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几声枪响后,小路上已经没有能站着的鬼子了。这时候,准备打扫战场的警卫连基本全都愣在了原地,他们都快惊掉下巴了!一个中队的鬼子真就这么完了?鬼子都这么好打吗?之前与他们对阵时那么凶狠的鬼子,怎么在这群娃娃这里,都变成了软脚虾?连开枪回击的机会都没有!上次无为县城北面的战斗,他们只是听说,一群娃娃,干掉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对此,他们一直没相信,只认为是部队在宣传自己。这回是亲眼所见,不信能行吗?鬼子就躺在地上,等他们去再送一程呢!
警卫连的连长,就是之前孙庆原那个警卫营营长,反应过来之后,发现都没有动弹,于是就大声招呼起来。经过这一招呼,警卫连才从山坡上冲了出来,对还未死透的鬼子一一补枪;之后,就是打扫战场。
现在的警卫连,基本都是孙庆原那个警卫营的战士。原7团警卫连的战士基本都参加了侦察连。
一般来说,警卫连营的战士,都是从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无论是枪法、拼刺,还是个人反应能力都是比较过硬的。他们自诩为“御林军”,平时用着最好的装备,享受着本单位的很多特权。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他们,今天看到了差距,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自此开始虚心起来,慢慢融入了部队。
等突击连、警卫连回到藕塘镇,镇长和几个乡绅坐着大车就出发了,他们要分别赶到定远县城和滁县县城,向鬼子“汇报”,藕塘镇来了新四军,并消灭了一个中队的鬼子。
又过了两天,鬼子用火车从南京运来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在滁县站下车后,会同滁县一个中队的鬼子,气势汹汹地向藕塘镇杀来。
当侦察连长向孙庆原汇报时,孙庆原意识到,这下真把鬼子“引”来了,“一引”这个动作完成了。
当鬼子刚走出车站五六公里远时,突然从西边的琅琊山上,一下子飞来了50多枚105毫米炮弹,紧接着又是50多枚,再飞来还是50枚。由于刚出县城,这里人少路宽,鬼子正在三路纵队行军;被这200多枚威力很大的大口径炮弹偷袭后,1500多名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能继续参加战斗的不足500人。
虽然只有500人了,但鬼子大队长不服输,依然命令一个受了轻伤的中队长带着这500人,疯狂地向琅琊山发起了进攻。
但这进攻没有任何用,因为这里距离直筒炮阵地至少还有4公里远。同时,那些在这里埋伏了一天一夜的炮兵们,打完3发急速射后,立即就拆解炮身,抬上马后,骑马就回到了藕塘镇。
鬼子大队长收拢起轻伤伤员,回到了滁县军营。他让那些轻伤员在这里驻防滁县县城,自己带着滁县原驻防大队最后一个中队的鬼子,会同那500名幸运儿一起去攻击藕塘镇。
遭到了沉重打击的鬼子这回学聪明了,他们先是派出尖兵探路,后是将部队变成一路纵队行军。刚开始很顺利,但当他们走到几天前被击毙那一个中队鬼子路段时,他们受到了两门榴弹炮的招待。
那榴弹炮打得非常准,炮弹就在鬼子行进的小路上爆炸。鬼子大队长本想还击,但发现对方是射程很远的75毫米榴弹炮,自己携带的两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射程只有不到3公里,只能作罢。
但那榴弹炮非常讨厌,它时不时地发射炮弹,就在这一段小路的两头反复轰炸,把大部分鬼子困在了中间这一段小路上。鬼子在长官的命令下,通过跳炮弹坑的方式,冒着炮火冲过了轰炸区;其间,有几十个鬼子不幸被送去见了阎王,还有200多人要么躺在地上等死,要么被弹片击中了四肢、后背等,只能勉强行走。与此同时,这道鬼门关,对没有负重的鬼子来说,还基本可以通过;对驮运后勤辎重的骡马来说,那就基本过不去了。因此,冲过轰炸区的鬼子,其携带的火炮、重机枪,以及弹药、粮食等后勤物资,几乎全部损毁。
