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偶遇-《唐穿日常》

  哈。

  由此可见明洛对太子妃真的毫无一点尊重,喊得那叫一个顺口,成功带偏了骨子里同样不安分的李秀宁。

  “就咱俩说说。不算大不敬。”

  明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徐侍卫全名啥?”李秀宁还是想给明洛防患于未然。

  事儿不能等发生了再去描补。

  要谋定而后动。

  要有万全准备。

  明洛光棍道:“不知道。”

  “啊?”

  李秀宁懵圈了。

  明洛好心好意给她剖析:“我没想骗人感情,所以尽量和他接触不多,知道姓徐足够了。我就是没想到他真跟太子进了东宫。”

  可见他良家子的含金量挺纯。

  或是大环境真的不行,人口被嚯嚯地选不出高个子,只得矮个子里拔将军。

  “这有啥想不到?”李秀宁笑话她,“阿兄素来不爱武事,东宫内与之有关的全部扔给了韦挺还是谁。”

  不比她二弟的亲卫部队和玄甲军,几乎都是眼皮子底下选锋出来的精锐。

  她很快没了笑意。

  毕竟她既是妹妹又是姐姐,就算和秦王关系更好,但和李建成也是多年兄妹,观感上并没什么直接恶意。

  “真是东宫派的人……”她极轻地呢喃,潜意识里不想任何人听到。

  明洛也就装傻充愣地顾盼生辉,主打个耳背。

  不仅夹在兄弟俩中间的李秀宁愕然,当事人秦王在确定对方的来路后,在回程的路上同样闷闷不乐。

  这词儿或许显得小孩子了点。

  但秦王的情绪起伏就是那么得汹涌澎湃。

  理智上说,刘文静的死甚至对他有好处,他对刘文静的态度也没有那么纯粹的信任,只是舍不下多年共事的情份而已。

  这会各种情绪冷凝沉淀下来,秦王只咀嚼着成长的心酸。

  “赵二家……”

  一提这趟,秦王难免记起戴七明洛,他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闲事,“宋明洛当时还未离开平康坊?”

  周围一圈文士幕僚不少稀里糊涂的。

  宋明洛谁啊?

  回话的是房乔:“不清楚。但我等离开之际,城里应当下了宵禁,时间推断,宋医师可能在场。”

  “她倒是运道非凡,回回都能趟上点浑水。”

  其余人则恍然大悟,还有嗤之以鼻的。

  毕竟是正经议事场合,说一千道一万,秦王目前尚且不想公开谈论和东宫的龃龉防备那些负面言论。

  他相信,他的兄长截至目前还维持着储君风范,决计不会在臣属妻妾面前表露对他的防范忌惮。

  和东宫、河东的话题比起来,赵二家的这些事儿轻快随意多了。

  一看那些正事,不说千丝万缕苦心孤诣地理头绪着手办,他压根没有快刀斩乱麻的权力,他阿耶砍他陕东道行台的人毫无压力。

  “这极有可能是底下人所为。”

  长孙无忌先来了这么句为其他人试探秦王的想法。

  属于投石问路。

  秦王一点不装:“为自然是底下人为,但太子并非无知无能,况且东宫臣属若是敢肆意到这份上……”

  太子威严何在?

  他愁什么?

  底下人都不拿太子当回事了。

  “既如此,太子有了探查的动作,为何在朝堂上毫无声响,连让人上奏的举动都不曾有?”有人顺着话问。

  他们一路回长春宫不说风平浪静,也是没什么险阻妨碍,陛下更没有十万火急地赶来问罪。

  “因为没有铁证。”

  杜如晦沉声道。

  “莫看刘公被陛下笃定地按上谋反罪名,但人证是不缺的。”在人证确凿的前提下,李渊裴寂就此发挥了下而已。

  乃至于裴寂内心是个啥想法,都不好说。

  搞不好一切都是李渊的心意,只是被裴寂最先揣摩出了感觉。

  所谓上意,便是如是。

  “赵二家……口风算不上严实。”秦王声音低落下去。

  房乔道:“要是大张旗鼓严刑拷打……那么,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但陛下会对太子心存疑虑。所以太子权衡后按下不表。”

  政治博弈里,没有蠢人。

  李建成的思路很简单,父亲说白了就是极力扶持老二钳制他东宫的权力威望,从称帝那刻起便注定如此。

  没有老二就是齐王。

  没有齐王会有其他宗亲外臣。

  “阿兄……”

  秦王心性并不老成,支吾了两个字后陷入了长久沉默。

  “大王,瓦岗几位降将请见。”

  这声通报来得及时而恰到好处,将他从一种无形的思维漩涡中拉扯了出来,他快速调整状态,摆好架势相对。

  刘文静的死在长安上层掀起不小风浪,惹出诸多牢骚,并令一部分和刘文静同等出身经历的起义元勋略感不安,但在平民百姓阶层,纯是一阵风刮了过去,撑死抬手抓两下痒。

  小人物无法与其共情。

  没说几句风凉话就不错了。

  徐侍卫那日几乎破产地从平康坊走出来,整个人都灰暗地令人发指,他极少来这样的销金窟,不是因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