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余量-《唐穿日常》

  明洛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有预备。

  说说启夏门交接,其实哪有这么简单容易?两边的人,总有一边要过城门,编个理由容易,对方信不信全看人品运道。

  明洛必须把这差事落在自己这边。

  一次两次地好糊弄,但他们是长久生意,万一引起中层军官的注意,岂不是更要大大出血?

  “没看着人,或许是去如厕了……”若姚声音低了下去,她虽说人机灵会变通,但年岁摆在这儿,打交道的阅历太浅。

  明洛心头冷笑,既然说好的这个点,不管是不是真去如厕,都足以表明此人态度。

  即相当不友好。

  不管是怕惹祸上身出尔反尔地溜之大吉,还是意图坐地起价,狠狠敲他们一笔。

  哪种明洛都不惯她。

  她自有杀手锏。

  “尔等几人?”很快轮到平娃了。

  前几次明洛顺利出城,是她在军中特批下来的公验,即写明她为随军医师,因某某伤兵在何处需要定期复查,反正由头是次要的,公验是真正的就够了。

  她不敢多用。

  一连两日凭此出了城门,事不过三嘛。

  她打定主意当良民的。

  “校尉请看。是一应文书需要运去乡下学堂。”平娃基本如实地给卫兵们看了一圈牛车上的纸质物件。

  “没有公验吗?”卫兵意识到了什么。

  因为只有两手空空的人才会努力想着解释,作出一派良善人的姿态。

  天子脚下,这块不算多么黑暗。律法有文:无公验在身去闯关,名私渡关津罪,得判一年半徒刑。

  而守门卫兵无故刁难行人,上官要被打四十板子。

  卫兵眼神往平娃一行人身上转了圈,皮笑肉不笑:“几位,往边上与吏员说明情况吧。”

  明洛挺想见识下真正升斗小民的生活,便随着过去听训,心下暗暗感叹,小民出入城池的艰难。

  大多数人不识字的情况下,要拿到一份公验,该有多么辛苦,不说族里长辈村中里正,光是凶神恶煞的守门卫兵,足够小民喝一壶了。

  吏员神情端得很,先大致查看了下一牛车的文书纸张,心下稍稍有了成算,又开始依次团貌,到明洛身上时,拜良好记忆力所赐,他不免皱眉。

  “你……是丘都尉作保上手实的那位娘子?”

  明洛轻轻挑眉,颔首道:“正是。”

  她眼看有了突破口,直接拿出一份小报塞进吏员手中:“先生家中可有订报?”顺道给平娃打了个眼色。

  后者忙上前摸出本子炭笔,拿给对方。

  吏员愣了片刻,想张嘴说什么,却不自觉地伸手翻开了油墨味儿偏浓的小报,神情古怪夹杂着几分妥协。

  文化人一般拒绝不了这些。

  他们对钱帛或许能装出嗤之以鼻的态度,也能看不起起早贪黑做饭忙家事的女眷,但对印满了字且成为一种时尚的小报。

  吏员想不出拒绝推辞的理由。

  要知道,他家虽然称不上穷困,但没宽裕到能按月订一份小报,风雨无阻地送到家中。

  “这么多小报……”

  他痴痴看了会。

  “往城外派报呢。都是昨日的。”明洛亲自将笔塞进吏员手中,浑然不顾什么男女大防。

  她现在穿着男装,那就是男人。

  “是是,小报是好东西……”吏员感慨不已地看着牛车上包裹得结实的小报们,觉得真是造福城外那些土包子了。

  “承蒙先生不嫌弃,咱们小报对长安城里的月订人家,太阳落山前必定送到。”明洛一面笑一面问。

  “您家在何坊?”

  吏员这时几乎快忘了他们被‘扭送’到自己身前的缘由,而是颇为尴尬地不知所措。

  “您只管说小报送到哪处就是了。”

  明洛猜他可能只是赁屋而住,所以支支吾吾地说不明白。

  “是在保宁坊北首西巷第五家,养着三只大鹅的杨木门。”吏员抓住了从天而降的馅饼。

  不管怎么说,就是每日多一张纸也好,刚好给他家大朗认字读写用,求之不得呢。

  “好。”

  吏员挣扎了会,艰难开口道:“这户院子里,某住在西首,另有其他人家。您记得喊一声罗三郎家的。”

  敢情不仅是赁屋,还是与人合住。

  唉。

  明洛面上没留出点异样,带笑着让平娃一一记下,招呼着印铺管事把牛车从城中赶出来。

  吏员虽然变相收了贿赂,但依旧尽心尽责地和上官打了招呼,言明是张家与公主的派报队伍,进行临时交接。

  上官没多问明洛一行人的来头和什么货物,只关心张家是指哪个张家,公主是指哪位公主。

  “成。罗三你盯着便是。”

  于是乎,在启夏门外,头一个来领报的就是元郞的阿耶与堂兄,他们甚至还带了封信。

  “都按娘子吩咐,做了登记。”

  元郞阿耶是个识字的,与平娃交接完毕后,又翻开简陋的大本子,请平娃签字画押。

  而平娃处,也有本稍微白净些的册本,依次写下信件来路和去处,并请元郞阿耶核实校对。

  无误后这封信就算交接成功了。

  “今日是八份。明日可有改动?”明洛一面让管事点出八份,一面确认数量和增订之家。

  “有。明日添两份。”

  元郞的堂兄多少有些激动。

  “很好。”

  明洛留心着边上仔细看仔细学的若姚,以及手下不停的平娃,还有试图见缝插针的平成。

  没等元郞堂兄和平娃办好小报的交接,杜全领了四人马蹄蹬蹬地赶到了,好几人的马腿都是一身泥。

  “大兆支部来了。”

  明洛说了一句,便看若姚翻开了册本,一一对应着数量,示意平成赶紧把份数点出。

  杜全一一打量着眼前情形,以及士人打扮的吏员在旁观察,下马后直接问:“可有多余的?”

  “多少?”

  明洛闻言一喜。

  “二十份即可。”杜全自有考量,他昨日晚间与家中长辈商议一番,一致认为此事或许能让家族更进一步,做事不免积极许多。

  “匀出来。”

  明洛相当利索,又确认着明日数量的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