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小溪在那年夏天变成了条黄蛇。洪水漫过石桥的第三天,我蹲在岸边数浪花,看见浑浊的水裹着树枝冲下来,"哐当"撞在桥栏上,碎成白茫茫的沫子。奶奶的拐杖在我背后戳了戳,竹制的杖头带着股霉味:"数啥?那水里现在有双眼睛,正盯着你呢。"
她的皱纹里积着汗,贴在额头上,像片打湿的蛛网。三天前,邻村的小雅就是在这儿没的。那姑娘比我小两岁,扎着羊角辫,辫梢系着红绸子,跑起来"叮叮当当"响。那天她妈在对岸的玉米地薅草,让她送瓶绿豆汤,临走时给了五毛钱,说回来路过代销点,买根草莓冰棍。
小雅过桥时,洪水已经漫过了第三个台阶。青石板上的青苔被泡得发涨,滑溜溜的像抹了油。她穿着双红塑料凉鞋,鞋面上镶着朵黄塑料花,刚走到桥中间,脚下一滑,整个人往溪边歪过去。有路过的婶子听见她喊了半声"妈",剩下的半截被洪水吞没,像块石头砸进水里,连个回响都没有。
最先跳下去捞的是张大爷,他光着膀子在下游摸鱼,听见喊声时,小雅的花裙子正从浪里浮起来,白生生的布料像片荷叶。他伸手去抓,指尖刚碰到布角,就被一股力气往下拽,水里像有只手攥着他的手腕,往深潭里拖。"那水凉得邪乎,"他后来坐在我家门槛上,旱烟锅子在膝盖上磕得"邦邦"响,"攥得我骨头缝都疼,等我挣开,人早没影了,就捞上来这玩意儿。"
他摊开手心,是颗黄塑料花,从凉鞋上掉下来的,花瓣断了一半,沾着水草,绿莹莹的像条小蛇。
小雅的妈在桥边哭了三天三夜,嗓子哑得像破锣。她抱着件小雅的白的确良褂子,逢人就把褂子往人面前递:"你看这领子,她自己绣的小花,针脚多齐......"说着说着就瘫在地上,手指抠着桥面上的石缝,指甲缝里全是泥,"我该去接她的......我不该让她自己走......"
洪水退下去那天,村里的男人们拿着竹竿去溪里捞,竹竿插进水里,"噗嗤"一声就没了半截,像被什么东西咬住了。李叔的竹竿尖勾上来块蓝布,是小雅裤子上的,布边上还留着个小小的牙印,像是她自己咬的——她害怕时总爱咬裤脚。
"别捞了。"村东头的刘老太拄着拐杖过来,往溪里啐了口唾沫,"这孩子是被水鬼勾走了,捞不上来的。"她的眼睛浑浊,却死死盯着桥中间,"她今晚就得回来,找她掉的东西。"
这话没人信,可当天夜里,李叔就出事了。
他是个犟脾气,不信邪,说要去溪里抓几条黄鳝下酒。半夜十一点多,他背着竹篓走过石桥,手电筒的光柱在水面上晃,像根会动的棍子。走到桥中间时,光柱突然照到个小小的影子,蹲在桥栏边,正低头看水里。
"谁家的娃?"李叔喊了一声,光柱往影子脸上扫。
那是个小姑娘,穿着白褂子蓝裤子,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水珠顺着下巴往下滴,滴在桥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慢慢抬起头,李叔看见她的眼睛黑沉沉的,没有眼白,脸上沾着泥,嘴角却咧开个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小雅的小虎牙,她笑起来时特别明显。
"我在找我的花。"小姑娘开口,声音像含着水,"红凉鞋上的花,掉了。"
李叔的手电筒"哐当"掉在地上,光柱歪到一边,照见小姑娘的脚——她光着脚,脚心沾着泥,脚趾缝里夹着水草,青绿色的。他想跑,腿却像灌了铅,眼睁睁看着小姑娘伸出手,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往他脸上摸过来。
