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洛笑语盈盈:“是这名。”
“真是少年俊才,某在小宋你的年纪,尚且斗鸡走狗,哪里有各种谋生坐堂当差的正经想法?”夏师爷似是感慨似是疑问。
明洛全当是在夸她,低眸笑答:“只是小人运气好,撞了大运,不比师爷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格外踏实。”
“那也是你接住了这份大运,接不住的人比比皆是。”夏师爷已舒展开神情,顺口道。
他没继续深挖明洛的来路意图,背着手转身离开,仿佛从一开始便知晓明洛想去方便的打算。
这日回到府衙,已是黄昏时分。
夏师爷满脸倦容,没忍住捶了两下肩膀,惹得一堆人恨不得亲自上去敲背献殷勤,但都被他挥开了。
“按老规矩,你们一人分派一个乡,下个月底,尽可能收上来。”
有人插嘴问:“按去……不是,前年的次序吗?”
夏师爷瞄了眼大半的生面孔,没办法,王世充嚯嚯过一圈后,他用惯的几个跟班要么陷落在了战火里,要么辗转去了他处。
“你们站好,自右起,一一对应我念到的乡名。”
夏师爷简单粗暴。
明洛站在右五,多少有点紧张,税收这块,历来是地方乃至朝廷的重中之重,她干得不好,不会能上达天听吧?
“小宋你是大梁乡。”
嗯?
啊!
明洛觉得自己挺背的。
但她有苦难言。
众目睽睽下,她不能因为难度推拒差事,别人又不傻。
“容易的,不止你头回,好些人和你一样,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左右你是来帮忙的,尽力而为,咱们府衙不为难人。”
夏师爷宽容地笑道。
但明洛一点不觉得这能尽力而为。
完不成岂不是丢人现眼?
她正经的第一次当差,不能不及格。
散伙的时候,众人三三两两在窃窃私语,也有和明洛般心中没底,却强作姿态的。
明洛思来想去,终究放弃了寻周亮学的打算,毕竟对方一直重在刑名,对钱谷这块估摸着不精通。
她这两天全心全力从内向外打听,或许应该反一反,从外界打听府衙情况,从市井间探寻税赋的具体,更妥当些。
因着差事来之不易,明洛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认真态度,她主动约了魏家三夫人。
和上回展现出来的故作从容不同,如今的三夫人是春风得意,不仅衣着隆重了许多,眉梢眼底的神态也栩栩如生。
一见明洛,她便欢喜不尽地迎上来,说是先前一直想感谢宋娘子,偏偏抽不出空。
“哦晓得,也是为了避人耳目。咱们走太近,被人传出去不好听。”明洛心中有事,声音微沉。
三夫人颔首,等明洛先入席后,方在对面缓缓坐下,吩咐人上菜,询问明洛是否饮酒。
“稍微吃点无妨。”
换做明洛往常的性子,多半就懒得喝,只是酒精方便渲染氛围,为了席间气氛更好些,她同意了。
酒过三巡,三夫人一直等着明洛的主题,言语间渐渐没了刚碰面时的热络与欢欣,她端详了不下三遍明洛的衣裳打扮,越看越是眼熟,偏生想不起来是何处的衣着。
“看着怪眼熟的是吧?”明洛低眸,伸手扯了扯自己的衣袍角落。
“嗯,确实。”被当事人抓包的滋味不好受,三夫人尴尬地遮掩着自己的表情,低头吃了口茶。
“我在府衙当差了。不知夫人知道情况吗?”明洛眼看铺垫地差不多,对方的情绪也接近平稳。
三夫人似乎理解了府衙当差四个字的含义,“你是……在府衙内当医师?”
“不是,是衙内。听从师爷吩咐,今儿在城外跑了大半天,城门关前方回的城。”
明洛波澜不惊。
三夫人诧异看了她一眼,半晌后道:“那恭喜宋医师了。”
“目前不算喜事,我还未站稳脚跟。”明洛轻轻将碗筷放于桌案上,微笑,“三夫人昔日说欠我的人情,我决定用了。”
“什么差事?”
