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一次的沉静不同,这会儿的承乾殿仿佛炸开了锅,不说来回奔走行色匆匆的宫人,光是身着尚药局服色的正经御医就有不少,为首一人是她在公主府见过的何奉御。
而且李渊亲至,排场更是非同凡响。
最可怕的来了。
太子妃郑观音也在!
特意做了身和宫人一般颜色服制的明洛在乌泱泱的宫人堆里不算打眼,她自然没看见郑观音,但她认出了常年跟在冯绘身边的小内侍。
太子咋可能来承乾殿关心自己的侄子,这里住着的都是秦王的妃妾,发生点什么,可就难看到家了。
照着礼法,连李渊都不好亲至的。
不过秦王本人不在,关心次子嫡长子的李渊在孩子烧了两天后按耐不住了。儿子在长春宫驻守练兵,看都没看过一眼呢。
是的,可怜的秦王嫡长子还没赐名,却已昏睡了两日。
李渊在上座大发雷霆,一帮领着皇家俸禄的医师噤若寒蝉,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明洛同样低头不语,只希望那个荐她入宫的人不要贸然提及。
郑观音估摸着坐在下首呢。
“陛下莫忧,小孩子多病也是难免,只是这么多人聚在这里不像话,还是驱散一部分,留个清净的环境给秦王妃和小世子吧。”
这话怎么听都不太顺耳,什么叫也是难免,什么叫不像话,明明是来表心意和显东宫慈爱的顺手事,明洛不太明白郑观音的脑回路,咋连场面话都说得那么不中听呢。
“什么小世子,孩子命轻,别乱喊。”这个位子上的李渊显然是个讲究人,尤其相信天命之说,否则他哪来的帝位。
郑观音挨了李渊不轻不重的薄责,也不觉得有什么,反倒琢磨起这小孩子的病症,挺突然的。
近来气候平稳,没什么忽冷忽热的,一丁点大的婴儿多半裹在襁褓里,还没见过一点点的风,又有嬷嬷宫人昼夜不错眼地盯着,怎么就不好了呢。
要说是那起子贱人做的手脚,也不可能啊。
长孙景禾再要名声再温良贤淑,也不可能拿亲儿子开玩笑吧,这可是保她一世稳当富贵的命根子。
再说,她哪里就这么没手段被人钻空子了。
不等郑观音将秦王姬妾里生了女儿的过了遍,内殿又爆发出一阵嘹亮揪心的婴儿啼哭。
李渊脸都青了,若非顾忌着场合,怕是要杀一两个出出气。
他还未出声,便有机灵的小内侍快步出来唤道:“宋医师可在?王妃有请。”
明洛叫苦不迭,将头垂得埋到胸前,要不是于礼不合,她甚至想膝行过去算了。
她憋着嗓子应了声,身子躬成如其他宫人一般的形状,宛如过敌占区般匍匐着进了内殿。
可能是她今日的形容姿态过于瑟缩,与上一次的落落大方形成太鲜明的对比,长孙景禾疲倦而黯淡的脸上划过些许惊疑不定。
明洛十分恭敬地行礼问安。
“起吧。”长孙景禾这会儿全然没有心情和她多言,一打照面起的疑虑也被不停的哭声闹得无影无踪。
她罕见地轻斥了声:“乳母在作什么,哄了两三日了,怎还是这般无用。”
她都来不及和明洛说上几句话,又领着人往内室走,徒留明洛在原地倍感尴尬,她寻思了下长孙话里的意味。
小世子也出生好些日子了,乳母怎么还很生疏的样子?
是换过了?
还是……
明洛又被传进了内室,密不透风的屋里一股子无法言说的味儿,热哄哄地直往她脑门窜。
她在心底无声一叹,不知是哪个庸人提出来的法子,按照这样闷下去,孩子不烧得厉害才有鬼呢。
孩子特别给亲娘面子,长孙景禾一接过便不哭了,只可可怜怜,委委屈屈地抽噎着。
不说长孙听着心碎,明洛都有点于心不忍。
那么小的孩子,谁都束手无策,又不能吃药他也不会说话,除了哭还是哭。
“宋医师,你来说说。”长孙景禾抱了半晌,眼看孩子平静许多,舒出口气后看向明洛。
难为了人家情急之下还能维持以往的风度,明洛胡思乱想了片刻,她是有所不知,每每她进承乾殿,不是长孙本人抱恙就是孩子有难,哪里维系得了体面和秦王妃的尊贵。
搁平时,长孙景禾多年养尊处优,掌家理事的气度风采一显,连太子妃都不输的。
明洛心如止水,郑重道:“敢问王妃,小殿下是换了乳母吗?”
