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机再次轰鸣,这次我们要调转方向,离开中原的宫斗剧和爱情传说,直奔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
那里的画风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主打一个“能动手就别吵吵”的硬核风格。
今天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让战国七雄乃至大秦帝国都头疼不已的“创业天团”——匈奴!
而他们的首任“CEO”,就是头曼单于先生。
(老规矩:本文采用戏说口吻,旨在轻松科普,绝非严谨史学论文。如有匈奴后裔路过,纯属娱乐,莫要较真~)
朋友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是一个草原部落的首领,天天骑着骏马,喝着马奶酒,唱着悠扬的牧歌,看着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突然,南边传来消息:那几个天天自己掐架掐得你死我活的“中原村长”(战国七雄),好像快要被一个叫“嬴政”的狠人给统一了!
你叼着草根,嗤之以鼻:“统一?关我屁事。他种他的地,我放我的羊。”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事关你的屁事,而且关很多屁事。
因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意味着你再也不能愉快地“摸鱼”了——
不能再趁着赵家和燕家打架的时候,偷偷南下“借”点粮食、布匹和人口了。
这位即将感受来自南方“满满恶意”的草原大哥,就是匈奴公司的初创合伙人兼首任CEO——头曼单于。
他的职业生涯,如果用现代商业案例来概括,那就是:
《论初创企业如何在中原巨头的降维打击下艰难求生》
《融资靠抢,管理靠吼:匈奴有限责任公司的早期架构》
《连续两轮融资(南下抢劫)被同一家机构(赵国)阻击是种什么体验?》
《前有天使投资人(李牧)暴打,后有产业资本(蒙恬)碾压,我的创业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头曼单于“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路上”的悲催创业生涯。
公司初创:草原上的“有限责任抢劫团伙”———
在头曼单于上任之前,匈奴其实还不能叫一个真正的“国家”,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草原部落联盟”,或者说得更直白点——
若干个流动性极强的“抢劫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朴素:
核心业务:畜牧业(放羊放马)、季节性抢劫(南下“打草谷”)。
盈利模式:抢钱、抢粮、抢人口。
公司福利:马匹随便骑,天空随便看,但冬天可能冻死,夏天可能旱死。
企业文化:强者为尊,能抢到东西的就是好兄弟。
头曼单于,作为早期创始人,他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散兵游勇整合起来,尝试着做大规模,争取上市(成为草原霸主)。
他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1. 内部管理:各位股东(部落首领)谁也不服谁,今天跟你混,明天可能就带着人马跑了。
2. 外部竞争: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月氏,都不是善茬,天天想着兼并你。
3. 市场环境:南边的中原各国,虽然内斗,但个个家底厚实,城墙高筑,抢劫成本越来越高。
但头曼同志还是很有雄心的。
他整合了一部分部落,建立了初步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自任董事长(单于),开始尝试着把抢劫业务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
他的梦想是:让匈奴成为草原上最亮的崽,让南下抢劫成为一条稳定的财富流水线!
然而,他很快就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
只不过,这个投资人是来“砸盘”的。
A轮融资失败:遭遇赵国金牌投资人李牧的降维打击———
头曼单于可能挑了个黄道吉日,率领他的“创业团队”,浩浩荡荡地南下,准备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A轮“市场融资”(抢劫)。
他们选中的目标是——赵国。
为什么是赵国?
因为赵国北边和他们接壤,而且赵国常年和秦国等国家掐架,看起来好像有机可乘。
头曼单于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老赵家正跟老嬴家打得火热,后方肯定空虚!兄弟们,冲啊!实现财富自由就在今朝!”
他们一路高歌猛进,感觉良好,仿佛赵国的财富和人口已经在前方向他们招手。
然后……他们就撞上了一堵墙,一堵名叫李牧的铜墙铁壁。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名将,常年驻扎在代郡、雁门一带,专职防御匈奴。
这位老哥可不是一般的武将,他是个精通“钓鱼执法”的超级老六。
他的策略是:
1. 示敌以弱:天天坚壁清野,假装自己很怂,任凭匈奴小股部队在城外嘚瑟,就是不出战。给匈奴造成一种“赵军怕了我”的假象。
2. 养猪战术:让头曼的单于觉得赵国这边人傻钱多速来,引诱他不断投入兵力,越来越膨胀。
3. 精准收割:等头曼的主力大军彻底进入包围圈后,李牧露出了獠牙。他精心布置了一支由战车、骑兵、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左右包抄,一顿操作猛如虎。
接下来的场面,堪称大型草原创业团队被资本碾压现场。
史载:“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李牧一战就灭了匈奴十多万骑兵!
