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顾问之名,瓮中待君来-《本宫只想到点下班》

  顾问之名,瓮中待君来

  国家博物馆的“特殊历史文化顾问”聘书,被装在精致的文件夹里,由专人送到了林潇潇的手中。聘书措辞严谨,待遇优厚,看起来无可挑剔。

  但林潇潇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聘书,却感觉像是捧着一个烫手的山芋。

  “这是试探,也是监控。”胤禛一针见血地指出,“钟顾问用这种方式,将你纳入官方的视野和体系之内。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你那些‘不合常理’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将你放在眼皮子底下,方便观察和研究。你一旦接受,就等于默认了自身的‘特殊性’,并且失去了很大程度的自由。”

  林潇潇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接受,意味着她将时刻处于官方的注视之下,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记录分析,她和胤禛的秘密暴露的风险将急剧增加。拒绝,则显得心虚,更会加深官方的怀疑,甚至可能引来更直接的调查手段。

  进退两难。

  “我可以借口工作忙,或者能力不足推掉吗?”林潇潇抱着侥幸心理问。

  “很难。”胤禛摇头,“这是国家博物馆正式发出的邀请,带有半官方的性质。无故拒绝,不仅会得罪钟顾问和他背后的部门,也会让你在行业内难以立足。他们既然出了这招,就不会给你轻易拒绝的余地。”

  书房内陷入沉默。窗外阳光明媚,却驱不散两人心头的阴霾。

  “或许……这未必完全是坏事。”良久,胤禛缓缓开口,眼中闪烁着思虑的光芒,“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接受这个身份,虽然会失去部分自由,但同样也获得了一层‘官方认可’的保护色。只要我们不触及底线,谨慎行事,这个身份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应对金家或者其他潜在威胁的护身符。”

  他走到林潇潇面前,握住她的双肩,目光坚定地看着她:“既然躲不掉,那就迎上去。利用这个机会,反而可以更系统地、‘合情合理’地,将我们前世所知的一些东西,逐步释放出来。只要控制好节奏和范围,未必不能化被动为主动。”

  林潇潇看着胤禛,从他眼中看到了冷静的权衡和不容置疑的决心。她知道,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好,我听你的。”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那我就去做这个‘顾问’。”

  她拿起笔,在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吉凶未卜的篇章。

  胤禛的海外之行,也因为林潇潇这边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不得不暂时推迟。他不能在她刚刚进入官方视野、最需要支持和掩护的时候离开。

  “海外岛屿的事情,我会让团队继续远程监控。你先安心应对博物馆这边的事情。”胤禛安排道,“记住,多看,多听,少说。涉及到核心秘密的细节,一定要模糊处理,或者推给‘家族记载模糊’、‘个人推测’。”

  林潇潇郑重点头。

  几天后,林潇潇第一次以“特殊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国家博物馆清代宫廷生活复原项目的启动会议。

  会议室内,坐满了国内顶级的清史专家、文物修复大师和服饰研究学者。钟顾问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坐在主位。当林潇潇这个年轻的、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走进来时,不少人都投来了好奇、审视,甚至略带质疑的目光。

  钟顾问简单介绍了一下林潇潇,称其为“在清代宫廷器物纹样、生活细节方面有着独特家学渊源和敏锐洞察力的年轻专家”,并未提及任何超自然因素。

  会议开始,专家们就雍正朝后宫妃嫔的日常起居、服饰搭配、器物使用等细节展开了激烈讨论。很多细节,由于史料记载匮乏或相互矛盾,争论不休。

  当讨论到雍正帝晚年较为宠幸的妃嫔(隐晦指向林潇潇前世)所用香露的配方和气味时,几位专家各执一词,有的说是以花香为主,有的则认为可能加入了龙涎等珍贵香料。

  一直沉默的林潇潇,在钟顾问目光的示意下,终于开口了。她没有直接说出配方,而是用一种斟酌的语气说道:“根据我家一些零散的笔记记载,似乎……那位娘娘更偏好清冽中带着一丝药香的复合香气,可能……会用到苏合香、安息香定基调,辅以少量的白芷、零陵香提神,最后以极淡的梅花冷香收尾……当然,这只是家族笔记的模糊记载,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她的话音刚落,一位研究古代香料的老专家猛地睁大了眼睛,激动地拍案道:“妙啊!苏合、安息定基调,沉稳宁神;白芷、零陵提气通窍;梅花冷香压轴,清雅不俗!这个思路,完全符合雍正朝后期宫廷用香追求‘静、雅、疗’的特点!比我们之前推测的单纯花香或龙涎香要合理得多!林顾问,你家这笔记……了不得啊!”

  其他专家也纷纷露出惊讶和赞同的神色。林潇潇这个“外行”提出的观点,竟然意外地契合了学术逻辑,解决了争论!

  钟顾问坐在主位上,看着成为焦点的林潇潇,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意味深长的笑容。

  第一次会议,林潇潇凭借其“家学渊源”,一鸣惊人。

  随后的项目推进中,林潇潇又陆续“回忆”起了一些关于宫廷点心制作、节日庆典流程、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宫廷禁忌等细节,每一次都看似无意,却又总能切中要害,让一众专家啧啧称奇。她迅速在这个顶尖学术团队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重。

  然而,林潇潇始终谨记胤禛的告诫,如履薄冰。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透露信息的量和质,绝口不提任何涉及政治斗争、宫闱秘闻的核心内容,将所有非常规的知识,都牢牢框定在“生活细节”和“家族模糊记载”的范围内。

  胤禛则在幕后,通过林潇潇接触到的项目信息和人员,不动声色地拓展着他在京城文化界和学术界的人脉网络,为他们的未来铺路。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这一天,项目组在对一批新入库的、标注为“民间征集”的雍正朝杂项文物进行整理时,林潇潇在其中一本看似普通的、记录宫廷日用开支的流水账册的夹页里,发现了一张被刻意隐藏的、材质特殊的纸条。

  纸条上,用一种她极其熟悉的、属于雍正皇帝身边最高级别密探的密写药水,写着一行小字。这种药水书写的内容,正常情况下看不见,需要特殊药液涂抹才能显现。

  而前世,能够调配和使用这种药水的人,除了雍正本人,就只有……粘杆处的核心成员,以及……极受信任的怡亲王允祥!

  林潇潇的心脏,瞬间漏跳了一拍!

  她强作镇定,借口需要仔细研究账册,将册子带回了临时分配给她的小办公室。

  锁好门,她按照前世记忆中的方法,用茶水轻轻涂抹纸条。

  字迹缓缓显现出来,内容让她瞳孔骤缩,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那上面写的,赫然是一个位于京郊的地址,以及一句指令:

  “若事有变,启动‘涅盘’,焚毁‘莲池’。”

  “涅盘”?“莲池”?

  这两个词,她前世在调查白莲教和“新佛”时,曾在那位盲叟给予的提示中,隐约听到过!

  这张纸条,是怡亲王允祥留下的?他所说的“莲池”,指的是什么?难道……就在那个京郊地址?

  而更让她感到恐惧的是,这张纸条,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家博物馆征集来的文物中?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借她的手,让她发现?!

  她感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

  而此刻,胤禛的电话打了进来,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潇潇,海外团队刚传回消息,他们用高空气球携带设备,对那个岛屿进行了远距离扫描……发现岛上有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痕迹,其能量反应模式……非常特殊,不像是常规的工业或军事设施。而且,扫描还捕捉到了短暂的、类似……高强度生物电信号释放的异常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