"你看见我的花了吗?"她的手碰到李叔的脸颊,凉得像块冰,带着股鱼腥味,"我妈说找到花,就能回家了。"
李叔突然尖叫起来,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连滚带爬地往岸上跑,竹篓掉在地上,黄鳝"哧溜哧溜"爬出来,在桥面上扭来扭去,像一条条小蛇。他跑过玉米地时,听见身后传来"扑通"一声,像有人跳进了水里,紧接着是"哗啦啦"的水声,像有人在水里追。
第二天一早,李叔就发起了高烧,躺在床上胡话连篇,总说水里有手抓他的脚脖子。他媳妇去石桥上捡竹篓,发现篓子里多了块湿乎乎的花手帕,是小雅的,上面绣着只小兔子,被水泡得发胀,兔子的眼睛掉了一颗,露出里面的白棉线。
这事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村子。大人们傍晚就锁门,连鸡都不敢往溪边放。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胆儿比天还肥。虎子是村里的孩子王,比小雅大一岁,以前总爱抢她的玻璃球,现在却天天撺掇我们去石桥上看看。
"肯定是李叔老眼昏花,看错了。"他叼着根狗尾巴草,站在石桥对岸的老槐树下,往桥面上吐了口唾沫,"要是真有,我把她的红凉鞋找出来,给她送去!"
"别去。"我拽着他的胳膊,手心全是汗。石桥的台阶上还留着水痕,像一道道歪歪扭扭的线,把桥面分成两半,左边的线深,右边的线浅,像有人反复踩过。
"怂包。"虎子甩开我的手,捡起块石头往桥面上扔,"我就去看看,能咋地?"
他刚踏上第一个台阶,就"哎哟"一声跳回来,脚脖子扭了。"邪门了。"他揉着脚踝,脸憋得通红,"这台阶滑得很,像抹了油。"
我往台阶上看,青石板上的青苔明明被洪水冲干净了,可阳光下却泛着层湿漉漉的光,像刚洒了水。桥栏边的石缝里,卡着颗红玻璃球,是小雅最
她的皱纹里积着汗,贴在额头上,像片打湿的蛛网。三天前,邻村的小雅就是在这儿没的。那姑娘比我小两岁,扎着羊角辫,辫梢系着红绸子,跑起来"叮叮当当"响。那天她妈在对岸的玉米地薅草,让她送瓶绿豆汤,临走时给了五毛钱,说回来路过代销点,买根草莓冰棍。
小雅过桥时,洪水已经漫过了第三个台阶。青石板上的青苔被泡得发涨,滑溜溜的像抹了油。她穿着双红塑料凉鞋,鞋面上镶着朵黄塑料花,刚走到桥中间,脚下一滑,整个人往溪边歪过去。有路过的婶子听见她喊了半声"妈",剩下的半截被洪水吞没,像块石头砸进水里,连个回响都没有。
最先跳下去捞的是张大爷,他光着膀子在下游摸鱼,听见喊声时,小雅的花裙子正从浪里浮起来,白生生的布料像片荷叶。他伸手去抓,指尖刚碰到布角,就被一股力气往下拽,水里像有只手攥着他的手腕,往深潭里拖。"那水凉得邪乎,"他后来坐在我家门槛上,旱烟锅子在膝盖上磕得"邦邦"响,"攥得我骨头缝都疼,等我挣开,人早没影了,就捞上来这玩意儿。"
他摊开手心,是颗黄塑料花,从凉鞋上掉下来的,花瓣断了一半,沾着水草,绿莹莹的像条小蛇。
小雅的妈在桥边哭了三天三夜,嗓子哑得像破锣。她抱着件小雅的白的确良褂子,逢人就把褂子往人面前递:"你看这领子,她自己绣的小花,针脚多齐......"说着说着就瘫在地上,手指抠着桥面上的石缝,指甲缝里全是泥,"我该去接她的......我不该让她自己走......"
