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子,实在是昨儿家里递了信进来,说是高氏身子时好时坏,万一进宫出点好歹,可不得了,故而按例母亲可来陪产的事儿也拉倒了,长孙氏同时接到了那位宋娘子往后固定为高氏治病的消息。
她自小心思细腻,从不想当然地认为明洛遮脸覆面的行为只是无心之举,其下必有隐情,总之是脸不方便被人看见。
陡然生出这样的疑问,她在宫外也是这般打扮的吗?
还是只有宫中?……
宫务都有定例,实在寻不到的也不打紧,一个太子妃一个亲王妃,两人一起拍板还会有什么事儿不成,谁也不会来拂她俩的面子,就是万贵妃脑子糊涂了,李渊也不会多管儿子房里的闲事。
“掖庭那处,你可曾听贵妃提及过?”郑观音冷不丁问。
长孙景禾被她这拐了三百六十度的弯怔了一瞬,方缓缓言道:“我许久没往贵妃处去了,也就宴上说了几句闲话。”
平心而论,她和李渊后宫的关系不差,身子好的时候,一块吃饭说笑逛园子都是寻常事,但这会儿,她孩子都快落地了,何必去淌后宫的浑水。
郑观音嗯了声,竟骤然停顿了下来,这就令长孙不免思索起近来掖庭的情况,发生什么她不晓得的大事了?
还是那新美人为她解了惑,原来这位便出自掖庭罚没罪籍的家眷。
“我是真羡慕你的福气,起码夫婿不一门心思地偏爱些出身下贱的奴婢,真是寻常人家或高门大户的娘子也就罢了.”
长孙景禾听了一通抱怨,再不失礼数地送走了她,脑海里明洛那灵气逼人的眉眼不自觉地浮了上来,以及行动间玲珑有致的身形,盈盈一握的纤腰倒怪符合太子的偏好口味。
她逼近了真相。
然而长孙景禾很快停止了这种无意义还挺侮辱人的联想。
人家如今是她母亲的主治医师,长孙家的座上宾,她不能太膈应人了。
长孙景禾匆忙将这个想法擦去。
反而是她这嫂子,论进门的年数还不如她呢,可手底下的人命似乎挂了一串,光明正大杖毙处死的宫人便有不少,听说连有宠的侍妾婢女都不放在眼中,动辄打骂罚跪。
当然这都是进宫前的传闻了。
自入主东宫后,不光满朝文武盯着太子,她这太子妃也成了众矢之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小标杆,特别是在皇后这柄大旗帜空白的情况下,皇储正妃的含金量过于高,基本就是李唐最尊贵的女人。还没有之一。
她是什么时候转了性子,开始物色美人讨好太子了?
是太子厌弃她了?
预备宠妾灭妻了?
不会的。
不说太子妃的位置尊贵,郑家门第高贵,就论李家未成为天下之主前的家风,也养不出妻妾不分的儿子,且李建成本身就是嫡出,要知道她的婆母窦夫人在世之时,李渊名下仅有一个非嫡出的儿子,可见泾渭分明,作风严谨。
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失心疯了才会想休妻……
那么便是郑观音自己想通了吧,终于明白强硬的手腕挽不回男人的心,以夫为天四个字怎么写。
念及此,她的面上也带出了几分不自在。
何止是郑观音呢,她又何尝不是,夫君从门当户对的太守次子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一国亲王。
内院的女人快要住不下承乾殿的偏殿了,张氏前几日还抱怨着睡不安稳呢,而二郎说等她这一胎生下,便择日出宫搬到已经处处齐全的秦王府。
到时怕又有一拨宫人的赏赐。
只会多不会少。
孩子也是,即便她这一胎真的生下陛下和二郎众望所归的长子,又怎么样呢,无非地位更加巩固,更能压制得下其他人罢了。
她迷迷糊糊地想着,歪在榻上阖着眼,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还是奉莲怕她着凉,小声叫她起来,更衣换鞋后往床榻上去睡。
好消息到底如约而至。
武德二年的二月丙戍,秦王李世民的长子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向来笃信神佛的长孙家为感念上苍恩德,亲妹顺利生产,几乎把长安城内外所有的佛寺都跑了一圈。