请注意,这还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个数字可能夸张,但绝对是一场毁灭性打击。
头曼单于的A轮融资,不仅血本无归,连本金都快赔光了。
他带着残兵败将,哭爹喊娘地逃回草原深处,从此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李牧这一战,相当于用绝对的实力告诉头曼:“小本创业?欢迎来到地狱难度。你的商业模式,在我这里有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我。”
头曼单于的创业梦,第一次被砸得稀碎。
B轮融资再败:遭遇大秦帝国“野蛮人”蒙恬的跨界打击———
头曼单于在草原深处舔了十几年的伤口,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公司也慢慢恢复了点元气。
这时,南边传来惊天动地的消息:那个最狠的村长嬴政,把其他六个村长全给揍趴下了!他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了!
头曼单于心里咯噔一下:“完犊子,个体户变成了垄断巨头,这以后还怎么玩?”
但他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统一这么大地方,肯定内部一堆事,说不定边境管理更松懈了呢?要不……再去试试B轮融资?”
于是,在公元前215年左右,头曼单于再次鼓起勇气,率领他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南下试探。
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战国七雄中的一个,而是整个大秦帝国这个庞然大物。
当时的大秦帝国CEO嬴政先生,正愁没地方展示他公司的强大实力呢。
一看北边这个手下败将(他爹的时代李牧就揍过匈奴)又来碰瓷,顿时就火了。
嬴政大手一挥:“去,让蒙恬给他做个‘并购方案’。”
蒙恬,大秦帝国第一猛将,带着三十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上。
这已经不是防御战了,这是主动出击,是跨界打击,是降维碾压!
蒙恬的军队和战国时期的军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是经过了商鞅变法,组织度、纪律性、武器装备都达到巅峰状态的战争机器。
头曼单于的匈奴骑兵,遭遇了武装到牙齿的秦军。
秦军的弩箭,射程远、威力大,跟下雨似的。
秦军的纪律,严明到可怕,结阵而战,像一堵移动的城墙。
秦军的将领,是战神级别的蒙恬。
结果毫无悬念。
史载:“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把匈奴打得抱头鼠窜,连黄河河套以南这片肥美的草原(河南地)都给抢走了,设置了44个县。
头曼单于的B轮融资,再次遭遇惨败。
这次不仅没抢到东西,连自己的老窝(河套地区)都被端了。
相当于创业不仅没融到资,连办公室都被竞争对手给没收了!
他再次带着团队,狼狈北逃,跑到了更北、更苦寒的地方去喝西北风。
蒙恬再接再厉,把原来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的长城连起来,变成了一道绵延万里的超级围墙——万里长城。
这长城,对于匈奴来说,就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防火墙”,上面还常年驻守着“杀毒软件”(秦军)。
从此,匈奴想南下“融资”,成本变得极高,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头曼单于望着南边那道看不见头的墙,心里估计有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嬴政你个老六!打架就打架,你怎么还砌上墙了?!这还让不让人好好抢劫了!”
CEO的黯然退场与公司的未来——
连续两次创业尝试,都被中原王朝的顶级名将按在地上摩擦,头曼单于的威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的日子变得很难过。
外面,南边有大秦这座大山压着,东边的东胡、西边的大月氏也趁机来欺负他,问他要钱要马要地盘。
内部,他的儿子冒顿( dú)渐渐长大,而且是个比他爹狠一百倍的狼人(后面着名的“鸣镝弑父”就是他干的)。
头曼单于还想废掉冒顿,立小儿子当继承人,结果被冒顿先下手为强,一箭送走。
头曼单于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在内忧外患中黯然落幕。
但他创建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并没有倒闭。
相反,在他的“失败经验”基础上,他的儿子冒顿真正地把公司做大做强,整合了整个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成为了未来汉王朝百年的心腹大患。
头曼单于的故事告诉我们:
1. 创业 ting 很重要:你创业的时候,刚好遇到行业巨头完成垄断,这基本是地狱开局。
2. 不要小看任何一位退休老将军(李牧):他可能分分钟教你做人。
3. 当垄断巨头(秦朝)开始关注你时: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4. 最强的对手,往往来自内部(儿子冒顿):家庭关系要处理好啊!
5. 失败是成功之母:头曼挨的所有打,都成了他儿子冒顿的成功密码。
头曼单于,一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草原创业者,他用他的悲催经历,为后来的游牧民族们踩平了坑,积累了宝贵的(反面)教材。
他的一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儿子做嫁衣裳”。
        那里的画风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主打一个“能动手就别吵吵”的硬核风格。
今天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让战国七雄乃至大秦帝国都头疼不已的“创业天团”——匈奴!