三夫人来了精神。
和魏萍一家对明洛的看法一样,三夫人没道理认知不到明洛的价值,搞好关系为将来做伏笔。
用不上也不要紧,总比得罪了强。
“收粮。”这个时代的税收和钱帛扯不上干系,大多时候是货真价实的实物上交。
只有一些规模大的州县,或者在特殊的年节时分,会铸成纹银或其他上交朝廷。
“哪处的?”
“大梁乡,我亲耳听到乡长的言语,说是他们以为今年免税赋。”明洛说出来其实觉得蛮可笑。
“他们以为?谁与他们的言语?”三夫人和她反应差不多,听着悚然一惊。
“不清楚。总之,夏师爷提前和他们招呼了,别弄出一些太难看的事儿来,尽量体面。”
三夫人思索片刻后,觑着明洛问:“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收粮无非是收齐了为准。”
明洛回应她的视线,嘴角淡扯:“不能是我自己垫吧?我多大能耐,能给一个乡垫税赋?”
“不是垫,就是你付而已。”三夫人认真纠正。
“三夫人,我不缺钱。”
明洛叹息道。
“我是希望以一种尽量和平友善的手段完成收粮的工作。”她尽量准确地表达。
三夫人面色犹疑之色尽显,讥笑一声后道:“说来,咱们府衙算是比较讲究的。但税赋方面……”
“你可知,我等酒坊每年要被抽多少的税?”
“我知道。”因为明洛如今也身处其中。
和现代进出口的关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起来,明洛觉得基本持平,没什么好说的。
“宋娘子,你有靠山其实省了好大一笔钱,至少上头有人,底下人不敢明目张胆地为难你。”
三夫人神色并不好看。
说起被官府剥削,每个商户都有难言之隐。
“我基本没被刁难过,你也晓得,裘队他是行伍出身,和洛阳城巡检司的不少人都称兄道弟。”
即明安酒庄的两位东家,都有关系门路,除了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提高产品质量和销路外,酒庄发展地非常顺遂。
        “真是少年俊才,某在小宋你的年纪,尚且斗鸡走狗,哪里有各种谋生坐堂当差的正经想法?”夏师爷似是感慨似是疑问。
明洛全当是在夸她,低眸笑答:“只是小人运气好,撞了大运,不比师爷是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格外踏实。”
“那也是你接住了这份大运,接不住的人比比皆是。”夏师爷已舒展开神情,顺口道。
他没继续深挖明洛的来路意图,背着手转身离开,仿佛从一开始便知晓明洛想去方便的打算。
这日回到府衙,已是黄昏时分。
夏师爷满脸倦容,没忍住捶了两下肩膀,惹得一堆人恨不得亲自上去敲背献殷勤,但都被他挥开了。
“按老规矩,你们一人分派一个乡,下个月底,尽可能收上来。”
有人插嘴问:“按去……不是,前年的次序吗?”
夏师爷瞄了眼大半的生面孔,没办法,王世充嚯嚯过一圈后,他用惯的几个跟班要么陷落在了战火里,要么辗转去了他处。
“你们站好,自右起,一一对应我念到的乡名。”
夏师爷简单粗暴。
明洛站在右五,多少有点紧张,税收这块,历来是地方乃至朝廷的重中之重,她干得不好,不会能上达天听吧?
“小宋你是大梁乡。”
嗯?
啊!
明洛觉得自己挺背的。
但她有苦难言。
众目睽睽下,她不能因为难度推拒差事,别人又不傻。
“容易的,不止你头回,好些人和你一样,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左右你是来帮忙的,尽力而为,咱们府衙不为难人。”
夏师爷宽容地笑道。
但明洛一点不觉得这能尽力而为。
完不成岂不是丢人现眼?
