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屯子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盼的笑容。
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追逐打闹,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息。
空地中央,几个巨大的粮食囤子像小山一样堆着,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还有一堆堆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土豆。
会计和记分员坐在一张破旧的长条桌后面,桌子上摊开着厚厚的工分本和算盘。
刘顺根和其他几个队干部则负责维持秩序和称量粮食。
“安静!安静!都按小队排队!叫到名字的上来领粮!”
刘顺根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声音洪亮地喊着。
队伍排成了长龙,人们踮着脚,伸着脖子,紧紧盯着那几座粮食山,计算着自家能分到多少,脸上是掩不住的激动。
分到粮食的人,小心翼翼地把粮食装进自家带来的麻袋箩筐里,那沉甸甸的收获感,让一年的辛苦都化作了满足的笑容。
李国诚抱着冯如意,找了个背风又能看清全场的地方站着。
冯如意好奇地打量着这充满年代感和生活气息的热闹场面,感觉比看任何电视剧都真实。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哇!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分粮现场吗?好有烟火气!】
【看大家笑得多开心啊!虽然物质不丰富,但这种收获的喜悦是真实的!】
【诚哥真是二十四孝好老公!抱得稳稳的!】
【娇娇主播看得好认真啊,像只好奇的小猫!】
【打赏一份“五谷丰登”祝福!希望来年收成更好!】
而此刻,知青院的人也排在不远处的队伍里。
他们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情却复杂得多。
他们干着最累的活,挣着最低的工分,分到的粮食往往只够勉强糊口。
看着村民们一家家欢天喜地地领走大袋的粮食,那种对比和落差,让很多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当他们的目光扫过被李国诚小心翼翼抱在怀里如同众星拱月般的冯如意时,那种嫉妒和不平衡感更是达到了顶点!
凭什么?!
凭什么她冯如意就能不用下地干活,还能过得这么好?
住着单独的房子,有个把她捧在手心里的丈夫,连分粮这种时候都能被男人抱着来看热闹!
而他们却要在这里顶着寒风排队,为那点少得可怜的口粮发愁?
尤其是那几个曾经对李国诚或冯如意哥哥有过心思的女知青,看着李国诚那高大挺拔的身躯和对着怀里人时毫不掩饰的温柔。
再看看自己身边这些要么弱不禁风要么同样穷困潦倒的男知青,心里更是酸水直冒。
孔小花撇撇嘴,低声对旁边的人说:
“瞧她那副娇气样!看个分粮还得男人抱着,真是资本做派!”
另一个男知青也酸溜溜地接口:
“谁说不是呢!李国诚也是,被个女人迷得晕头转向,啥活都包了……”
他们的议论声很小,但那种几乎要凝成实质的嫉妒和不满,却清晰地弥漫在知青院的队伍里。
与周围村民纯粹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冯如意似乎感受到了那些复杂的目光,她往李国诚怀里缩了缩,李国诚立刻察觉,手臂收得更紧,低头轻声问:
“媳妇,冷了?要不咱们回去?”
冯如意摇摇头,看着眼前这鲜活热闹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场景,轻声说:
“不冷,再看看吧。”
这就是六十年代末,中国农村最真实的缩影,有艰苦,有算计,但也有最朴实的劳动收获,和最鲜活的人间烟火。
而她,正身处其中。
        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追逐打闹,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欢快的气息。
空地中央,几个巨大的粮食囤子像小山一样堆着,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还有一堆堆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土豆。
会计和记分员坐在一张破旧的长条桌后面,桌子上摊开着厚厚的工分本和算盘。
刘顺根和其他几个队干部则负责维持秩序和称量粮食。
“安静!安静!都按小队排队!叫到名字的上来领粮!”
刘顺根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声音洪亮地喊着。
队伍排成了长龙,人们踮着脚,伸着脖子,紧紧盯着那几座粮食山,计算着自家能分到多少,脸上是掩不住的激动。
分到粮食的人,小心翼翼地把粮食装进自家带来的麻袋箩筐里,那沉甸甸的收获感,让一年的辛苦都化作了满足的笑容。
李国诚抱着冯如意,找了个背风又能看清全场的地方站着。
冯如意好奇地打量着这充满年代感和生活气息的热闹场面,感觉比看任何电视剧都真实。
直播间的观众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哇!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分粮现场吗?好有烟火气!】
【看大家笑得多开心啊!虽然物质不丰富,但这种收获的喜悦是真实的!】
【诚哥真是二十四孝好老公!抱得稳稳的!】
【娇娇主播看得好认真啊,像只好奇的小猫!】
【打赏一份“五谷丰登”祝福!希望来年收成更好!】
而此刻,知青院的人也排在不远处的队伍里。
他们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心情却复杂得多。
他们干着最累的活,挣着最低的工分,分到的粮食往往只够勉强糊口。
看着村民们一家家欢天喜地地领走大袋的粮食,那种对比和落差,让很多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当他们的目光扫过被李国诚小心翼翼抱在怀里如同众星拱月般的冯如意时,那种嫉妒和不平衡感更是达到了顶点!
凭什么?!
凭什么她冯如意就能不用下地干活,还能过得这么好?
住着单独的房子,有个把她捧在手心里的丈夫,连分粮这种时候都能被男人抱着来看热闹!
而他们却要在这里顶着寒风排队,为那点少得可怜的口粮发愁?
尤其是那几个曾经对李国诚或冯如意哥哥有过心思的女知青,看着李国诚那高大挺拔的身躯和对着怀里人时毫不掩饰的温柔。
再看看自己身边这些要么弱不禁风要么同样穷困潦倒的男知青,心里更是酸水直冒。
孔小花撇撇嘴,低声对旁边的人说:
“瞧她那副娇气样!看个分粮还得男人抱着,真是资本做派!”
另一个男知青也酸溜溜地接口:
“谁说不是呢!李国诚也是,被个女人迷得晕头转向,啥活都包了……”
他们的议论声很小,但那种几乎要凝成实质的嫉妒和不满,却清晰地弥漫在知青院的队伍里。
与周围村民纯粹的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冯如意似乎感受到了那些复杂的目光,她往李国诚怀里缩了缩,李国诚立刻察觉,手臂收得更紧,低头轻声问:
“媳妇,冷了?要不咱们回去?”
冯如意摇摇头,看着眼前这鲜活热闹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场景,轻声说:
“不冷,再看看吧。”
这就是六十年代末,中国农村最真实的缩影,有艰苦,有算计,但也有最朴实的劳动收获,和最鲜活的人间烟火。
而她,正身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