洪水退下去那天,村里的男人们拿着竹竿去溪里捞,竹竿插进水里,"噗嗤"一声就没了半截,像被什么东西咬住了。李叔的竹竿尖勾上来块蓝布,是小雅裤子上的,布边上还留着个小小的牙印,像是她自己咬的——她害怕时总爱咬裤脚。
"别捞了。"村东头的刘老太拄着拐杖过来,往溪里啐了口唾沫,"这孩子是被水鬼勾走了,捞不上来的。"她的眼睛浑浊,却死死盯着桥中间,"她今晚就得回来,找她掉的东西。"
这话没人信,可当天夜里,李叔就出事了。
他是个犟脾气,不信邪,说要去溪里抓几条黄鳝下酒。半夜十一点多,他背着竹篓走过石桥,手电筒的光柱在水面上晃,像根会动的棍子。走到桥中间时,光柱突然照到个小小的影子,蹲在桥栏边,正低头看水里。
"谁家的娃?"李叔喊了一声,光柱往影子脸上扫。
那是个小姑娘,穿着白褂子蓝裤子,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水珠顺着下巴往下滴,滴在桥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慢慢抬起头,李叔看见她的眼睛黑沉沉的,没有眼白,脸上沾着泥,嘴角却咧开个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小雅的小虎牙,她笑起来时特别明显。
"我在找我的花。"小姑娘开口,声音像含着水,"红凉鞋上的花,掉了。"
李叔的手电筒"哐当"掉在地上,光柱歪到一边,照见小姑娘的脚——她光着脚,脚心沾着泥,脚趾缝里夹着水草,青绿色的。他想跑,腿却像灌了铅,眼睁睁看着小姑娘伸出手,指甲缝里全是黑泥,往他脸上摸过来。
"你看见我的花了吗?"她的手碰到李叔的脸颊,凉得像块冰,带着股鱼腥味,"我妈说找到花,就能回家了。"
李叔突然尖叫起来,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连滚带爬地往岸上跑,竹篓掉在地上,黄鳝"哧溜哧溜"爬出来,在桥面上扭来扭去,像一条条小蛇。他跑过玉米地时,听见身后传来"扑通"一声,像有人跳进了水里,紧接着是"哗啦啦"的水声,像有人在水里追。
第二天一早,李叔就发起了高烧,躺在床上胡话连篇,总说水里有手抓他的脚脖子。他媳妇去石桥上捡竹篓,发现篓子里多了块湿乎乎的花手帕,是小雅的,上面绣着只小兔子,被水泡得发胀,兔子的眼睛掉了一颗,露出里面的白棉线。
这事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村子。大人们傍晚就锁门,连鸡都不敢往溪边放。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胆儿比天还肥。虎子是村里的孩子王,比小雅大一岁,以前总爱抢她的玻璃球,现在却天天撺掇我们去石桥上看看。
"肯定是李叔老眼昏花,看错了。"他叼着根狗尾巴草,站在石桥对岸的老槐树下,往桥面上吐了口唾沫,"要是真有,我把她的红凉鞋找出来,给她送去!"
"别去。"我拽着他的胳膊,手心全是汗。石桥的台阶上还留着水痕,像一道道歪歪扭扭的线,把桥面分成两半,左边的线深,右边的线浅,像有人反复踩过。
"怂包。"虎子甩开我的手,捡起块石头往桥面上扔,"我就去看看,能咋地?"
他刚踏上第一个台阶,就"哎哟"一声跳回来,脚脖子扭了。"邪门了。"他揉着脚踝,脸憋得通红,"这台阶滑得很,像抹了油。"
我往台阶上看,青石板上的青苔明明被洪水冲干净了,可阳光下却泛着层湿漉漉的光,像刚洒了水。桥栏边的石缝里,卡着颗红玻璃球,是小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