殿中跪了满地的宫人,尤以最靠近上首的两个乳母最是瑟缩,几乎五体投地。
长孙景禾对她的出发点感到意外,沉声道:“先前的感了风寒,自去养病了。”
明洛又问起小殿下何时开始不对劲的。
“乳母是七日前换的,沐郎是两日前开始不对的。”依长孙景禾的认知来说,这和第一位乳母没有直接的干系。
否则按宫规,那乳母也难逃其咎。
明洛思绪发散开去,不由得想起青雀雉奴的名儿,敢情李承乾的乳名是沐郎啊…怪好听的。
她稍一犹豫,便将自己的猜测作疑问句说道:“小殿下可是乳母走后哭闹不止,夜里睡得不安稳?”
长孙景禾闻言几要垂泪,而怀中的孩子也仿佛有感应般,挣扎动了下弱小的身子。
“好几夜了。”
其他乳母大约不得小殿下眼缘,方才的情形很能说明一切。
明洛咬了咬唇,还是决定相信下历史上长孙皇后的声名,顺势下拜道:“不知那位乳母眼下可妥当了?可以请她来喂小殿下。”
“胡闹!怎可让染病之人接近孩子!”出声的是一位面容端正,背脊挺得过直的积年嬷嬷,正是上回看不顺眼明洛之人。
长孙景禾轻声哼着调哄孩子,对这嬷嬷疾言厉色的凶狠显然不太待见,她只沉声道:“你且说。”
“小殿下因着换了乳母一时不适应,吃奶睡眠都有影响,所以抵抗力不好。
而殿内空气密封,没有流通,加之侍候的人多,身上都是带着外邪的,一来二去大人无事而孩子有事,在所难免了。”明洛不卑不亢道。
        而且李渊亲至,排场更是非同凡响。
最可怕的来了。
太子妃郑观音也在!
特意做了身和宫人一般颜色服制的明洛在乌泱泱的宫人堆里不算打眼,她自然没看见郑观音,但她认出了常年跟在冯绘身边的小内侍。
太子咋可能来承乾殿关心自己的侄子,这里住着的都是秦王的妃妾,发生点什么,可就难看到家了。
照着礼法,连李渊都不好亲至的。
不过秦王本人不在,关心次子嫡长子的李渊在孩子烧了两天后按耐不住了。儿子在长春宫驻守练兵,看都没看过一眼呢。
是的,可怜的秦王嫡长子还没赐名,却已昏睡了两日。
李渊在上座大发雷霆,一帮领着皇家俸禄的医师噤若寒蝉,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明洛同样低头不语,只希望那个荐她入宫的人不要贸然提及。
郑观音估摸着坐在下首呢。
“陛下莫忧,小孩子多病也是难免,只是这么多人聚在这里不像话,还是驱散一部分,留个清净的环境给秦王妃和小世子吧。”
这话怎么听都不太顺耳,什么叫也是难免,什么叫不像话,明明是来表心意和显东宫慈爱的顺手事,明洛不太明白郑观音的脑回路,咋连场面话都说得那么不中听呢。
“什么小世子,孩子命轻,别乱喊。”这个位子上的李渊显然是个讲究人,尤其相信天命之说,否则他哪来的帝位。
郑观音挨了李渊不轻不重的薄责,也不觉得有什么,反倒琢磨起这小孩子的病症,挺突然的。
近来气候平稳,没什么忽冷忽热的,一丁点大的婴儿多半裹在襁褓里,还没见过一点点的风,又有嬷嬷宫人昼夜不错眼地盯着,怎么就不好了呢。
要说是那起子贱人做的手脚,也不可能啊。
长孙景禾再要名声再温良贤淑,也不可能拿亲儿子开玩笑吧,这可是保她一世稳当富贵的命根子。
再说,她哪里就这么没手段被人钻空子了。
不等郑观音将秦王姬妾里生了女儿的过了遍,内殿又爆发出一阵嘹亮揪心的婴儿啼哭。