鬼子大队长见被两门榴弹炮吊打成这样,被气得七窍生烟,但又无可奈何。
能撤退吗?在还剩六七百人的情况下,谁敢撤退! 再说了,即使被打成了现在这样,鬼子大队长还信心满满,认为他的部队还可以击溃中国一个团的军队,消灭小小新四军游击队不在话下。
他带着鬼子继续前进,快到后半夜时来到了藕塘镇。当鬼子刚进入小镇时,藕塘镇的镇长、乡绅就“迎”了出来。什么“太君辛苦!”“太君受累了!”“我们已经做好饭菜,等待太君多时。”之类的话,让鬼子确实感到暖心。
来到镇上张家祠堂前那一大片的空地上,镇长招呼镇上一大帮人摆上桌椅和酒菜,招待小鬼子。
一顿好酒好菜,解除了鬼子一天的疲劳。正当鬼子吃完晚饭,开始缠着镇长、乡绅给找花姑娘的时候,正前方不远处突然接连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一百多个鬼子一声没吭就倒在了地上。“吓”得镇长、乡绅和帮忙的乡亲们全都趴到了地上。
鬼子反应很快,借助桌子、凳子的掩护,对着刚才开枪的大致地域就是一阵乱枪,算是压住了阵势。
就在鬼子以为已经消灭了刚才那些不知死活开枪的游击队员的时候,突然,从左右两侧再次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这次鬼子惨了,因为,乡亲们还趴在地上,那些狙击队员们射击时没有任何顾虑,鬼子拿着桌椅挡得了东、挡不了西。很快,一个弹夹打完,又有200多个鬼子去见了阎王。
鬼子一看游击队这么厉害,就撤进了张家祠堂。这时候的鬼子大队长心生惧意了;但他很强硬,他相信,等到天亮后,他一定能带着剩余的这300多鬼子突围出去。
在张家祠堂里,鬼子大队长建立了梯次防御系统。虽然鬼子们又累又困,但他们不敢睡觉,担心游击队趁他们睡着的时候攻进祠堂。好在5月初这个时节,晚上稍有凉意,但不算冷;另外,没过多少时间,天空就开始放亮了,鬼子算是顺利地挺过了这一个晚上。
等天完全亮开,能够看清四周景物的时候,鬼子大队长发现祠堂四周空无一人,原来自己白紧张了一晚上。
随后,他派了两个士兵,从祠堂正门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意图看看四周是不是真的没人。
警卫连的连长,就是之前孙庆原那个警卫营营长,反应过来之后,发现都没有动弹,于是就大声招呼起来。经过这一招呼,警卫连才从山坡上冲了出来,对还未死透的鬼子一一补枪;之后,就是打扫战场。
现在的警卫连,基本都是孙庆原那个警卫营的战士。原7团警卫连的战士基本都参加了侦察连。
一般来说,警卫连营的战士,都是从部队中挑选出来的,无论是枪法、拼刺,还是个人反应能力都是比较过硬的。他们自诩为“御林军”,平时用着最好的装备,享受着本单位的很多特权。自以为高人一等的他们,今天看到了差距,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自此开始虚心起来,慢慢融入了部队。
等突击连、警卫连回到藕塘镇,镇长和几个乡绅坐着大车就出发了,他们要分别赶到定远县城和滁县县城,向鬼子“汇报”,藕塘镇来了新四军,并消灭了一个中队的鬼子。
又过了两天,鬼子用火车从南京运来了一个大队的鬼子,在滁县站下车后,会同滁县一个中队的鬼子,气势汹汹地向藕塘镇杀来。
当侦察连长向孙庆原汇报时,孙庆原意识到,这下真把鬼子“引”来了,“一引”这个动作完成了。
当鬼子刚走出车站五六公里远时,突然从西边的琅琊山上,一下子飞来了50多枚105毫米炮弹,紧接着又是50多枚,再飞来还是50枚。由于刚出县城,这里人少路宽,鬼子正在三路纵队行军;被这200多枚威力很大的大口径炮弹偷袭后,1500多名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能继续参加战斗的不足500人。