明洛的消息并不灵通,只是在数日后的例行复诊时听闻了这个消息。
同时被塞了一篮子红布盖着的鸡蛋,和固定的一份礼物,内含金银锞子等物。
太好了,和她记忆中的时间线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明洛半点不敢露出多余神情,只一门心思地说着好话,眼看高老夫人的气色神态是她见过的最佳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在子嗣为重,婴幼儿天折率极高的情况下,新生儿的诞生就是天大的好事。
也是每一个嫁入夫家的女子最最要紧的事。
不知是情绪过于兴奋还是一时激动喝了一小杯酒的缘故,明洛于当天夜里被十万火急地请回了长孙家。
高老夫人洗浴时摔了一跤,这会儿还没醒。
一屋子侍候的下人跪得插烛般端正,大气不敢喘的卑微样,生怕主子撒火到他们身上,还有一人跪在屏风前令明洛有点意外,正是杜氏。
长孙无忌刚发完一通火,要不是母亲还得人侍候,一时间没更好用的顶上,他都能气得把人统统发卖出去。
明洛是千交代万叮嘱过的,老年人最忌讳摔跤跌倒,所有人都听得真真切切,高老夫人身边更不缺贴身侍候的下人,怎么还会出这种低等纰漏。
一听杜氏和夫婿的对话,她不免叹了口气。
臻姑姑刚巧告假,侍候的是另一个嬷嬷和俩婢女,杜氏为显孝心,尽管没跟着去洗漱间侍候,但也真心实意地做足了样子,预备着服侍婆母穿衣穿鞋。
结果,不但碰上个顶倒霉的这桩事,而且还在扶着昏迷不醒的高老夫人上榻时再度悲催,她从娘家到夫家都是没做过力气活的姑娘家,高老夫人那么沉,她没估量过自己的力气便贸然上手还挤开了另一个相对健壮的婢女。
可想而知,杜氏害人害己,自己给婆母做了回人肉垫子,还受了夫婿好一顿怒火责骂。
        她自小心思细腻,从不想当然地认为明洛遮脸覆面的行为只是无心之举,其下必有隐情,总之是脸不方便被人看见。
陡然生出这样的疑问,她在宫外也是这般打扮的吗?
还是只有宫中?……
宫务都有定例,实在寻不到的也不打紧,一个太子妃一个亲王妃,两人一起拍板还会有什么事儿不成,谁也不会来拂她俩的面子,就是万贵妃脑子糊涂了,李渊也不会多管儿子房里的闲事。
“掖庭那处,你可曾听贵妃提及过?”郑观音冷不丁问。
长孙景禾被她这拐了三百六十度的弯怔了一瞬,方缓缓言道:“我许久没往贵妃处去了,也就宴上说了几句闲话。”
平心而论,她和李渊后宫的关系不差,身子好的时候,一块吃饭说笑逛园子都是寻常事,但这会儿,她孩子都快落地了,何必去淌后宫的浑水。
郑观音嗯了声,竟骤然停顿了下来,这就令长孙不免思索起近来掖庭的情况,发生什么她不晓得的大事了?
还是那新美人为她解了惑,原来这位便出自掖庭罚没罪籍的家眷。
“我是真羡慕你的福气,起码夫婿不一门心思地偏爱些出身下贱的奴婢,真是寻常人家或高门大户的娘子也就罢了.”
长孙景禾听了一通抱怨,再不失礼数地送走了她,脑海里明洛那灵气逼人的眉眼不自觉地浮了上来,以及行动间玲珑有致的身形,盈盈一握的纤腰倒怪符合太子的偏好口味。
她逼近了真相。
然而长孙景禾很快停止了这种无意义还挺侮辱人的联想。
人家如今是她母亲的主治医师,长孙家的座上宾,她不能太膈应人了。
长孙景禾匆忙将这个想法擦去。
反而是她这嫂子,论进门的年数还不如她呢,可手底下的人命似乎挂了一串,光明正大杖毙处死的宫人便有不少,听说连有宠的侍妾婢女都不放在眼中,动辄打骂罚跪。
当然这都是进宫前的传闻了。
自入主东宫后,不光满朝文武盯着太子,她这太子妃也成了众矢之的,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小标杆,特别是在皇后这柄大旗帜空白的情况下,皇储正妃的含金量过于高,基本就是李唐最尊贵的女人。还没有之一。
她是什么时候转了性子,开始物色美人讨好太子了?
