。虽然我们暂时顶住了,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那我们下一步?”方文谦问道。
“等。”秦宇轩吐出一个字,“等‘国家试验区’的最终结果。这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实绩’。只要这个牌子能拿下,所有的流言蜚语,其基础就会动摇大半。同时,我们回去后,所有工作照常,而且要做得更扎实,更透明。”
车子无声地汇入京城的车流,向着住处驶去。这场发生在静谧西山下的问话,如同一声闷雷,在无声处滚过,虽未立刻带来瓢泼大雨,却让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云层中积蓄的能量已接近临界。
真正的暴风雨,正在逼近。而秦宇轩知道,他必须在这最后的风暴来临前,让自己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