虽然只有500人了,但鬼子大队长不服输,依然命令一个受了轻伤的中队长带着这500人,疯狂地向琅琊山发起了进攻。
但这进攻没有任何用,因为这里距离直筒炮阵地至少还有4公里远。同时,那些在这里埋伏了一天一夜的炮兵们,打完3发急速射后,立即就拆解炮身,抬上马后,骑马就回到了藕塘镇。
鬼子大队长收拢起轻伤伤员,回到了滁县军营。他让那些轻伤员在这里驻防滁县县城,自己带着滁县原驻防大队最后一个中队的鬼子,会同那500名幸运儿一起去攻击藕塘镇。
遭到了沉重打击的鬼子这回学聪明了,他们先是派出尖兵探路,后是将部队变成一路纵队行军。刚开始很顺利,但当他们走到几天前被击毙那一个中队鬼子路段时,他们受到了两门榴弹炮的招待。
那榴弹炮打得非常准,炮弹就在鬼子行进的小路上爆炸。鬼子大队长本想还击,但发现对方是射程很远的75毫米榴弹炮,自己携带的两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射程只有不到3公里,只能作罢。
但那榴弹炮非常讨厌,它时不时地发射炮弹,就在这一段小路的两头反复轰炸,把大部分鬼子困在了中间这一段小路上。鬼子在长官的命令下,通过跳炮弹坑的方式,冒着炮火冲过了轰炸区;其间,有几十个鬼子不幸被送去见了阎王,还有200多人要么躺在地上等死,要么被弹片击中了四肢、后背等,只能勉强行走。与此同时,这道鬼门关,对没有负重的鬼子来说,还基本可以通过;对驮运后勤辎重的骡马来说,那就基本过不去了。因此,冲过轰炸区的鬼子,其携带的火炮、重机枪,以及弹药、粮食等后勤物资,几乎全部损毁。
鬼子大队长见被两门榴弹炮吊打成这样,被气得七窍生烟,但又无可奈何。
能撤退吗?在还剩六七百人的情况下,谁敢撤退! 再说了,即使被打成了现在这样,鬼子大队长还信心满满,认为他的部队还可以击溃中国一个团的军队,消灭小小新四军游击队不在话下。
他带着鬼子继续前进,快到后半夜时来到了藕塘镇。当鬼子刚进入小镇时,藕塘镇的镇长、乡绅就“迎”了出来。什么“太君辛苦!”“太君受累了!”“我们已经做好饭菜,等待太君多时。”之类的话,让鬼子确实感到暖心。
来到镇上张家祠堂前那一大片的空地上,镇长招呼镇上一大帮人摆上桌椅和酒菜,招待小鬼子。
一顿好酒好菜,解除了鬼子一天的疲劳。正当鬼子吃完晚饭,开始缠着镇长、乡绅给找花姑娘的时候,正前方不远处突然接连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一百多个鬼子一声没吭就倒在了地上。“吓”得镇长、乡绅和帮忙的乡亲们全都趴到了地上。
鬼子反应很快,借助桌子、凳子的掩护,对着刚才开枪的大致地域就是一阵乱枪,算是压住了阵势。
就在鬼子以为已经消灭了刚才那些不知死活开枪的游击队员的时候,突然,从左右两侧再次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这次鬼子惨了,因为,乡亲们还趴在地上,那些狙击队员们射击时没有任何顾虑,鬼子拿着桌椅挡得了东、挡不了西。很快,一个弹夹打完,又有200多个鬼子去见了阎王。
鬼子一看游击队这么厉害,就撤进了张家祠堂。这时候的鬼子大队长心生惧意了;但他很强硬,他相信,等到天亮后,他一定能带着剩余的这300多鬼子突围出去。
在张家祠堂里,鬼子大队长建立了梯次防御系统。虽然鬼子们又累又困,但他们不敢睡觉,担心游击队趁他们睡着的时候攻进祠堂。好在5月初这个时节,晚上稍有凉意,但不算冷;另外,没过多少时间,天空就开始放亮了,鬼子算是顺利地挺过了这一个晚上。
等天完全亮开,能够看清四周景物的时候,鬼子大队长发现祠堂四周空无一人,原来自己白紧张了一晚上。
随后,他派了两个士兵,从祠堂正门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意图看看四周是不是真的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