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大才子又见老同学-《红色狙击培训学校的女校长》

  这时候,跟龚学勤一起来的副所长王治,也就是江班他家老爷子从重庆那个加工厂调配过来的厂长,他对大才子说,带着现在的这些问题去找领导没什么用,他们也解决不了这些技术问题。

  龚学勤说,那怎么办?

  王治说,在21军枪械所,你不是有个厉害的同学吗?你还是去找他吧。

  龚学勤一拍脑袋说:“对呀,我咋没想起他来呢!”

  于是,他和王治立即动身,骑马去万县。到万县后,把马寄养在江班家里,二人坐船就去了重庆。

  在重庆,龚学勤的老同学告诉他,瞄准镜的这件事,21军枪械所也试生产过,但一直没有成功。失败的原因,他们自己分析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玻璃的材质。如果玻璃的纯度不够,那就将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如果玻璃中有杂质、气泡,那图像中就可能有大小不等的斑点。

  二是加工精度。如果加工精度不够,就可能图像失真,或有炫光。

  三是密封精度。如果密封不严实,瞄准镜内侧的镜片就可能有水雾;或者瞄准镜内进灰尘。导致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必须折卸清洗。

  听了老同学的话,龚学勤象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下子就没有心气了。

  但老同学告诉他,别灰心。他说的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世界工业在快速发展,机械生产工艺水平也提高很多很多了。

  老同学说,现在,他们21军枪械所生产的重型火炮,都有瞄准仪,这完全可以借鉴一下!

  这下子龚学勤又高兴起来了!他对老同学说:“你怎么总学王麻杆呢?他就总是先把人踹进深井里,然后再把人捞起来。”老同学就哈哈大笑起来,说“就是存心的!谁让你找了个好主子呢!”

  龚学勤不敢接老同学的话,只好拍拍老同学的肩膀,说:“兄弟,你对哥哥的帮助都记心里了。来,我敬你一杯!”

  后面的过程不说都知道,一顿饭局,让二人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了。

  龚学勤带着老同学给他的图纸和一个重型火炮瞄准仪高兴地离开了重庆。在回万县的船上,王治仔细研究了一翻图纸后对龚学勤说,他们的磨床加工精度太差了,根本达不到镜片表面光洁度5度的要求。

  那可怎么办?龚学勤又犯难了!

  王治说,到了万县,给江老爷子说说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可惜龚学勤运气不佳,他们在万县没有见到老爷子。问管家时,管家说,老爷子在重庆;什么时候回万县,不知道!

  龚学勤就让管家给老爷子发电报,就说,他有事请老爷子帮忙,问在哪里见老爷了合适?

  老爷子回电说,请龚学勤在万县等他,他不日即回。

  几天后,龚学勤在万县和老爷子见了面。后面,老爷子想了很多办法,才在一个从上海内迁重庆的加工厂老板那里搞到了一台新式磨床,让加工精度有了质的飞跃。

  几个月后,龚学勤亲自去宜昌县,送给彩彩一个他们研制的瞄准镜。郭振兴将瞄准镜安装到莫辛纳甘步枪上,再试着瞄准时,就发现这个瞄准镜在图像质量方面,与现有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差远去了。

  郭振兴知道龚学勤的性格,知道他们为了研制这款瞄准镜,不知费了多大的力气。因此,他没有贬低这款瞄准镜,而是说:“这款瞄准镜可以用!”

  彩彩和杨班试着瞄准后,也赞同郭振兴的意见。

  听了三个领导的意见后,龚学勤感到非常高兴!但当他试了一下98K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后,立即就知道他们生产的瞄准镜啥也不是了,脸上那个羞愧表情让人看了都不忍!

  彩彩看他这样,就赶紧安慰他说:“不要灰心,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从不好慢慢向好过渡的过程。你们现在能做出这样一个瞄准镜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你们一定要有自信,至少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把它完善得更好。”

  郭振兴也安慰他说:“现在是和98K比,这个瞄准镜水平不行,但当你没看到98K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还行!”“我们后面会把配置这种瞄准镜的步枪给新队员用,他们一定会觉得很好用,所以你就不要在那里自惭形秽了!”

  杨班说:“大才子,你一定要认识到,因为我们条件有限,我们生产的土装备肯定比不上洋装备;但我们部队有需求,有土装备总比没有强,战士们用土装备照样把日本鬼子打回老家去!”

  听了三位领导的话,龚学勤脸色才好看点。他请领导们放心,枪械所会做出更好的瞄准镜来的。

  郭振兴说:“你别忘了,我们马上就需要1200多具瞄准镜,我们的新队员等着用呢!”

  龚学勤一边回答“是”,一边敬礼。之后,就立即想赶回枪械所。

  但当他离开宜昌县城后,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立即又骑马赶了回来。他给彩彩和杨班汇报说,他在21军枪械所的那个同学,好像有点想法。

  杨班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还有点描述不清楚。杨班就问有什么证据,他就把老同学的原话学了出来。

  彩彩说:“你这老同学确实是有想法了!”

  杨班说:“他这个老同学的想法不一定是啥样的,他可能之前认为他这个同学参加了弱小的红军,是明珠暗投;现在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声名鹊起,他又认为他这个同学选择没错,当初选的就是一个好的主子!”

  龚学勤说:“你们可能不太懂知识分子,我们这些人没想好的话,一般不会说的;还有,我们好多时候说话,总喜欢旁敲侧击,或用一些不太明确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意思,同时试探对方!”

  杨班说:“明白了,按你的判断,那就是他对我们真的有意思了。”

  龚学勤说:“不敢说百分之百,只能说,可能性很大。”

  杨班:“嗯,有你这个判断就好。那剩下的工作我们来做。”

  三个月后,也就是1938年12月底,枪械所终于给1团送来了1250具瞄准镜。其实这些瞄准镜,放大倍数已经达到了四倍;只是图像不是太清晰,同时还有些失真,一些部位还有些扭曲。但当瞄准敌人脑袋时,看出是一个脑袋是没问题的。在战场上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