是太子厌弃她了?
预备宠妾灭妻了?
不会的。
不说太子妃的位置尊贵,郑家门第高贵,就论李家未成为天下之主前的家风,也养不出妻妾不分的儿子,且李建成本身就是嫡出,要知道她的婆母窦夫人在世之时,李渊名下仅有一个非嫡出的儿子,可见泾渭分明,作风严谨。
成为太子的李建成失心疯了才会想休妻……
那么便是郑观音自己想通了吧,终于明白强硬的手腕挽不回男人的心,以夫为天四个字怎么写。
念及此,她的面上也带出了几分不自在。
何止是郑观音呢,她又何尝不是,夫君从门当户对的太守次子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一国亲王。
内院的女人快要住不下承乾殿的偏殿了,张氏前几日还抱怨着睡不安稳呢,而二郎说等她这一胎生下,便择日出宫搬到已经处处齐全的秦王府。
到时怕又有一拨宫人的赏赐。
只会多不会少。
孩子也是,即便她这一胎真的生下陛下和二郎众望所归的长子,又怎么样呢,无非地位更加巩固,更能压制得下其他人罢了。
她迷迷糊糊地想着,歪在榻上阖着眼,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还是奉莲怕她着凉,小声叫她起来,更衣换鞋后往床榻上去睡。
好消息到底如约而至。
武德二年的二月丙戍,秦王李世民的长子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向来笃信神佛的长孙家为感念上苍恩德,亲妹顺利生产,几乎把长安城内外所有的佛寺都跑了一圈。
明洛的消息并不灵通,只是在数日后的例行复诊时听闻了这个消息。
同时被塞了一篮子红布盖着的鸡蛋,和固定的一份礼物,内含金银锞子等物。
太好了,和她记忆中的时间线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明洛半点不敢露出多余神情,只一门心思地说着好话,眼看高老夫人的气色神态是她见过的最佳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在子嗣为重,婴幼儿天折率极高的情况下,新生儿的诞生就是天大的好事。
也是每一个嫁入夫家的女子最最要紧的事。
不知是情绪过于兴奋还是一时激动喝了一小杯酒的缘故,明洛于当天夜里被十万火急地请回了长孙家。
高老夫人洗浴时摔了一跤,这会儿还没醒。
一屋子侍候的下人跪得插烛般端正,大气不敢喘的卑微样,生怕主子撒火到他们身上,还有一人跪在屏风前令明洛有点意外,正是杜氏。
长孙无忌刚发完一通火,要不是母亲还得人侍候,一时间没更好用的顶上,他都能气得把人统统发卖出去。
明洛是千交代万叮嘱过的,老年人最忌讳摔跤跌倒,所有人都听得真真切切,高老夫人身边更不缺贴身侍候的下人,怎么还会出这种低等纰漏。
一听杜氏和夫婿的对话,她不免叹了口气。
臻姑姑刚巧告假,侍候的是另一个嬷嬷和俩婢女,杜氏为显孝心,尽管没跟着去洗漱间侍候,但也真心实意地做足了样子,预备着服侍婆母穿衣穿鞋。
结果,不但碰上个顶倒霉的这桩事,而且还在扶着昏迷不醒的高老夫人上榻时再度悲催,她从娘家到夫家都是没做过力气活的姑娘家,高老夫人那么沉,她没估量过自己的力气便贸然上手还挤开了另一个相对健壮的婢女。
可想而知,杜氏害人害己,自己给婆母做了回人肉垫子,还受了夫婿好一顿怒火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