而他们的首任“CEO”,就是头曼单于先生。
(老规矩:本文采用戏说口吻,旨在轻松科普,绝非严谨史学论文。如有匈奴后裔路过,纯属娱乐,莫要较真~)
朋友们,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是一个草原部落的首领,天天骑着骏马,喝着马奶酒,唱着悠扬的牧歌,看着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突然,南边传来消息:那几个天天自己掐架掐得你死我活的“中原村长”(战国七雄),好像快要被一个叫“嬴政”的狠人给统一了!
你叼着草根,嗤之以鼻:“统一?关我屁事。他种他的地,我放我的羊。”
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事关你的屁事,而且关很多屁事。
因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意味着你再也不能愉快地“摸鱼”了——
不能再趁着赵家和燕家打架的时候,偷偷南下“借”点粮食、布匹和人口了。
这位即将感受来自南方“满满恶意”的草原大哥,就是匈奴公司的初创合伙人兼首任CEO——头曼单于。
他的职业生涯,如果用现代商业案例来概括,那就是:
《论初创企业如何在中原巨头的降维打击下艰难求生》
《融资靠抢,管理靠吼:匈奴有限责任公司的早期架构》
《连续两轮融资(南下抢劫)被同一家机构(赵国)阻击是种什么体验?》
《前有天使投资人(李牧)暴打,后有产业资本(蒙恬)碾压,我的创业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头曼单于“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路上”的悲催创业生涯。
公司初创:草原上的“有限责任抢劫团伙”———
在头曼单于上任之前,匈奴其实还不能叫一个真正的“国家”,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草原部落联盟”,或者说得更直白点——
若干个流动性极强的“抢劫有限责任公司”。
他们的商业模式非常朴素:
核心业务:畜牧业(放羊放马)、季节性抢劫(南下“打草谷”)。
盈利模式:抢钱、抢粮、抢人口。
公司福利:马匹随便骑,天空随便看,但冬天可能冻死,夏天可能旱死。
企业文化:强者为尊,能抢到东西的就是好兄弟。
头曼单于,作为早期创始人,他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散兵游勇整合起来,尝试着做大规模,争取上市(成为草原霸主)。
他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1. 内部管理:各位股东(部落首领)谁也不服谁,今天跟你混,明天可能就带着人马跑了。
2. 外部竞争: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月氏,都不是善茬,天天想着兼并你。
3. 市场环境:南边的中原各国,虽然内斗,但个个家底厚实,城墙高筑,抢劫成本越来越高。
但头曼同志还是很有雄心的。
他整合了一部分部落,建立了初步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自任董事长(单于),开始尝试着把抢劫业务规范化、常态化、规模化。
他的梦想是:让匈奴成为草原上最亮的崽,让南下抢劫成为一条稳定的财富流水线!
然而,他很快就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
只不过,这个投资人是来“砸盘”的。
A轮融资失败:遭遇赵国金牌投资人李牧的降维打击———
头曼单于可能挑了个黄道吉日,率领他的“创业团队”,浩浩荡荡地南下,准备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A轮“市场融资”(抢劫)。
他们选中的目标是——赵国。
为什么是赵国?
因为赵国北边和他们接壤,而且赵国常年和秦国等国家掐架,看起来好像有机可乘。
头曼单于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老赵家正跟老嬴家打得火热,后方肯定空虚!兄弟们,冲啊!实现财富自由就在今朝!”
他们一路高歌猛进,感觉良好,仿佛赵国的财富和人口已经在前方向他们招手。
然后……他们就撞上了一堵墙,一堵名叫李牧的铜墙铁壁。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名将,常年驻扎在代郡、雁门一带,专职防御匈奴。
这位老哥可不是一般的武将,他是个精通“钓鱼执法”的超级老六。
他的策略是:
1. 示敌以弱:天天坚壁清野,假装自己很怂,任凭匈奴小股部队在城外嘚瑟,就是不出战。给匈奴造成一种“赵军怕了我”的假象。
2. 养猪战术:让头曼的单于觉得赵国这边人傻钱多速来,引诱他不断投入兵力,越来越膨胀。
3. 精准收割:等头曼的主力大军彻底进入包围圈后,李牧露出了獠牙。他精心布置了一支由战车、骑兵、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左右包抄,一顿操作猛如虎。
接下来的场面,堪称大型草原创业团队被资本碾压现场。
史载:“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李牧一战就灭了匈奴十多万骑兵!