李渊脸都青了,若非顾忌着场合,怕是要杀一两个出出气。
他还未出声,便有机灵的小内侍快步出来唤道:“宋医师可在?王妃有请。”
明洛叫苦不迭,将头垂得埋到胸前,要不是于礼不合,她甚至想膝行过去算了。
她憋着嗓子应了声,身子躬成如其他宫人一般的形状,宛如过敌占区般匍匐着进了内殿。
可能是她今日的形容姿态过于瑟缩,与上一次的落落大方形成太鲜明的对比,长孙景禾疲倦而黯淡的脸上划过些许惊疑不定。
明洛十分恭敬地行礼问安。
“起吧。”长孙景禾这会儿全然没有心情和她多言,一打照面起的疑虑也被不停的哭声闹得无影无踪。
她罕见地轻斥了声:“乳母在作什么,哄了两三日了,怎还是这般无用。”
她都来不及和明洛说上几句话,又领着人往内室走,徒留明洛在原地倍感尴尬,她寻思了下长孙话里的意味。
小世子也出生好些日子了,乳母怎么还很生疏的样子?
是换过了?
还是……
明洛又被传进了内室,密不透风的屋里一股子无法言说的味儿,热哄哄地直往她脑门窜。
她在心底无声一叹,不知是哪个庸人提出来的法子,按照这样闷下去,孩子不烧得厉害才有鬼呢。
孩子特别给亲娘面子,长孙景禾一接过便不哭了,只可可怜怜,委委屈屈地抽噎着。
不说长孙听着心碎,明洛都有点于心不忍。
那么小的孩子,谁都束手无策,又不能吃药他也不会说话,除了哭还是哭。
“宋医师,你来说说。”长孙景禾抱了半晌,眼看孩子平静许多,舒出口气后看向明洛。
难为了人家情急之下还能维持以往的风度,明洛胡思乱想了片刻,她是有所不知,每每她进承乾殿,不是长孙本人抱恙就是孩子有难,哪里维系得了体面和秦王妃的尊贵。
搁平时,长孙景禾多年养尊处优,掌家理事的气度风采一显,连太子妃都不输的。
明洛心如止水,郑重道:“敢问王妃,小殿下是换了乳母吗?”
殿中跪了满地的宫人,尤以最靠近上首的两个乳母最是瑟缩,几乎五体投地。
长孙景禾对她的出发点感到意外,沉声道:“先前的感了风寒,自去养病了。”
明洛又问起小殿下何时开始不对劲的。
“乳母是七日前换的,沐郎是两日前开始不对的。”依长孙景禾的认知来说,这和第一位乳母没有直接的干系。
否则按宫规,那乳母也难逃其咎。
明洛思绪发散开去,不由得想起青雀雉奴的名儿,敢情李承乾的乳名是沐郎啊…怪好听的。
她稍一犹豫,便将自己的猜测作疑问句说道:“小殿下可是乳母走后哭闹不止,夜里睡得不安稳?”
长孙景禾闻言几要垂泪,而怀中的孩子也仿佛有感应般,挣扎动了下弱小的身子。
“好几夜了。”
其他乳母大约不得小殿下眼缘,方才的情形很能说明一切。
明洛咬了咬唇,还是决定相信下历史上长孙皇后的声名,顺势下拜道:“不知那位乳母眼下可妥当了?可以请她来喂小殿下。”
“胡闹!怎可让染病之人接近孩子!”出声的是一位面容端正,背脊挺得过直的积年嬷嬷,正是上回看不顺眼明洛之人。
长孙景禾轻声哼着调哄孩子,对这嬷嬷疾言厉色的凶狠显然不太待见,她只沉声道:“你且说。”
“小殿下因着换了乳母一时不适应,吃奶睡眠都有影响,所以抵抗力不好。
而殿内空气密封,没有流通,加之侍候的人多,身上都是带着外邪的,一来二去大人无事而孩子有事,在所难免了。”明洛不卑不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