她正经的第一次当差,不能不及格。
散伙的时候,众人三三两两在窃窃私语,也有和明洛般心中没底,却强作姿态的。
明洛思来想去,终究放弃了寻周亮学的打算,毕竟对方一直重在刑名,对钱谷这块估摸着不精通。
她这两天全心全力从内向外打听,或许应该反一反,从外界打听府衙情况,从市井间探寻税赋的具体,更妥当些。
因着差事来之不易,明洛拿出了十二万分的认真态度,她主动约了魏家三夫人。
和上回展现出来的故作从容不同,如今的三夫人是春风得意,不仅衣着隆重了许多,眉梢眼底的神态也栩栩如生。
一见明洛,她便欢喜不尽地迎上来,说是先前一直想感谢宋娘子,偏偏抽不出空。
“哦晓得,也是为了避人耳目。咱们走太近,被人传出去不好听。”明洛心中有事,声音微沉。
三夫人颔首,等明洛先入席后,方在对面缓缓坐下,吩咐人上菜,询问明洛是否饮酒。
“稍微吃点无妨。”
换做明洛往常的性子,多半就懒得喝,只是酒精方便渲染氛围,为了席间气氛更好些,她同意了。
酒过三巡,三夫人一直等着明洛的主题,言语间渐渐没了刚碰面时的热络与欢欣,她端详了不下三遍明洛的衣裳打扮,越看越是眼熟,偏生想不起来是何处的衣着。
“看着怪眼熟的是吧?”明洛低眸,伸手扯了扯自己的衣袍角落。
“嗯,确实。”被当事人抓包的滋味不好受,三夫人尴尬地遮掩着自己的表情,低头吃了口茶。
“我在府衙当差了。不知夫人知道情况吗?”明洛眼看铺垫地差不多,对方的情绪也接近平稳。
三夫人似乎理解了府衙当差四个字的含义,“你是……在府衙内当医师?”
“不是,是衙内。听从师爷吩咐,今儿在城外跑了大半天,城门关前方回的城。”
明洛波澜不惊。
三夫人诧异看了她一眼,半晌后道:“那恭喜宋医师了。”
“目前不算喜事,我还未站稳脚跟。”明洛轻轻将碗筷放于桌案上,微笑,“三夫人昔日说欠我的人情,我决定用了。”
“什么差事?”
三夫人来了精神。
和魏萍一家对明洛的看法一样,三夫人没道理认知不到明洛的价值,搞好关系为将来做伏笔。
用不上也不要紧,总比得罪了强。
“收粮。”这个时代的税收和钱帛扯不上干系,大多时候是货真价实的实物上交。
只有一些规模大的州县,或者在特殊的年节时分,会铸成纹银或其他上交朝廷。
“哪处的?”
“大梁乡,我亲耳听到乡长的言语,说是他们以为今年免税赋。”明洛说出来其实觉得蛮可笑。
“他们以为?谁与他们的言语?”三夫人和她反应差不多,听着悚然一惊。
“不清楚。总之,夏师爷提前和他们招呼了,别弄出一些太难看的事儿来,尽量体面。”
三夫人思索片刻后,觑着明洛问:“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收粮无非是收齐了为准。”
明洛回应她的视线,嘴角淡扯:“不能是我自己垫吧?我多大能耐,能给一个乡垫税赋?”
“不是垫,就是你付而已。”三夫人认真纠正。
“三夫人,我不缺钱。”
明洛叹息道。
“我是希望以一种尽量和平友善的手段完成收粮的工作。”她尽量准确地表达。
三夫人面色犹疑之色尽显,讥笑一声后道:“说来,咱们府衙算是比较讲究的。但税赋方面……”
“你可知,我等酒坊每年要被抽多少的税?”
“我知道。”因为明洛如今也身处其中。
和现代进出口的关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比起来,明洛觉得基本持平,没什么好说的。
“宋娘子,你有靠山其实省了好大一笔钱,至少上头有人,底下人不敢明目张胆地为难你。”
三夫人神色并不好看。
说起被官府剥削,每个商户都有难言之隐。
“我基本没被刁难过,你也晓得,裘队他是行伍出身,和洛阳城巡检司的不少人都称兄道弟。”
即明安酒庄的两位东家,都有关系门路,除了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提高产品质量和销路外,酒庄发展地非常顺遂。