请注意,这还是在冷兵器时代,这个数字可能夸张,但绝对是一场毁灭性打击。
头曼单于的A轮融资,不仅血本无归,连本金都快赔光了。
他带着残兵败将,哭爹喊娘地逃回草原深处,从此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李牧这一战,相当于用绝对的实力告诉头曼:“小本创业?欢迎来到地狱难度。你的商业模式,在我这里有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我。”
头曼单于的创业梦,第一次被砸得稀碎。
B轮融资再败:遭遇大秦帝国“野蛮人”蒙恬的跨界打击———
头曼单于在草原深处舔了十几年的伤口,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公司也慢慢恢复了点元气。
这时,南边传来惊天动地的消息:那个最狠的村长嬴政,把其他六个村长全给揍趴下了!他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了!
头曼单于心里咯噔一下:“完犊子,个体户变成了垄断巨头,这以后还怎么玩?”
但他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统一这么大地方,肯定内部一堆事,说不定边境管理更松懈了呢?要不……再去试试B轮融资?”
于是,在公元前215年左右,头曼单于再次鼓起勇气,率领他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南下试探。
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战国七雄中的一个,而是整个大秦帝国这个庞然大物。
当时的大秦帝国CEO嬴政先生,正愁没地方展示他公司的强大实力呢。
一看北边这个手下败将(他爹的时代李牧就揍过匈奴)又来碰瓷,顿时就火了。
嬴政大手一挥:“去,让蒙恬给他做个‘并购方案’。”
蒙恬,大秦帝国第一猛将,带着三十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上。
这已经不是防御战了,这是主动出击,是跨界打击,是降维碾压!
蒙恬的军队和战国时期的军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是经过了商鞅变法,组织度、纪律性、武器装备都达到巅峰状态的战争机器。
头曼单于的匈奴骑兵,遭遇了武装到牙齿的秦军。
秦军的弩箭,射程远、威力大,跟下雨似的。
秦军的纪律,严明到可怕,结阵而战,像一堵移动的城墙。
秦军的将领,是战神级别的蒙恬。
结果毫无悬念。
史载:“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把匈奴打得抱头鼠窜,连黄河河套以南这片肥美的草原(河南地)都给抢走了,设置了44个县。
头曼单于的B轮融资,再次遭遇惨败。
这次不仅没抢到东西,连自己的老窝(河套地区)都被端了。
相当于创业不仅没融到资,连办公室都被竞争对手给没收了!
他再次带着团队,狼狈北逃,跑到了更北、更苦寒的地方去喝西北风。
蒙恬再接再厉,把原来战国时期秦、赵、燕修的长城连起来,变成了一道绵延万里的超级围墙——万里长城。
这长城,对于匈奴来说,就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防火墙”,上面还常年驻守着“杀毒软件”(秦军)。
从此,匈奴想南下“融资”,成本变得极高,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头曼单于望着南边那道看不见头的墙,心里估计有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嬴政你个老六!打架就打架,你怎么还砌上墙了?!这还让不让人好好抢劫了!”
CEO的黯然退场与公司的未来——
连续两次创业尝试,都被中原王朝的顶级名将按在地上摩擦,头曼单于的威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他的日子变得很难过。
外面,南边有大秦这座大山压着,东边的东胡、西边的大月氏也趁机来欺负他,问他要钱要马要地盘。
内部,他的儿子冒顿( dú)渐渐长大,而且是个比他爹狠一百倍的狼人(后面着名的“鸣镝弑父”就是他干的)。
头曼单于还想废掉冒顿,立小儿子当继承人,结果被冒顿先下手为强,一箭送走。
头曼单于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在内忧外患中黯然落幕。
但他创建的“匈奴有限责任公司”并没有倒闭。
相反,在他的“失败经验”基础上,他的儿子冒顿真正地把公司做大做强,整合了整个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成为了未来汉王朝百年的心腹大患。
头曼单于的故事告诉我们:
1. 创业 ting 很重要:你创业的时候,刚好遇到行业巨头完成垄断,这基本是地狱开局。
2. 不要小看任何一位退休老将军(李牧):他可能分分钟教你做人。
3. 当垄断巨头(秦朝)开始关注你时: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4. 最强的对手,往往来自内部(儿子冒顿):家庭关系要处理好啊!
5. 失败是成功之母:头曼挨的所有打,都成了他儿子冒顿的成功密码。
头曼单于,一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草原创业者,他用他的悲催经历,为后来的游牧民族们踩平了坑,积累了宝贵的(反面)教材。
他的一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儿子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